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有五十五個少數民族,其中很多少數民族都有特定的風俗習慣。對此,人們要尊重并理解,不得侵犯和踐踏。我國的法律也對此有相關條文做出保護,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的,嚴重者會被追究刑事責任。那么,對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的行為如何處罰?小編根據刑法有關條文給大家介紹下。
一、對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的行為如何處罰?
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以強制手段干涉、破壞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或者強迫少數民族改變風俗習慣,情節嚴重的行為。情節嚴重,即多次或多人侵犯、手段惡劣、引起民族糾紛、民族矛盾的,造成騷亂、示威游行或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產生惡劣政治影響的。根據刑法規定,犯本罪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1、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少數民族的信仰自由,犯罪對象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所謂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是指少數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在服飾、飲食、婚嫁、喪葬、禮儀等方面的習慣做法。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憲法規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破壞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行為,則侵犯了少數民族公民所享有的上述權利,傷害了少數民族的民族感情與民族自尊心,破壞了民族團結、民族平等的原則,理當予以禁止。
2、客觀要件
本罪客觀上表現為以強制手段非法干涉、破壞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行為。干涉、破壞的形式表現為使用暴力、脅迫、利用權勢、運用行政措施等。從內容上看,主要表現為強迫少數民族公民改變自己的風俗習慣,干涉或破壞少數民族根據自己的風俗習慣所進行的正當行動。例如,強制回族群眾食用豬肉,禁止少數民族過自己的節日等等。
3、主體要件
本罪主體為特殊主體,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只有作為國家方針政策執行者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實施的上述行為,才具有犯罪的社會危害性。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觸犯刑法的,應根據行為的性質、情節與危害程度,以其他犯罪論處。
4、主觀要件
本罪主觀上必須是故意。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侵犯少數民族保持與改革本民族風俗習慣的危害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犯罪的動機如何,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由此可見,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的侵犯主體是特殊主體,及國家工作人員。對觸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的行為,情節嚴重的,法院會對行為人處以兩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是構成此罪的前提,必須是手段惡劣,并且造成嚴重影響的。這一點,法院在審理案件的時候會特別注意。
新刑事訴訟法證據規則有哪些呢
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規定跳槽需要求支付違約金合法嗎
2021-01-08藥店高價銷售口罩的行為觸犯刑法嗎
2021-03-17駕駛員對交通事故現場怎么處理
2021-01-23一方不讓探望子女怎么辦
2020-12-23借款擔保協議保質期有多久
2021-02-28不知道借車人無證出事故承擔多大責任
2021-03-11交通事故定責可以協商嗎
2021-01-10建設單位非法占用耕地如何處罰
2020-11-29簽訂勞動合同要注意的九個事項
2020-12-23競業限制補償金怎么領取
2021-01-23部門取消可否成為企業單方調崗的合法理由
2020-12-09勞動關系沒有終止仲裁時效有幾年
2020-12-18勞動爭議能主張前幾年的年假嗎
2020-12-14人身意外險的內容
2020-12-17保險欺詐及其防治
2021-03-04保險理賠中對哪些事情要進行監督檢查
2021-03-18船舶觸碰碼頭設施的侵權責任和損害數額確認的新思路
2021-01-30處理賠償糾紛要交什么材料
2020-11-23汽車保險應如何投保
2021-02-10如何進行保險理賠保險公司可以免責的情形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