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扣減和拖欠工資引起的糾紛。如果企業扣留或拖欠職工工資,根據國家現行規定,職工在提起勞動仲裁和訴訟時,不僅有權要求企業無故退還扣留和拖欠的全部工資,但也可以要求企業額外支付25%的補償。根據勞動部發(1995)223號文件第3條,該規定是懲罰性的,主要針對雇主違反國家相關法規和政策的行為。因此,如果企業扣留或拖欠工資是不合理的,仲裁委員會和法院通常會支持25%的工資補償
這里應該明確的是“工資”的含義。許多工人錯誤地認為工資是指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基本工資,這是對法律規定的錯誤理解,無論是根據國家統計局或原勞動部的相關文件,“工資”不僅僅是基本工資,但也包括獎金、加班費、補貼等。因此,正確理解“工資”一詞的含義應是雇主實際支付給工人的工資收入總額,且不應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勞動者的實際工資收入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最低工資標準計算。這要求工人在勞動仲裁和訴訟前準備工資數額的證據。最好在簽訂合同時達成明確的協議。只有掌握了這一點,工人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權益。實行標準工時的企業,安排勞動者加班或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加班工資。如果工人在一個計算周期內的綜合工作時間超過標準工作時間的工作時間,他還應支付加班工資,包括法定節假日工作的三份工資
計算加班工資時,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情況:正常工作日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150%;在休息日安排加班而無補假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200%;如果在法定假日安排加班,則應支付不低于工資的300%。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何確定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準?具體計算公式為:員工的日均工資和小時平均工資可通過月工資總額除以每月工作天數或小時數得到,作為計算加班工資的基礎。根據國家統計局頒布的《工資總額構成規定》,月工資總額由六部分組成: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工資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而不是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基本工資。此外,每月工作日和小時數應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0)8號文件的規定計算,分別為20.92天和167.4小時。注意以上兩點,加班工資的計算不存在計算不足或遺漏
如果企業在勞動者要求加班工資時仍扣留或拖欠加班工資,勞動者還可以額外要求25%的工資補償。為了避免不當訴訟索賠,工人還應注意雇主可能不支付加班費的特殊情況:工人自愿加班,計件工資不完成工作量,經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主要指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批準,實施不正規工種。
3.因解雇用人單位造成的工資損失糾紛。這里的損失包括我自己因缺勤而造成的工資損失和25%的工資補償。如果司法機關認定企業的解雇無法成立,它通常會支持在此期間工人的工資和收入損失
問題是,此類糾紛中的工人是否也可以要求25%的賠償?在處理實踐中,法院主要把握企業解雇是否成立、勞動者是否有過錯、過錯程度等因素。如前所述,工資補償具有懲罰性。因此,如果工人有過錯,法院不能判給25%的工資補償;如果員工沒有過錯,企業應支付25%的工資報酬。要求支付經濟賠償金、代通知金的案件1.經濟賠償糾紛。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企業非法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按照有關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一次性經濟補償金。工人要求一次性經濟補償時,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滿一年的時間支付一個月的工資,該工資應按照其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標準計算。職工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標準支付。如果當地法規與原勞動部的法規不一致,則應采用更高的標準。應當明確的是,除依照《勞動法》第25條規定的過失解雇不成立時,企業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外,在其他情況下,如果不按照規定支付經濟補償,應增加50%的額外經濟補償。在實踐中,許多工人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的靈活使用,因此損失了很多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瀆職罪的立案標準
2020-12-23器官捐獻的基本規則是什么
2021-02-18公司扣壓員工半年獎金是否合法
2020-12-07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
2020-12-22抄襲小說犯法嗎
2021-02-09離婚時哪些是共同財產,哪些是個人財產,哪些是約定財產,如何處理
2021-02-25父母離婚后,子女是否有權因學費增加要求不與自己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增加撫養費
2021-03-23放棄贍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1簽了合同剛入職兩個星期怎么離職
2020-12-27試用期勞動合同怎么寫
2021-01-13勞動糾紛加班費可以要幾年的
2020-12-22掛靠車輛出事故的保險費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0-12-12未續簽合同怎么交保險
2021-01-28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免賠額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142020年襄城縣拆遷宅基地賠償有哪些標準
2021-01-13拆遷補償安置新條例有哪些
2021-02-08購房合同存在哪些情況算無效
2021-02-09拆遷安置實施方案怎么寫
2020-11-09宜興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