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法治大國,任何事件都有法可依。對于犯罪處罰也會根據具體的形式和內容對犯罪人作出相應的解釋和判罰,這樣既符合我國的判罰規定,又對犯罪者形成了一定的教育意義。那刑法犯罪構成二要件都有哪些解釋呢,下面小編就為你進行解答。
一、刑法犯罪構成二要件
(1)犯罪構成該當性。犯罪構成該當性也稱構成要件符合性,是指構成要件的實現,即所發生的事實與刑法條文規定的內容要相一致。具體來說該當性中包括了行為主體、危害行為、犯罪對象、危害結果、因果關系幾個要素。
(2)違法性。違法性要求犯罪行為不僅是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而且實質上是法律所不允許的行為,即必須是違法的行為。違法性的判斷標準在于是否有違法阻卻事由。違法阻卻事由是排除具有該當性的行為的違法性的事由。違法性阻卻事由一般包括正當防衛、緊急避險、法令行為、被害人承諾等。
二、犯罪構成的要素
(一)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一個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人。根據刑法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犯罪的,構成單位犯罪,因此,單位也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二)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犯罪主觀方面的心理狀態有兩種,即故意和過失。比如犯盜竊罪,犯罪人希望將他人財物竊為己有;犯故意傷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體受到損傷的結果。有的犯罪是過失性質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狀態。在單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該單位對犯罪行為負有責任的人員也同樣具有主觀心理狀態。?
(三)犯罪的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比如犯詐騙罪,犯罪人具有虛構事實、欺騙他人的行為,販毒罪具有販賣毒品的行為,等等。?
( 四)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犯罪客體和犯罪對象是不同的,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所直接針對的對象,如殺人罪、傷害罪,犯罪對象是具體的被害人,而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公民人身權利不受非法侵害的這種社會關系。
主要指犯罪時的情形而決定的。一是犯罪者的犯罪行為與我國的相關法律規定相吻合,這樣就構成了犯罪依據和犯罪事實。再有就是犯罪者的罪行達到了犯罪的違法條件,這類案件也是我國法律所不允許的。大家要特別注意。
2020醉駕入刑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最新刑法修正案九全文
刑法修正案九熱點追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民工討薪難,原因為何
2020-12-12域名相似是否構成侵權
2021-02-03保管人承擔賠償責任條件有哪些
2020-12-15交通事故復議期限是怎樣的
2021-01-12保證的效力如何認定
2020-12-15婚內夫妻債務怎么分離
2021-01-02繼子女繼承了生父母的遺產,就沒有資格繼承繼父母的遺產嗎
2021-01-13喪失繼承權會造成哪些影響
2020-12-06如何確定被繼承人的債務范圍?
2020-11-24兒童在商場受傷賠償問題是怎樣的
2021-01-29土地糾紛找民政嗎
2021-02-21房產土地贈與免稅嗎
2021-01-25受威脅已過戶的贈與房產可反悔嗎
2021-01-25簽了合同剛入職兩個星期怎么離職
2020-12-27取保候審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1勞動糾紛調解需要幾天
2021-01-29投保人因不明白保險合同簽錯了怎么辦
2020-11-26購買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大有學問
2021-01-20開車故意犯罪保險公司會不會理賠
2021-03-25未事先告知投保人的遲延生效條款是否生效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