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先生駕車發生交通事故,警察判定其承擔主要責任,對方承擔次要責任。待到孫先生的保險公司進行理賠的時候,保險公司認為,應該賠償對方損失僅僅60%,以體現孫先生的主要責任。可是對方認為,孫先生應承擔的賠償責任應該是80%甚至是90%,這才叫主要責任。孫先生把自己的保險條款翻來看去,還真的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孫先生詢問,這個主要責任、次要責任,如果反映在具體比例上,究竟是多少呢?
律師答復:
的確存在這樣一種情況,責任的主次最終要體現在一個具體的比例上才有意義。如果你認為主要責任是指90%,我認為主要責任是指51%,到底主要責任是指百分之多少呢?如果沒有法律規定,會讓當事人無所適從。實踐中,有些保險合同條款中,規定了所謂主要責任、次要責任的比例,但是也不絕對一樣,有規定主要責任是60%,也有規定是70%。可是,這個比例的法律依據到底從何而來呢,卻很少有人能弄清楚。
作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配套法規,2004年公安部頒布的《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四十五條規定,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
事實上,在2004年之前適用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十八條也僅僅規定:“交通事故責任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也并沒有規定具體的比例。
目前,我了解到的一個法律法規依據是1993年5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1993年6月10日北京市公安局發布的《北京市實施〈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若干規定》,其中的第六條規定,交通事故責任者應按照所負交通事故責任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負全部責任者,承擔符合規定損失的100%;負主要責任者,承擔符合規定損失的60%至80%;負同等責任者,各承擔符合規定損失的50%;負次要責任者,承擔符合規定損失的20%至40%;三方以上的交通事故責任者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參照上述原則確定。
也許,這個規定就是我們實踐中確定責任具體比例的法律依據淵源,可能隨著后來大家約定俗成、反復使用,就形成了一種慣例。不過,《北京市實施〈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若干規定》早在1999年就失效了。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對于責任具體的比例劃分,已經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了。
雖然有些保險條款中確定了責任比例,但是也有一些保險條款中的確是沒有規定的,這樣就會造成當事人在認識上的糾紛。從這個意義上說,確定責任比例,實際上成了法官一種酌情確定的情形,從55%至90%,都是有可能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治安處罰追訴的時效是多久
2021-02-02公司持假營業執照如何處罰
2020-12-23行政案件鑒定告知時限是多久
2021-02-07監護人有權利不讓爺爺奶奶看孩子嗎
2020-12-15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對成年被扶養人的界定
2020-11-29交通事故被起訴了該如何應訴
2020-12-10離婚后撫養費標準另一方無固定工作
2021-01-06以欺騙為前提的合同有效嗎
2020-11-12合同代理人簽字和蓋章效力一樣嗎
2021-02-03合同法延遲交貨的處罰是什么
2021-01-05集資房上市要交什么錢
2021-01-04保障性住房在沒辦房本前可以抵押嗎
2020-11-13非法終止勞動合同怎么處理
2021-01-18競業限制名字簽錯有效力嗎
2020-12-20公司不承認與員工有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1-02-03用人單位可以隨意延長工作時間嗎?
2021-02-21旅游意外險保單索賠流程是什么
2021-02-20應收分保準備金與有關原保險合同能否相互抵消
2020-11-29因年齡誤告被解除保險合同保險公司有權解除合同嗎
2020-12-02被保險人先行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