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牧、農牧漁業、農林)、農機、畜牧、農墾、鄉鎮企業、水產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辦公廳,部機關各司(局、廳)、機關黨委、各直屬單位:
今年以來,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工作部署,圍繞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確立的增加農民收入、增加農業效益、增強農產品競爭力的目標,落實政策、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強化安全,加快建設、促進發展,保持了農業和農村經濟平穩發展。但非典型肺炎疫情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形成了很大沖擊,增加了完成全年工作任務的困難。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克服非典型肺炎疫情影響,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意見”(國發[2003)16號),正確把握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形勢,認真做好下半年工作,確保全年農業和農村經濟各項任務順利完成,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正確把握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形勢,把增加農民收入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上半年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農業和農村經濟開局良好,運行平穩。一季度經濟增長勢頭強勁,農民收入增長速度明顯加快;二季度因非典型肺炎疫情影響,部分行業發展受阻,農民收入增長速度明顯回落。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2.5%,增長幅度下降3.5個百分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和產量減少,但糧油作物單產、優質專用農作物比重和經濟作物面積均明顯增加,主要農作物進一步向優勢產區集中。畜牧業除禽類外,其它產品持續增長,牛羊肉和牛奶增長速度進一步加快。水產品產量繼續增加,海水養殖發展強勁。農村個體私營企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鄉鎮企業運行質量和效益有新提高。農業結構調整培育出新的增長點,經濟作物和工業原料作物布局優化,飼料、飼草作物增勢明顯;名特優新產品的養殖、深海網箱養殖和工廠化養殖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全面展開,農藥殘留監測和瘦肉精污染監測范圍進一步擴大。毒鼠強專項整治和農業生產資料打假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檢測檢驗體系和認證認可體系建設步伐加快。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全面展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有新的進展。
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非典型肺炎疫情的沖擊和影響較大,盡管疫情沒有改變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的基本態勢,但減緩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特別是農民收入快速增長的步伐,尤其是對近年已成為農民收入增長主要來源的畜牧業、農村二、三產業和勞動力外出務工,產生明顯不利影響。疫情造成的農產品流通不暢、價格下跌、出口受阻、出口訂單減少和農民外出務工機會減少等,不僅降低了上半年農民收入增長幅度,而且加大了增加農民收入、完成全年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任務的難度。因此,各級農業部門必須充分認識非典型肺炎疫情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充分估計非典型肺炎疫情給農民增收帶來的新困難,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農業及農村經濟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按照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政策措施,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增加農業效益、增強農產品競爭力的目標,按照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的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盡最大努力克服非典型肺炎疫情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制定具體措施,爭取多方面的支持,充分挖掘增加農民收入的潛力,全面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二、大力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和科技進步步伐
加快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是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措施。各省(區、市)農業部門要加緊制定與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配套的專項規劃和具體措施,加快推進優質農產品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帶建設。認真做好高油高產大豆和優質專用小麥示范區良種推廣補貼的兌現工作,保證補貼真正落到農民手中。高油高產大豆示范區要加強指導,落實訂單,著力提高大豆品質。及早籌劃明年優質專用小麥示范區建設工作,加強技術指導和科技培訓,落實示范面積和示范區用種。根據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加緊建設標準化種植養殖示范基地,推廣專用良種,應用統一的技術規程,把示范基地建成優勢農產品的出口基地、龍頭企業的原料基地和名牌農產品生產基地。進一步加強農墾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和西部地區特色農業發展,調整農墾經濟結構。
要圍繞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提高農產品競爭能力,扎扎實實開展“全國農業科技年”活動。加快良種選育和先進適用技術的創新、集成、組裝、配套和推廣,進一步指導和組織科研、推廣、培訓機構的科技人員帶技術下鄉,在農村建立科技示范鄉、示范村,指導農業生產,開展農民培訓。加快實施《優勢農產品競爭力提升科技行動》,抓好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以“十五”期間50項重大推廣技術為主體,重點在優勢產區推廣優質專用小麥、優質專用玉米、高油大豆、優質水稻等新品種。加強農業科技示范場建設,組織保護性耕作技術示范,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
三、抓緊振興受非典型肺炎疫情影響較大的產業,促進畜牧、水產養殖業和鄉鎮企業發展
克服非典型肺炎疫情影響、促進農民增收的關鍵是要盡快振興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積極扶持鄉鎮企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要加大畜產品品種結構調整力度,引導農民大力發展肉牛、肉羊和牛奶等生產,積極扶持肉雞和禽蛋業發展,遏制增速下滑的態勢。繼續加強信息引導和服務,認真做好種畜禽良種供應、疫病防治和畜產品運銷等工作,著力解決農民在發展畜牧業生產中遇到的困難。水產業要抓緊解決產品運輸不暢、生產成本上升和部分產品壓塘等問題,把工作重點放在開拓市場,擴大出口,迅速扭轉需求下降和出口下滑局面上。進一步落實國家扶持鄉鎮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繼續加大對鄉鎮企業特別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支持鄉鎮企業加快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和體制創新,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儲藏、保鮮、運輸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加大對規模以上鄉鎮企業的技術改造支持力度,繼續支持、鼓勵和推進鄉鎮企業向小城鎮和工業小區集中,增強鄉鎮企業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能力。全面落實國家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政策,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實施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要組織龍頭企業開展有標準化生產基地、有達到國際水平和符合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有科學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有先進的產品檢測檢驗設備、有嚴格的產品質量跟蹤服務的“五有”活動,健全龍頭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增強龍頭企業對農民增收的促進作用。農墾系統要加快推進墾區產業升級和體制機制創新,以發展種子產業、奶業、大豆產業、無公害食品和天然橡膠為中心,進一步發揮農墾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示范帶動作用。
四、建立健全農產品流通營銷體系,努力擴大農產品出口
搞活農產品流通,是實現農產品價值、促進農民增收的關鍵。要抓緊建立健全農產品流通營銷體系。進一步加強農產品市場建設和管理,著力強化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信息收集發布、質量安全檢測、電子結算和場地道路等配套設施,增強市場功能,改進交易方式,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加快實施“金農工程”,建立和完善農業信息收集、整理和發布制度,為農民發展生產、調整結構提供及時、準確的產銷信息服務。扶持發展農產品連鎖經營、配送、超市、期貨、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積極協助有關部門進一步疏通農產品運銷的“綠色通道”,落實搞活農產品流通的有關政策,清理和取消農產品流通中的不合理收費,降低農產品運銷成本。地方各級農業部門要有針對性地做好當地主要農產品的促銷工作,及時解決農民銷售農產品的困難,爭取當地政府對農產品促銷工作的支持。
要密切關注農產品出口形勢的變化,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繼續實施以質取勝戰略,擴大農產品出口。對有生產基地、有可開發的市場潛力、經過支持近期出口能有較大增長的優勢產品,要重點予以扶持。加強優勢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健全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力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在鞏固傳統出口市場和優勢農產品出口的同時,努力開拓新興市場,開發新的出口農產品,制定具體產品的具體出口策略。進一步完善農產品國際貿易信息系統,及時研究新情況新問題,為出口企業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進一步加大出口營銷力度,搞好農產品出口的典型宣傳,抓好農產品網上推介平臺建設,積極推動農產品出口龍頭企業和名牌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充分發揮中介組織的作用,支持各類農產品貿易和專業協會開展農產品促銷活動。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落實好促進農產品出口的各項政策,特別是出口退稅等政策。今年11月份將在北京舉辦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各級農業部門要積極動員和支持有關企業和貿易組織踴躍參展。
五、認真做好農民外出務工的指導和服務工作,引導和促進農民工有序流動
農民外出務工是近年來農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來源。針對今年上半年因非典型肺炎疫情影響,返鄉農民工數量較多的情況,各級農業部門要抓緊按照“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的方針,積極做好返鄉農民工繼續外出就業的各項服務工作。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通知”精神,協助當地政府落實好保護農民工利益的各項政策,督促用工單位及時足額兌現農民工工資,進一步清除對農民進城務工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視性做法,為農民進城務工創造必要條件。地方各級農業部門要配合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對外出務工農民的技能培訓,拓展農民就業面,提高農民外出就業能力。認真做好農村勞動力流動的監測工作,跟蹤了解農民工返城情況,加強輸出地與輸入地的供需對接,為農民外出就業提供及時、準確的就業信息,減少農民外出盲目性,降低務工成本。要采取措施,動員和引導返鄉的農民工繼續外出務工。同時,積極扶持鄉鎮企業特別是農村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發展,拓展農民就地、就近就業的門路。
六、全面加強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盡快建立重大動物疫病應急機制
加強動物疫病防治,減少疫病損失,是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各級農業部門要按照“分類管理、法定報告、早期預警、快速反應、風險評估、區域管理”的要求,完善動物防疫工作責任制,盡快落實動物疫病防治規劃和各項防治措施,加快防疫設施建設,建立穩定的防疫經費投入機制。抓緊建立重大動物疫病緊急反應機制,嚴格動物疫情報告制度,建立和完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和撲滅機制,切實做好疫情追蹤監測、疫區封鎖和隔離帶強制免疫工作,嚴格執行強制撲殺染疫畜禽及同群畜禽的制度。強化動物檢疫工作,堅決杜絕染疫畜產品流通上市,并逐步建立可追溯體系。進一步加強無規定動物疫病示范區的建設和管理,發揮示范區的帶動作用,創造條件實施國際通行的非疫區認證制度。高度重視人畜共患病的研究和防治,強化對冠狀病毒科病毒所引起的動物疫病的監測、控制和防治工作。改革和完善獸醫管理體制,推進官方獸醫和執業獸醫隊伍有效分離,加快試行執業獸醫制度。
七、整體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要抓住當前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進一步提高的有利時機,大力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整體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重點解決部分植物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動物源性產品獸藥殘留超標和藥物濫用等問題。繼續強化動植物疫病、產地環境和農業投入品的監控與管理,逐步建立重要農產品、重要生產資料生產和經營的可追溯制度,推進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擴大安全優質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和供應。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和認證認可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統一、權威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和認證認可體系。各地要進一步擴大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覆蓋面,切實做好農產品生產基地和批發市場的農產品藥物殘留快速檢測工作,增設速測點,嚴把市場準入關口,并逐步在大中城市開設認證農產品專銷區、專銷柜。通過完善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認證制度,盡快使優質安全農產品形成品牌。繼續加大種子、化肥、農藥和毒鼠強等專項整治的力度,配合有關部門依法規范和整頓農產品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和欺行霸市的違法行為。
八、加強防災救災工作和生產指導,盡快恢復災區農業生產
當前我國部分地區洪澇和干旱災害嚴重,抗災救災和恢復農業生產的任務十分艱巨,災區各級農業部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全力做好抗災救災工作,抓緊落實各項救災措施,妥善解決災區農民恢復生產中遇到的困難。要抓緊調撥、調劑救災備荒種子、救災化肥和救災柴油,保證農民恢復農業生產的急需。深入抗災救災第一線,加強對農民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做好動植物防疫工作,及時動員和引導農民抓緊災后補種、改種生育期短的農作物,抓緊清塘、放養經濟價值高的魚種和名特優養殖品種,發展畜牧業,盡快恢復災區農業生產。受旱地區農業部門要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引導農民廣辟水源,充分發揮農機在抗旱保苗中的作用,盡最大努力地減輕旱災損失。各地都要在做好防災救災工作的同時,引導農民切實加強秋收作物的管理,抓好秋季農牧業生產,彌補受災損失。要密切關注秋季農作物病蟲害特別是秋季蝗蟲的發生情況,認真組織好防治工作。同時,應及早籌劃秋冬種工作,調整秋冬種作物結構,進一步擴大適銷對路的優質專用農產品生產。
九、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深入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
各級農業部門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及時解決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做好新試點地區改革方案的實施,組織先行試點地區搞好“回頭看”活動。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機制,繼續落實好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制度和措施,抓緊完善農民負擔監測、信訪舉報、檢查監督和案件查處等制度,全面落實涉農稅收、價格和收費“公示制”,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收費“一費制”,農村訂閱報刊費用“限額制”,違反農民負擔政策“責任追究制”。進一步加強農村土地承包和流轉的指導,加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保護和管理。配合有關部門清理各類開發區、園區,做好失地農民土地占用的補償和安置工作,嚴肅查處亂占耕地、侵犯農民權益的違法亂紀案件,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積極參與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探索對農民直接補貼的有效辦法。認真落實糧食主產區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余糧的政策,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加強對鄉村債務的調查摸底,研究化解鄉村債務的有效辦法。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認真落實農墾企業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有關政策,研究探索墾區稅費改革的政策措施。落實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試點方案,跟蹤掌握試點進度,為全面推進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打好基礎。加強《農業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和《草原法》的學習宣傳貫徹,組織開展“送法下鄉”活動,提高依法治農、依法護農、依法行政的水平。
十、強化農村經濟發展中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積極籌劃農業“七大體系”建設
各級農業部門要適應形勢的變化,加強對新情況、新問題的調查研究,努力提高工作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全面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水平。最近我部圍繞重點工作,確立了非典型肺炎疫情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影響、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等十二個重大專題進行研究,探索解決“三農”問題的新途徑。各地農業部門也要加強對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熱點、難點問題的研究,要與時俱進,立足于體制、機制、科技和管理方式的創新,及時研究和解決農村改革與發展中的重大難點問題。要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按照“體系服務農業,工程支撐體系,項目保障工程”的思路,積極籌劃種養業良種繁育體系、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體系、動植物保護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農產品市場信息體系、農業生態保護與建設體系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等“七大體系”建設,做好“七大體系”建設的調研、論證和建設規劃的制定工作。今年中央加大了農業和農村的資金投入和項目建設力度,地方農業部門也要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增加農業投入,要調整投資結構,整合投資項目,抓緊工程建設,強化項目監管,提高投資效益和管理水平。
下半年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任務十分繁重,各級農業部門一定要深入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重要講話,轉變工作作風,落實工作措施,著力為基層、為農民謀利益,辦實事,確保完成全年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各項任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監察法
2018-03-20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決定
2015-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
2013-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
2010-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9-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2004)
2004-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2006修正)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1992-02-25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2003-03-10實驗動物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2017)
2017-05-28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10-07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1年)
2011-07-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新鄉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的通知
2013-02-23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2-11-09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2-09-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07-22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
2010-03-09國務院決定修改專利法實施細則
2010-01-09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05-12環境行政復議辦法
2008-12-30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案件違法所得認定辦法
2008-11-21國務院關于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的通知
2008-06-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
2007-04-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違規修建辦公樓等樓堂館所案件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
200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