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中,相信不少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時候都遇到過被經營者或銷售者欺詐的情況,如今這類行為是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了,即要對消費者進行相應的賠償。那么欺騙消費者最高可獲得多少賠償呢?詳細內容請閱讀下文了解。
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如果有欺詐行為,要對消費者進行3倍賠償,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
新消法消費欺詐3倍賠償是獲賠的最低限度。
從立法目的來看,法定懲罰性賠償僅是消費者獲得懲罰性賠償的最低限度,而非消費者獲得懲罰性賠償的最高限度。
倘若經營者與消費者明確約定更大力度的懲罰性賠償條款,不違反立法本意。另外,基于契約自由的精神,經營者與消費者可自由約定高于法定倍數的懲罰性賠償條款。如果商家拒絕按約賠償,消費者可以向法院起訴主張權利。
第五十五條規定,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欺詐消費者行為:
(一)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二)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使銷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三)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謊稱是正品的;
(四)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的;
(五)以虛假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六)不以自己的真實名稱和標記銷售商品的;
(七)采取雇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
(八)作虛假的現場演示和說明的;
(九)利用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大眾傳播媒介對商品作虛假宣傳的;
(十)騙取消費者預付款的;
(十一)利用郵購銷售騙取價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條件提供商品的;
(十二)以虛假的“有獎銷售”、“還本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十三)以其他虛假或者不正當手段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從相關法律規定當中可以知道,要是經營者對消費者有欺詐行為的話,那么最高可以對消費者進行購買商品或服務價格的3倍賠償,而最低的賠償也有500元。如果你對此還有疑問的話,可以直接來電咨詢我們律霸的在線律師。
消費者有哪些法律特征
消費者怎樣要求人身損害賠償
消費者維權投訴找哪個部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補償安置程序有哪些
2021-03-01管轄權異議需要聽證嗎
2021-02-07庭審程序有什么
2021-01-29國家賠償的申請范圍
2021-02-23出租商鋪可以抵押嗎
2020-11-16財產損失鑒定報告需要提供的資料清單有哪些
2021-03-13買賣婚姻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1-21物業能在合同到期后收取物業費嗎
2020-12-12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有什么重要性
2021-02-18被投保人戶籍注銷合同是否終止
2020-12-09設立居住權的可以約定居住權的期限嗎
2021-02-06哪些情況公司可以辭退試用期員工
2021-02-27被拘留職工能解除勞動關系嗎
2020-12-22雇傭關系有經濟補償嗎
2021-01-13人壽保險理賠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03原告潘某 邵某訴被告某保險分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18什么叫做特別約定
2020-12-26車撞犬引發的保險理賠問題
2021-01-05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有什么不同
2020-12-30買保險沒驗車保險公司給賠嗎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