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將《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工作方案(試行)》印發給你們,請具備條件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按照《方案》要求,建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開展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工作。
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工作方案(試行)
為進一步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落實經國務院批準,原國家教委、原國家體委、衛生部、國家民委、原國家科委、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于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研究結果和加強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意見》[(87)教體字022號]精神,決定建立與五年一次的大規模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相銜接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以下簡稱“監測網絡”),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經常性監測。為做好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工作,特制訂本方案。
一、建立監測網絡的目的
及時掌握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發展動態,為進行學校體育、衛生方面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和改進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為客觀評價學校體育衛生工作質量和效果提供科學依據。
二、監測網絡的組成與管理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由中心網站、省級網站、監測站、監測點校組成。
中心網站:全國設中心網站。
省級網站:承擔監測任務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省級網站。
監測站:承擔監測任務的地(市)和高等院校設監測站(分別設中小學監測站、高校監測站)。監測站可設在地(市)中小學衛生保健機構、高等院校校醫院或其他體育衛生專業機構內。
監測點校:接受監測的學校為監測點校(其中高校監測站即監測點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必須在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開展監測工作。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對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進行宏觀管理與領導;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本地區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進行具體管理,并具體負責本地區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工作的組織實施。
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的建立和運行由地方自愿申報,教育部統一管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工作的實際開展情況,向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提出自愿承擔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工作的申請,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審核批準后納入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進行統一管理。
三、監測站、監測點校與監測對象的確定
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中小學監測站1-4個(具體數額由各地自定)、高校監測站兩個。
每個中小學監測站確定4所小學、4所中學(其中城鄉小學、中學各2所)作為監測點校,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2所高等學校為高校監測點校。監測點校原則上應從歷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點校中選擇。
每個監測點校的6-22歲學生均為監測對象。
四、抽樣方法監測采用整群抽樣調查方法。
確定監測點校后,以監測點校全部學生為監測樣本。如要再進行抽樣,可以年級分層、以班為單位隨機整群抽樣構成監測樣本;隨機整群抽樣時,所抽取的班級數以能滿足最低監測樣本數為限。
五、樣本分組與樣本含量
6-22歲漢族學生按城、鄉、男、女分為四類,每歲一組,共68個年齡組。鑒于各地小學生入學年齡不一,6歲年齡組學生樣本數量不作具體規定;7-22歲大、中、小學學生每個監測點校每個年齡組樣本含量原則上為50人以上。
六、監測項目
監測項目見監測項目表(附表一)。其中,奇數年測血紅蛋白,偶數年測糞蛔蟲卵。
七、檢測隊伍的組成
以各監測站為基本單位組織檢測隊伍,檢測隊伍應盡可能吸收歷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檢測骨干人員,以當地中小學衛生保健機構衛生技術人員及學校校醫、體育教師和衛生保健人員為骨干隊伍。
八、實施安排
1999年上半年確定第一批監測站和監測點校。以后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逐步增加監測站和監測點校。
各監測站應建立健全檢測隊伍,并在1999年8月底前對檢測隊員進行一次強化培訓。
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采用統一監測卡片(附表二),由各省按統一規格自行印制。
各監測站應于每年的9月至10月底以前完成現場檢測。
檢測數據實行計算機管理,使用全國統一管理軟件。各監測站按統一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并于每年的11月20日前將錄入監測數據的軟盤上報省級網站,由省級網站匯總后于11月底前上報中心網站,并由中心網站進行統一的檢查驗收和統計分析。
九、經費與儀器
監測網絡的工作要與學校體育衛生日常工作緊密結合,尤其要與日常健康檢查、體育達標、體育考試、教育督導等項工作有機結合,盡可能實現一體化,避免重復檢查;各地教育主管部門要對監測網絡的建立給予一次性經費補助,并根據監測工作的需要,保證必要的日常工作經費。
各監測站采用統一規定要求的檢測儀器,應按照1995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的統一規定要求配備或補充
相應的儀器設備。
十、未盡事宜
本方案未盡事宜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負責完善。
附:表一、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監測項目表(略)
表二、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監測網絡檢測卡片(一)(二)(略)
(1999年7月1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2016年修正)
2016-07-02教育法(2015年修正)
2015-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2001修正)
2001-06-3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1996-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訂)
2000-07-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5-06-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加入《關于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的決定
1991-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失效)
1981-12-13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
1987-11-24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
1993-07-02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決定
1997-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
2006-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2006-04-29證券交易所風險基金管理暫行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9修訂)
2019-10-11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宗教事務條例(2017年修訂)
2017-08-2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2006-03-21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
2015-05-07山東省救災物資儲備庫管理辦法
2014-12-24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2014-04-25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江蘇省泰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2-10國務院關于印發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3-01-01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
2012-11-09國務院關于印發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12-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意見
2011-08-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0-09-16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
199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