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行使不安抗辯權
從傳統民法體系建立時起,不安抗辯權制度就已存在,很多大陸法系國家在立法上都規定了不安抗辯權制度。如《德國民法典》第三十二條規定,“契約雙方的當事人的一方應向他方當事人先為給付者,如他方的財產狀況于契約訂立后顯形減少,有危及對待給付的請求權時,在他方未為對待給付或提供擔保前,得拒絕履行自己負擔的給付。”《法國民法典》第一千六百一十三條規定:“若買賣后,買受人陷于商事上或非商人的破產狀況,以致出賣人有喪失價金之虞時,即使在出賣人曾同意于一定期間后支付價金的情形,出賣人亦不負交付標的物的義務。但若買受人提供到期支付的保證者不在此限。”此外,瑞士、意大利等國以及我國臺灣地區對不安抗辯權也均有規定。
我國《民法通則》、原《經濟合同法》、原《技術合同法》并未對不安抗辯權作出規定,只有《涉外經濟合同法》第十七條作出了類似的規定,“當事人一方有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的確切證據時,可以暫時中止履行合同,但是應當立即通知另一方;當另一方對履行合同提供了充分的保證時,應當履行合同。當事人沒有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的確切證據中止履行合同的,應當負違反合同的責任。”此條對行使條件的規定過于籠統。通過借鑒德國民法和法國民法,結合本國立法實踐,我國于1999年3月頒布的《合同法》對不安抗辯權作了比較具體的明確規定,填補了立法空白。
《合同法》第六十八條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三)喪失商業信譽;(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第六十九條規定:“當事人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條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后,雙方在合理期限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不抗辯權應當如何行使資料。先履行方行使不安抗辯權將對雙方當事人產生何種影響,這就是不安抗辯權的效力。根據后履行方在合理期限內是否提供擔保或恢復履行能力。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咨詢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劃撥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06剝奪政治權利的法律規定
2021-01-11公證處公證流程
2020-11-08訂婚后女方要求退婚怎么辦
2021-01-09外聘員工發生工傷單位怎么處理
2021-02-17瀆職侵權罪是什么意思
2020-12-21賣房人如何簽訂售房合同
2020-11-26學生在學校感染肺結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5房產證未辦理下來能否過戶
2020-11-27訴訟期間未申請財產保全,車輛可以過戶嗎
2020-12-23集體土地有商住房證有法律效益嗎
2021-01-02身份證過期了簽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1-28事業單位合同工雙休嗎
2021-02-21勞動合同怎樣解除勞動合同的解除方式是什么
2021-02-14暑期工7天試用期無工資合法嗎
2021-02-06勞務派遣轉勞務外包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06發生勞動爭議應該怎么辦
2020-12-01人壽險的投保額如何估算,哪些人需要購買人壽險
2020-12-28簽定家庭財產兩全保險合同需注意事項
2021-03-13他人代簽商業三者險投保單免責條款仍舊生效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