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甲與丙有仇,甲邀約到乙,謊稱只是想將丙的腳打斷,使其成為殘廢。某日,甲乙將丙堵在回家的路上,進行毆打。乙想將丙打殘,遂砸其腿部。甲一心想置丙于死地,用磚頭猛砸丙的頭部,致丙死亡。
案例三、甲乙經共同謀劃后到丙家盜竊,兩人分頭搜索財物。甲進入保姆的房間,將獨自在家睡覺的小保姆強奸。對此,乙并不知情。
案例四、甲掌管國家機密,乙是某國的間諜。乙經常宴請甲,利用甲酒后放松警惕套取到國家機密。
案例五、甲追殺丙,丙慌不擇路進入一體育館,乙遠遠看到此情況,偷偷將體育館出口處的門鎖上,甲將無路可跑的丙殺死。
案例六、丙生病到醫院,醫生甲拿錯了藥,護士乙打針時工作馬虎加大了劑量,這兩個因素湊在一起,導致丙死亡。
犯罪是一種社會現象,司法實踐中,大多數犯罪是由一個人單獨實施的,然而也有一部分犯罪是由二人以上共同實施的。因此刑法理論上有共同犯罪一說。我國刑法第25條第一款規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這一定義概括了共同犯罪的三個特征:1、主體為二人以上。2、有共同的犯罪故意。3、有共同的犯罪行為。
按我國傳統刑法理論,構成共同犯罪,必須具備三個要件:
(一)從犯罪主體來看,行為人必須是二人以上。這是成立共同犯罪的前提條件,即必須二人以上共同實施犯罪,才能成立共同犯罪。
(二)從犯罪的客觀要件來看,各共同犯罪人必須有共同的犯罪行為。所謂共同的犯罪行為,指各共同犯罪人的行為都指向同一犯罪事實,彼此聯系,互相配合,它們與犯罪結果之間都存在著因果關系。
(三)從犯罪的主觀要件來看,各共同犯罪人必須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謂共同的犯罪故意,指各共同犯罪人通過意思聯絡,認識到他們的共同犯罪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決意參與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
在司法實踐中,有些案情比較復雜,區分是否為共同犯罪仍然有一定的難度,如上述的六個案例,均比較典型。通過分析這些具體的案例,我們可以對是否構成共同犯罪的界限有更明確的把握。
案例一中,甲乙實際上是典型的“同時犯”。同時犯,指二人以上的行為者沒有共同實行犯罪的意思聯絡,同時或在近乎同時的前后對同一目標實行同一犯罪的情況。[①]學者的通說是,只有沒有意思聯絡的兩個故意犯罪之間才能成立同時犯。此外,有持不同觀點的學者認為兩個過失犯之間以及一個故意犯和一個過失犯之間也可以構成同時犯。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同時犯不是共同犯罪。因為它不符合共同犯罪的第三個要件,即主觀要件。甲乙之間并沒有意思聯絡,當然也沒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以兩人各自單獨構成故意殺人罪,所不同的是,乙為故意殺人即遂,甲為故意殺人未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走私貴重金屬罪辯護詞
2020-12-20相鄰權糾紛是否屬于侵權糾紛
2021-02-07公司增資步驟是什么
2021-02-02代加工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2021-02-19交通事故死亡多少錢
2021-02-28行政案件立案技巧和方法
2021-01-26擔保法是如何規定保證人追償權的
2020-11-28人民法院是否必須執行仲裁裁決
2020-12-18車禍出院要開哪些證明,賠償責任怎么劃分
2021-01-25擔保合同的擔保方式
2021-03-15主張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有時效嗎
2021-03-04調崗多久后可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04怎么辦理解除勞動關系手續
2021-01-24自愿加班能要求加班工資嗎?
2021-01-13工傷申請應該歸哪個仲裁委管轄
2020-12-10勞動爭議案件拘留多久
2020-11-10合同三年可以辭退嗎
2021-01-29被車碰了該怎么理賠
2020-12-21摩托車必須買保險嗎
2021-02-04保險理賠應該按照什么標準進行賠償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