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監管辦事處、省會城市中心支行(由人民銀行各分行轉發);各政策性銀行,各國有商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實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中國民生銀行、
廣東發展銀行、
深圳發展銀行、招商銀行、
福建興業銀行、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煙臺住房儲蓄銀行、
蚌埠住房儲蓄銀行,各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由當地人民銀行分支行轉發):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在國有中小企業和集體企業改制過程中加強金融債權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精神,加強對金融債權管理工作的指導,現根據《通知》和國家其他有關企業改革、維護金融債權的政策法規,就金融系統加強債權管理,建立防范和制裁逃廢金融債務行為制度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落實金融債權管理機構,建立健全各級金融債權管理行長聯席會議制度
各級各類債權金融機構都要建立資產保全部門(崗位),明確具體職責,責任到人,工作到位。
中國人民銀行各級分支行要把維護金融債權作為金融監管的重要內容來抓。各分行、中心支行和支行要分別牽頭建立本轄區內的金融債權管理行長聯席會議制度,成立金融債權管理辦公室,負責協調、指導和監督轄區內金融債權管理工作。各級行長聯席會議要及時對轄區內企業改制工作中涉及的金融債權管理重要問題進行研究;要積極主動與當地人民政府就企業改制與金融債權管理問題進行溝通和協調;組織轄區內各金融機構檢查轄區內改制企業金融債權落實情況,監督改制企業落實金融債權,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二、金融機構共同努力,防范和制裁逃廢金融債務行為
(一)建立企業改制的監測及報告制度。
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要在人民銀行的統一領導下,建立起對企業改制的監督系統,形成監測網絡,密切關注企業改制中的金融債權落實情況。同時,要加強上下級行和行際之間的信息交流,及時了解和溝通企業改制的動向。各債權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及政策性銀行的委托代理經辦行,應及時將債權保全情況以及企業改制逃廢債情況,向當地金融債權管理行長聯席會議、當地政府以及其上級行、委托行報告。對企業改制逃廢債現象,由當地金融債權管理行長聯席會議通報情況,協調各行行動。
(二)建立“逃廢債企業名單”制度。
各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及政策性銀行的委托代理經辦行應隨時向其上一級分行、委托行提供所在地企業故意逃廢金融債務(包括借改制逃債,利用多頭開戶逃廢債,故意欠息不交等)的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名單及逃廢債的事實,債權金融機構的分行接到報告后,要及時向同級金融債權管理行長聯席會議報告。由同級金融債權管理行長聯席會議共同認定逃債企業名單,并定期向轄區內金融機構及本轄區無分支機構的政策性銀行總行和地方政府通報包括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名單、逃廢債事實和聯合制裁措施等內容的“逃廢債企業名單”,對此類改制上市的企業,還要及時向國家證券管理部門通報。
對經金融債權管理行長聯席會議認定為有逃廢債行為的企業及列入“逃廢債企業名單”的企業,在債權金融機構限定的期限內不予糾正逃債行為的,由認定“逃廢債企業名單”的金融債權管理行長聯席會議組織轄區內金融機構以及政策性銀行總行聯合采取不開新戶、不發放新貸款、不辦理對外支付的制裁措施。
對逃廢金融債務現象嚴重的并拒不改正的地區、行業,各金融機構應宣布其為不守信用區、不守信用行業或無信用區、無信用行業,按照國務院《通知》第三條的規定,降低對該地區分支機構的授信等級,并可視情節對該地區、行業的企業(除特優企業外),在一定時期內暫緩或暫停貸款項目評審,停止發放新貸款。對惡意逃廢金融債務企業的法定代表人重新擔任主要負責人的新企業,各金融機構均不得對該企業
發放貸款。
三、清理企業多頭開戶,完善對客戶開戶和貸款等服務的信用審查制度
中國人民銀行各級分支行要按照國務院《通知》要求,立即組織轄區內金融機構對企業多頭開戶現象進行專項清理,并按中國人民銀行《銀行賬戶管理辦法》、《違反銀行結算制度處罰規定》等有關賬戶管理的規定,對違規金融機構和企業予以處理。
中國人民銀行各級分支行應把清理多頭開戶作為金融債權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予以制度化,要定期組織轄區內的有關金融機構對企業多頭開戶現象進行清查處理,以徹底遏止企業利用多頭開戶逃廢金融債務的勢頭。
各金融機構要在繼續執行《銀行賬戶管理辦法》和《違反銀行結算制度處罰規定》的基礎上,完善客戶的開戶、貸款等服務的信用審查制度。各債權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及委托代理經辦行,對未落實金融債權而擅自到其他金融機構開戶、結算和貸款的企業,要及時以書面形式向當地金融債權管理辦公室報告,當地金融債權管理辦公室在調查核實后,要責成企業和相關金融機構立即撤銷結算賬戶,相關金融機構要立即停止為企業辦理對外支付和其他金融服務。
四、建立金融債權管理責任制
各銀行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要實行各級主管行長負責制下的金融債權管理部門、崗位責任制。上級行要逐級負責對下級行實施監督。要把債權管理工作的業績作為考核分支行主管行長政績的重要內容。對因工作不負責任造成貸款大量懸空和損失的主管行長,上級行應當追究其經濟責任和行政責任;對因措施不得力或報告不及時,造成信貸資產損失的,上級行要追究有關責任人員和主管行長的責任;對玩忽職守,內外勾結,弄虛作假,肆意損害金融機構權益的主要責任者,要堅決撤職或開除公職,觸犯刑律的,送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中國人民銀行
一九九九年一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