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條 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不得留置的動產,不得留置。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于留置權適用范圍的限制性規定。
●立法背景
關于留置權的適用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84條規定:“因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發生的債權,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留置權。法律規定可以留置的其他合同,適用前款規定。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不得留置的物。”在物權法起草過程中,對是否保留擔保法的這一規定,存在不同意見。有的意見認為,為避免濫用留置權的情況發生,應該維持擔保法的這一規定,即只有因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和法律規定可以留置的其他合同發生的債權.才能適用留置權。有的意見認為,擔保法規定的留置權的適用范圍過窄,不符合經濟實踐需要,不利于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應當擴大范圍。物權法采納了后一種意見。
●條文解讀
應該說,擔保法制定的時候,我國市場經濟剛剛起步,有關市場經濟的法律制度還不完善,一套有序的市場經濟體制還未形成,規定留置權較為狹窄的適用范圍是妥當的。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相關市場規則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將留置權的適用范圍擴大到因無因管理、倉儲合同及其他服務合同發生的債權中是必要和合適的。從其他國家和地區有關留置權的立法來看,也幾乎沒有逐一列舉留置權適用范圍的。因此,物權法沒有明文列舉留置權的適用范圍,而只是在本條中對留置權的適用范圍作出限制,規定了不得留置的兩種情形。只要不屬于這兩種情形,又符合留置權成立的條件,均可以成立留置權。
第一,法律規定不得留置的,依照其規定。如果法律基于公序良俗等原因明確規定某些情形下不得留置或者某些財產不得留置,則須依照該法律規定,不得成立留置權。
第二,當事人約定不得留置的,按照約定。對于當事人已經明確約定不得留置的動產,都不能成立留置權。比如,承攬合同當事人事先在合同中約定排除留置權,則在定作人未向承攬人支付報酬或者材料費等價款時,承攬人也不得留置完成的工作成果,而應當依債權本身的效力提起追索價款及違約金的訴訟。留置權屬于法定擔保物權,法律之所以允許當事人通過約定加以排除,主要是由于留置權的目的是基于公平原則,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擔保債權的實現,并未涉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第三人的利益,如果債權人基于意思自治而自愿放棄這一權利,法律自然無需干涉。
●相關規定
《擔保法》第84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3-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1983年修訂)
198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教科書問題的決議
1996-05-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決定(1998)
1998-11-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規范處理1995年以前中央財政向人民銀行借款問題的報告》的決議
2003-10-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加拿大領事協定的決定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已修正]
1990-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失效)
1995-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1996-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修訂)
1999-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
2002-06-29證券交易所風險基金管理暫行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印刷業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民用機場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中藥品種保護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03年修訂)
2003-11-23國務院關于支持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2013-07-15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6-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質量工作考核辦法的通知
2013-05-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公布遼寧大黑山等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
2013-06-04國務院關于印發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3-01-0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7-11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
2010-11-19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安全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煙花爆竹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11-08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10-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第一批三網融合試點地區(城市)名單的通知
2010-06-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復函
2010-04-07檢察官職業道德準則(試行)
2009-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