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條 【調查中止和經營者承諾制度】 對反壟斷執法機構調查的涉嫌壟斷行為,被調查的經營者承諾在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可的期限內采取具體措施消除該行為后果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決定中止調查。中止調查的決定應當載明被調查的經營者承諾的具體內容。
反壟斷執法機構決定中止調查的,應當對經營者履行承諾的情況進行監督。經營者履行承諾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決定終止調查。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反壟斷執法機構應當恢復調查:
(一)經營者未履行承諾的;
(二)作出中止調查決定所依據的事實發生重大變化的;
(三)中止調查的決定是基于經營者提供的不完整或者不真實的信息作出的。
條文注釋
本條是對反壟斷執法機構調查涉嫌壟斷行為中中止調查制度和經營者承諾制度的規定。
實踐中,對壟斷行為的調查較為復雜,時間長、成本高;而且如果沒有經營者的配合,消除壟斷行為的后果也較困難。因此,本法設計了以上“經營者承諾制度”。這一制度已在國外許多國家實行。反壟斷執法是為了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處罰只是輔助手段,經營者承諾在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可的期限內采取具體措施消除其后果,以換取中止調查,應當鼓勵。但是經營者的承諾不能成為反壟斷執法機構證明經營者從事了壟斷行為的證據,經營者的承諾不能成為反壟斷執法機構證明經營者從事了壟斷行為的證據。承諾制度對被調查的經營者的要求是:在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可的期限內采取具體措施消除該行為的后果,經營者承諾采取的措施應當是有效和切實可行的,該措施應當能夠在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可的合理期限內消除該行為的后果。對于經營者的承諾,反壟斷執法機構沒有必須接受的義務,決定終止調查屬于反壟斷執法機構的自由裁量權,由反壟斷執法機構根據承諾執行情況和實際效果決定。
本條所稱的“不完整或者不真實的信息”,是指經營者為了使反壟斷執法機構接受其承諾而提供的、對反壟斷執法機構作出中止調查決定產生實質影響的信息。并不是任何資料細節的錯漏都會導致反壟斷執法機構恢復調查,如果中止調查決定是經營者通過欺詐獲得的,應當恢復調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2015年修正)
2015-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失效]
1970-01-01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五條的決議
1980-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失效]
1981-06-10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3)
1993-03-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2004)
200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
2004-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的決定(2006)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的產生辦法
1996-10-05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0-07-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9-06-28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議案和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辦法
1988-03-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對1978年底以前頒布的法律進行清理情況和意見報告的決定
1987-11-2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2009修訂)
2009-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1995-06-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工作情況的報告》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結束工作的建議的決定
1999-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6-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
2006-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訂)
199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14號)
2019-04-23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2006-03-21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2014-11-24國務院關于取消76項評比達標表彰評估項目的決定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8-15國務院關于修改《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
2012-06-23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1-09-17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通知
201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