國務院同意財政部《關于控制行政費問題的報告》,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近幾年行政費增長過快,超過了同期國民收入和財政支出的增長水平,這不僅不利于控制消費基金過快增長和國家財政收支平衡,也助長了某些不正之風,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我們國家還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經濟還不富裕,極少數地區群眾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財政收入每年增加有限,而需要辦的事情很多。從這個現實出發,對行政費必須實行從嚴從緊控制的方針,量力而行,力求節儉。要堅決糾正擺闊氣、講排場、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大力提倡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精神,促進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
控制行政費的增長,不僅是財政部門的工作,也是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的共同責任。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領導,全體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克勤克儉,廉潔奉公,切實起到表率作用。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按照財政部報告中提出的措施,作出具體規定,認真貫徹落實。財政、計劃、編制、審計、銀行、物價等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特別是審計部門要從今年起,對行政單位普遍實行定期審計制度,加強審計監督,務使控制行政費的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財政部關于控制行政費問題的報告(摘錄)(1987年3月10日)
近幾年行政費增長過快,有合理的因素,主要是安置軍隊轉業干部、充實和加強政法部門、建設鄉政權、增設必要的機構以及行政單位調整工資、發放副食品補貼等。但是,機構過分膨脹,人員無限增加,講排場、擺闊氣、請客送禮之風盛行,自行提高補貼和福利待遇標準等等,這些不合理的因素,也是行政費增長過快的重要原因。這不僅影響國家資金的合理安排,而且助長官僚主義,敗壞社會風氣,影響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控制行政費開支,重點要解決機構膨脹、人員費用增加過猛問題。對公用費用,總的原則是從嚴從緊安排,使行政費的增長不超過財政支出增長的速度。一九八七年行政費預算,要按照一月省長會議關于壓縮支出10%的要求安排,除人員工資等必不可少的支出外,其他各項都要認真壓縮。為了切實抓好節減行政費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清理和精簡機構,控制人員編制。這是節減行政費的關鍵。我們建議,在機構未全面改革前,原則上不得增設機構和擴大編制,不準搞機構升格。有特殊情況必須新設機構的,要嚴格按規定的審批程序辦理,增加的人員編制,主要在現有人員編制中調劑解決,或從軍隊轉業干部中選調。凡必須增加編制的,一律先經編制部門審核,由主管編制工作的領導同志“一支筆”審批。對非常設機構,要按照國務院國發[1986]100號通知認真清理,該撤銷的要盡快撤銷,上級業務部門不得以任何理由進行干預。今后,未經專項報告批準,各部門在報告、會議紀要中夾帶的有關增加機構、編制的意見,不得作為執行的依據。編制、人事和財政部門要緊密配合,嚴格按編制配備人員,按編制內人員核撥行政費。
二、進一步整頓行政費開支范圍。目前行政費的開支范圍龐雜,應加以整頓。如離退休費用,隨著離退休人員增多,開支越來越大。建議在全國未統籌解決之前,從一九八八年起,行政機關人員離退休費用從行政費劃出,單設科目反映。對新設機構和擴編單位,應由計劃部門落實基建投資,解決辦公用房問題。如有特殊情況確需暫時租房的,應報經人民政府批準,在一定期限內支付租金。超過期限的,財政部門不予撥款。
三、整頓內部賓館、飯店、招待所的收費標準。近幾年來,一些內部賓館、飯店、招待所收費上升幅度過大,伙食標準也不斷提高,致使會議費、差旅費迅速增加。財政部、物價局制定的《關于加強對內部賓館、飯店和招待所收費管理的意見》,已經國務院批準,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
四、嚴格控制設備購置。近幾年,各地區、各部門購買小汽車過多,這不僅使車輛購置費、燃料修理費等支出大量增加,也助長了機關講排場、擺闊氣等不正之風,應當嚴格控制。對各部門通過“條條”向下分配車輛問題,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1986]32號文件已有明確規定,要認真執行。對中央各部門未經批準自行下達的配車文件,財政部門不得執行。建議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對各機關、各部門配車進行一次認真檢查,凡超過規定的,都要調出統一處理。
隨著辦公現代化的需要,不少部門要求配備復印機、微機等設備,但利用率不高。各地財政部門應研究提出控制購置現代化辦公設備和加強管理的辦法。提倡部門聯合使用,避免浪費。
五、大力壓縮會議。近幾年,各地區、各部門會議多、規模大、標準高的情況有所發展。為了減少會議,中央各部門召開的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廳局長以上領導干部參加的會議,要嚴格按國發[1982]89號文件規定執行。各部門凡超過文件規定召開全國性廳局長以上干部會議,要報國務院審批,按批準的會期、規模和會議預算嚴格執行,不得超支。各地區也要制定會議審批辦法,大力精簡會議。不得在涉外賓館、飯店開會,也不得在旅游旺季到旅游區、風景名勝區開會。對各種協會、學會、研究會等召開的會議,要嚴格控制,如要召開,所需經費由主辦單位自籌解決,財政部門不撥經費。
六、改進和完善經費包干辦法。從一九八0年開始實行的行政經費“預算包干”辦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不夠完善。有些單位只講需要,不問可能,往往通過領導批條子,頻繁追加預算,造成“包而不干”。今后在包干預算確定后,要嚴格執行,遇有特殊情況需要追加的,要堅持“一支筆”審批。還有些地區反映,近幾年來當地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經費增加較猛,應采取措施控制。有的省對這些單位采取全額預算包干辦法,收到較好效果,值得提倡。
七、機關后勤服務部門要逐步實行經濟管理。近幾年不少單位對招待所、印刷廠、修繕隊等試行企業化管理,對機關食堂、車隊、禮堂等實行內部核算,在保證機關服務工作的前提下向社會開放,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收入,節約了開支。但是,這項工作還未引起普遍重視。建議各部門進一步采取措施,在保證機關工作、提高服務質量、節省行政費開支的原則下,加快機關后勤工作改革的步伐。
八、對行政單位全面實行定期審計。據審計署去年統計,全國已有一千三百個審計局開展了對行政單位實行定期審計,占全國審計局總數的43%。實踐證明,開展定期審計,對于迅速制止和糾正違紀行為,嚴肅財政紀律,節減行政費,提高資金使用效果,加強財會工作等,收效明顯。建議從今年起對行政單位普遍實行定期審計制度,加強審計監督。對審計出的問題要按照規定嚴肅處理。對于不報審和拒審單位,由審計機關通知財政或財務部門,暫時停止或減少撥款。
九、大力提倡勤儉節約。鑒于一些地區和單位講排場、擺闊氣、大吃大喝、花錢大手大腳的風氣盛行,有必要普遍進行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教育,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得借出差、開會之機用公款游山玩水,嚴格禁止在內部工作交往中用公款饋贈禮品和超標準宴請,如有違反的,費用不得報銷,并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未經財政部門同意,不得以會議名義發放獎品、獎金。不得用公款訂購與業務無關的報刊,出版、發行單位也不得搞攤派發行。現在各種文件、簡報、資料、刊物太多,應當認真清理、壓縮。此外,許多單位在用水、用電、用煤、用氣方面浪費很大,應加強宣傳教育,注意節約。各級財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按上述要求制定具體辦法,下達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
1967-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
2014-1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實施細則(2013修正)
2013-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2007-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西蘭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7-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決定(1983)
1983-09-0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02-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0-07-0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的決定
2006-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決定
2005-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友好合作伙伴關系條約》的決定
2005-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
1997-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84-03-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臺灣省出席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的決定
1987-09-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改革工商稅制發布有關稅收條例草案試行的決定
1984-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1991-03-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結束工作的建議的決定
1997-07-03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
1997-02-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組成的補充規定
2002-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10-28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02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5-04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
2016-03-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
201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