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傷害與賠償問題是目前司法精神病鑒定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由于人們法制意識的增強,涉及到精神傷害方面的問題也逐年增加。在司法實踐中,對非法侵犯他人健康權利的傷害結果的診斷定性和傷害行為輕重程度定量鑒,精神傷害與賠償問題是目前司法精神病鑒定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由于人們法制意識的增強,涉及到精神傷害方面的問題也逐年增加。在司法實踐中,對非法侵犯他人健康權利的傷害結果的診斷定性,和傷害行為輕重程度定量鑒定較為復雜和困難,特別是精神傷害問題,也是當前法學界、司法、精神病學界亟待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下面就此問題,談一下個人粗淺看法。
1精神傷害的概念和根據
“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利”是現代文明社會中法定的人身權利,精神健康是人身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法侵犯他人精神健康并致受害人精神活動障礙的行為,即為“精神傷害”,這也是刑法中傷害罪所包含的內容。刑法學研究的“精神傷害(mentalinjury)”不同于民法學所稱的“精神損害(mentaldamage)”。精神損害有時有明顯的表現,如在受到誹謗、侮辱后受害人因受刺激當場暈厥、舊病復發等。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受害人的外在反應并不明顯,而內心痛苦并不一定輕微。由于受害人情況不同,承受精神損害的能力不同,在同樣條件下,不同的人實際精神損害程度也不一定相同。因此,衡量精神損害程度,既要觀察受害人的具體反應,又要根據行為人的行為狀況。精神損害的結果是造成受害人的精神痛苦,不一定達到精神障礙。而精神傷害的結果是造成受害人精神障礙,影響社會功能,具有明顯的外在表現,其精神癥狀表現符合精神醫學有關精神疾病的分類診斷規律和標準。對精神傷害行為結果的定性和定量,應由司法精神病學專家對受害人的精神狀態進行司法精神病學鑒定。精神傷害在大陸法國家的刑法中一般都有規定,被認為是“重傷害”。由于我國法制建設起步較晚,刑法雖沒有明確規定精神傷害是否存在,但在理論上是持肯定態度的。有關精神傷害的理論研究與司法精神病學鑒定目前尚屬空白。
來信中提到由于A的行為不當,使B受到精神創傷,以后發生了精神障礙,如精神分裂癥、反應性精神病、癔癥等,表明A的行為已造成B精神活動障礙,影響其正常的社會生活、工作和學習,構成了精神傷害。
2精神傷害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
實施精神傷害的行為主體與實施軀體傷害行為的主體一樣,都是自然人,根據行為人在實施精神傷害行為時的主觀心態,可將精神傷害行為分為故意精神傷害行為與過失精神傷害行為。根據行為人實施精神傷害行為的方式,分為直接精神傷害和間接精神傷害。行為人不使用暴力手段,而是以威脅、恐嚇、制造輿論等方式對被害人施加精神壓力,并造成被害人精神障礙,為直接精神傷害。若行為人采用暴力等非法手段造成被害人軀體傷害,并伴發或者繼發精神障礙,為間接精神傷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海里禁止排放的物體種類有哪些
2021-01-12交通違規被拍照怎么處理
2020-11-08土地轉讓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1-31自書遺囑需要見證人嗎
2021-02-09交通事故造成損害醫療費怎么計算
2020-12-19能拿別人的房產證去做抵押嗎
2021-03-21央行出新規,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支付業務受限
2021-01-15學生自然生病死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7偽造房產證,變賣他人房產會被判刑嗎
2021-02-23變更勞動合同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1-28勞動關系轉移通知
2020-12-10勞動法規定試用期一般是幾個月
2021-01-30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地
2020-12-18投保人可以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2-03索賠發生糾紛能否單獨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
2020-12-31保險公司推定為全額賠償后車主無權轉讓殘車的理賠
2020-12-10該案中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1-10車險理賠7個月沒結果
2021-01-20盡早為老年幸福生活買單
2021-01-21保險問答:孕婦能不能投保?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