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關于當前農村文化站問題的請示》,已經國務院批準,現轉發給你們,請研究執行。
文化部關于當前農村文化站問題的請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黨中央發出了《關于關心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指示》(中發[1981]31號文件)以后,隨著農村經濟形勢的好轉和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農村文化站獲得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一九七八年,全國只有文化站三千二百六十四個,到一九八二年底,全國已建立農村文化站三萬二千七百八十個(以后各地又有新的發展),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社辦公助"的公社文化站,國辦站只有四千四百六十八個。以文化站為基礎,全國已建成初具規模的農村文化中心六千多個。
文化站建立后,做了大量工作,成績顯著。它們積極組織開展圖書報刊閱覽、群眾文藝演唱、美術書法、圖片展覽、電影、電視、幻燈放映,以及游藝、體育等活動;對生產大隊、生產隊的群眾文化活動進行輔導;同時,不少文化站協助行政領導,對農村群眾文化事業、民間藝人和文化個體戶進行管理。文化站通過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對滿足廣大群眾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配合思想政治工作,普及科學技術知識,推動生產發展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特別是文化站的活動吸引了廣大青少年,豐富了他們的文化生活,滿足了他們學科學、學文化的要求,促進了后進和失足青少年的轉變。廣大群眾和家長對文化站的工作感到滿意,他們說,共產黨給人民辦了一件好事。基層干部反映,近年來社會風氣好轉和生產發展,都有文化站一份功勞。
中共中央曾經指示,要努力辦好、積極發展農村文化站。趙紫陽總理在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上,關于第六個五年計劃的報告中提出,要基本上做到"縣縣有文化館,鄉鄉有文化站"。
現在,文化站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否則將影響現有文化站的鞏固、提高和發展。這些問題主要是:
一、有些地方對文化站的性質、任務和隸屬關系不明確。例如有些基層領導同志不知道文化站是干什么的;有的認為辦文化站是上級文化部門的事,與己無關,因而對文化站不予領導,不予支持。
二、文化站的專職人員的編制無著落,待遇低,隊伍很不穩定。現在文化站的專職人員,除極少數是國家或大集體編制外,絕大多數都是拿生活補貼的人員。而許多文化站的專職人員是從優秀民辦教師中挑選來的,他們大都有一定組織能力和文化藝術專業知識,工作任務繁重,參加文化站工作多年,成績顯著。但是,他們現在的收入每月只有三十元左右,又沒有什么福利待遇,特別是許多民辦教師已經轉正,對他們的思想情緒影響很大。有的要求調離,有的已辭職他就。如浙江省肖山縣六十四個文化站的專職人員,在近三年中調離的有三十九人,占60.9%,而其中二十七人到了其他崗位后就轉為全民所有制工作人員。這種情況,各地都有。有些全國、全省文化站先進工作者,由于上述原因,也要求調離改行了,使工作受到很大損失。
三、經費短少。許多文化站的經費不僅數量少,而且來源不明確,不落實,工作難以開展。有的文化站連工作人員的工資也不能保證。為了完成中央和國務院提出的關于建設和發展文化站的任務,充分發揮文化站在滿足廣大農民對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的作用,對文化站工作中存在的上述問題,必須認真解決。我們的意見如下:
一、明確文化站的性質、任務和隸屬關系,切實加強對文化站的領導。文化站是鄉(鎮)政府領導的群眾文化事業機構,業務上接受上級文化部門的指導。辦好文化站是鄉(鎮)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要切實解決文化站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加強領導。縣、區領導要重視文化站的建設和發展,要采取切實措施,使文化站做到四落實:工作任務落實,人員落實,房屋落實,經費落實。
文化站的任務是:組織和舉辦群眾文化藝術、文娛體育活動,向廣大群眾進行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宣傳教育,普及科學技術文化知識,活躍群眾的文化生活;輔導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協助行政部門對農村群眾文化事業、民間藝人和文化個體戶等進行管理。
已經成立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的地方,原公社文化站要轉為鄉(民族鄉、鎮)文化站,歸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領導。在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尚未成立的公社,對文化站應進一步加強領導,努力把文化站繼續辦好。
各級政府文化部門要把鞏固和發展文化站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列入議事日程;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采取有力措施,積極落實"六五"期間發展文化站的要求,并制訂好文化站的"七五"規劃。群眾藝術館、文化館、圖書館要大力加強對文化站的輔導工作。
二、明確文化站的專職人員的編制,注意改善他們的待遇。為了完成文化站所承擔的任務,應當逐步做到每站配專職人員一人,由文化事業經費供給。他們的工資、福利等與文化館干部同等對待。文化站的事業編制由地方解決。專職人員要符合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要求。熱愛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群眾文化工作;有高中文化水平或相當于高中文化水平,有一定的文化藝術知識和組織能力;身體健康,年富力強。
文化站的專職人員要經過縣文化部門考核批準,擇優錄用。首先應從文化站現職工作人員中考核選拔,擇優錄用。考核時,要堅持標準,嚴格把關,堅決杜絕營私舞弊、"走后門"等不正之風。
在"六五"期間,要求有二分之一的文化站配備專職人員,所需增加的勞動指標,由國務院專項解決。文化站還可視實際情況配備一定數量的其他工作人員。這些人員屬于集體所有制職工,實行合同制或聘任制。他們在工作期間,應享受當地鄉(鎮)同類工作人員的同等待遇(包括工資、醫療費、生活福利費、糧食、獎金)。
要注意聘請適合做文化站工作的離休、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師、老工人參加這項工作,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文化站的工作人員(包括站長)的任用,必須隨著我國整個干部、勞動制度的改革而改革。現在有的地方已經或者正在進行干部、勞動制度改革試點,文化站可按照改革的要求,經過批準后,實行新的制度。
三、切實解決文化站的經費問題。文化站(政、社分開以后,即鄉、鎮辦地方財政補助的文化站)的經費開支,主要依靠集體經濟力量解決,各地應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制定文化站的經費解決辦法和管理制度。地方財政對文化站的經費補助,隨著經濟的發展,根據地方財力的情況,也應逐步增加。
鄉(鎮、公社)辦的電影隊、影劇院的收入,應用來發展農村群眾文化事業(包括農村電影事業),補助文化站經費之不足。
有條件的地方,文化站可以經營或代銷圖書、報刊,或者開展其它"以文補文"的活動,增加收入,用于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四、邊境、口岸應建立國辦文化站。我國的邊境和口岸地區,由于直接與外國接壤或隔水相對,外來的各種資產階級腐朽、反動的思想文化滲透和影響很厲害。在這些地區我們的文化設施大都很落后,在這方面的抵制力量很弱。目前,全邊境線的八百零一個公社中只建立文化站二十來個,而且很簡陋。為改變這種狀況,在邊境沿線的重點鄉(公社、鎮)和口岸要建立國辦文化站。這些地區如需建立影劇院,文化站最好與影劇院統一規劃。
五、城市街道文化站可以參照農村文化站的辦法辦理。
以上報告如可行,請批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研究辦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
2008-12-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庫曼斯坦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6-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1981年《職業安全和衛生及工作環境公約》的決定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1984-05-1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1986-04-12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失效)
1991-04-09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1993-03-22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1994-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工作規則
1998-05-0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機構的徽記、印章、旗幟問題的決定
1999-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2-06-29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2-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6-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
2002-12-28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2019-02-17氣象災害防御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2015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工作方案
2015-05-12征收教育費附加的暫行規定(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防交通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同意將云南省會澤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5-18機關事務管理條例
2012-06-28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6-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衛生部等部門全國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1-12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0-10-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201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