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各部委、直屬機構,中央企業集團公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
財政部《國有企業年度會計報表注冊會計師審計暫行辦法》(財經字〔1998〕114號)印發后,對于建立社會經濟監督制度,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年度會計報表質量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在實際執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加以解決。現就國有企業年度會計報表注冊會計師審計若干問題通知如下:
一、關于實施審計的企業范圍
國有企業年度會計報表,除以下特殊規定的行業企業外,應當委托中國注冊會計師和境內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全面審計:
1、軍工企業有保留或封存軍工科研生產能力的(不包括其投資興辦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民品企業),不實行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已撤銷軍品科研生產能力的企業以及有保留或封存軍工科研生產能力的企業投資興辦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民品企業,實行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軍工企業年度會計報表不論審計與否,均應報主管財政機關批復。
2、國家物資、糧食及副食品等三種儲備企業,其資產負債表的存貨項目及其享有特殊政策的相關業務執行情況以主管財政機關審批結果為準。
3、監獄勞教企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墾區和邊境農場,暫不實行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其年度會計報表由主管財政機關審批。
4、企業在境外投資興辦的企業,由所在地注冊會計師審計。
5、年度會計報表由主管財政機關審批的金融企業,其實行審計的辦法,由財政部另行制定。
二、關于社會中介機構的條件
承辦國有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審計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含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必須具備財政部印發的《國有企業年度會計報表注冊會計師審計暫行辦法》第十二條規定的條件。對承辦以下國有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審計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合并資產總額或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或者獨立核算單位(含內設成本中心)達到40個以上的企業集團,對其進行年度會計報表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必須具有注冊會計師60名以上、上年度業務收入不低于1500萬元的條件。
2、對于擁有上市子公司控股權的集團公司,對其進行年度會計報表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必須具有證券業的從業資格。
會計師事務所可以跨地區、跨行業對企業年度會計報表進行審計,任何地方、部門或行業不得干預。
三、關于年度會計報表的審計范圍
年度會計報表審計包括個別會計報表審計和合并會計報表審計。除本通知第一條規定的以外,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個別會計報表為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利潤分配表以及會計報表附注;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合并會計報表,包括合并資產負債表、合并利潤表、合并利潤分配表以及會計報表附注。
對于尚未與政府主管部門脫鉤的企業,政府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計的企業年度會計報表進行匯總,其匯總的年度會計報表不再委托審計。
四、關于審計重點關注的事項
注冊會計師應當按照獨立審計準則的有關規定執業。對于企業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的以下事項,注冊會計師應當予以重點關注:
1、存貨計價方法,存放時間超過3年的存貨;2、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的賬齡情況及其主要債務人,壞賬處理辦法;3、企業待處理財產損溢主要內容及處理情況;4、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及無形資產主要內容及攤銷辦法;5、企業長期投資的類型、主要項目及投資效益;6、企業固定資產主要類型、折舊年限、折舊方法、固定資產凈殘值率;7、企業在建工程主要項目及工程結算情況;8、銀行借款期限、利率、借款條件等情況;9、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主要內容、主要債權人;10、提供抵押、對外擔保等或有負債;11、企業從事證券買賣、期貨交易、房地產開發等業務占用資金和效益情況;12、企業所有者權益中,國家所有者權益各項目的變化數額及其變化原因;13、企業利潤分配情況;14、公有住房出售、職工住房補貼以及住房周轉金轉銷處理情況;15、主管財政機關要求的其他重要事項。
對于上述審計重點關注事項,注冊會計師如對企業在會計報表附注中的披露存在異議,或者企業已編制的會計報表未按審計意見調整,或者注冊會計師在審計中認為的其他重要事項,需要在審計報告中恰當反映。
注冊會計師對于審計過程中注意到的企業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應當按照有關要求出具管理建議書。
五、關于企業集團審計工作的組織
以資本為紐帶組建的企業集團,以直接向主管財政機關報送年度會計報表的集團公司為單位,按照國有資本出資人的財務管理職能,統一組織、統一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所屬企業年度會計報表進行審計。
尚未實行與政府主管部門脫鉤的企業,以直接向政府主管部門報送年度會計報表的企業為單位,統一組織、統一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所屬企業年度會計報表進行審計。
企業集團應當按照公開、公平的原則,以招標等合理方式選擇多家符合《國有企業年度會計報表注冊會計師審計暫行辦法》和本通知第二條規定條件的會計師事務所,并由其中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牽頭審計。
企業集團在委托審計時,對納入年度會計報表合并(或匯總)范圍的子公司必須全部委托審計。對子公司所屬基層企業,或者由原政府主管部門改組而成的行業性企業集團下屬縣級公司或者沒有縣級公司的市級公司,由注冊會計師根據《獨立審計準則》有關重要性的規定進行審計。
牽頭的會計師事務所應當制定企業集團年度會計報表總體審計方案,并組織其他參與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共同實施,同時出具總的審計報告,并承擔審計責任。在總的審計報告中,應當恰當反映各參與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的有關審計情況。
六、關于會計師事務所的確定與變更問題
各級企業從2001年1月1日起,必須確定年度會計報表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對于連續審計兩年以上、具備《國有企業年度會計報表注冊會計師審計暫行辦法》和本通知規定的資格條件、沒有出現違紀違規問題的會計師事務所,不論是牽頭審計企業集團的會計師事務所,還是參與審計子公司及其下屬企業的會計師事務所,一般不得隨意變更,以保持工作的連續性。
企業確定與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報其國有資本持有單位備案。其中直接向財政部報送年度會計報表的中央企業集團公司,應當報財政部備案。
企業確定的會計師事務所,應當跟蹤上年審計差異的調整結果,在年度中間進行預先審計。
七、關于年度審計報告的管理
各級企業的審計報告,報其國有資本持有單位管理。直接向主管財政機關報送會計報表的企業集團公司,其審計報告應當連同年度會計報表報送主管財政機關。
除本通知第一條規定的以外,主管財政機關不再批復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對于審計報告披露的審計差異,企業應當及時處理。
國有企業及其審計的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應當嚴格執行本通知的規定。對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以及企業報送的經審計的年度會計報表不符合本通知要求的,主管財政機關在辦理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時,不予受理。對違反本通知的規定,不委托注冊會計師以及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企業及其直接責任人員,由縣級以上主管財政機關按照《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第三十九條的規定予以處罰。
本通知從2000年度國有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審計業務發生之日起執行。財政部《國有企業年度會計報表注冊會計師審計暫行辦法》與本通知規定不一致的,按本通知執行。財政部《關于組織實施中央企業年度會計報表注冊會計師審計有關事項的通知》(財經字〔1998〕355號)即予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的決定(主席令第八十三號)
2007-12-29各級地方人民檢察署組織通則[失效]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1995)
1995-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2003)
2003-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04修正)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兒童權利公約》的決定
199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
1979-09-13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1958-01-09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
1994-03-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加拿大政府領事協定》的決定
199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8-12-29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2-04-28戒毒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國務院關于發布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3年本)的通知
2013-12-02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意見的通知
1970-01-01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規程(試行)
2013-08-28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3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2013-02-27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2010-12-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0-0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
2010-01-07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2008-12-31國務院關于機構設置的通知(2008年)
2008-03-21護士條例
2008-01-31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切實做好防范自然災害引發事故災難工作的通知
200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