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一般是指機動車輛駕駛人員或者與駕駛車輛有關的人員因違反交通管理法律、法規使用車輛造成他人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而發生的事故。而交通事故賠償是建立在交通事故的基礎上產生的賠償制度。它一般應當具備以下要素,即:在道路上已經發生了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已造成他人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交通事故的行為與人身或者財產損失之間具有因果關系;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沒有免責事由。
工傷事故和工傷事故導致的工傷事故賠償是基于勞動法而建立的一種為保護勞動者的人身安全而建立的勞動者在工作期間因工受傷導致損失的補償。什么是工傷事故?工傷事故是指用人單位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及所涉及的區域內,由于生產經營過程中危險因素的影響或者直接作用,而使執行職務的勞動者因工負傷、致殘、致死的所發生事故。而相應工傷事故賠償是指用人單位對因發生工傷事故而造成傷殘或者死亡的勞動者或者其親屬依法給予的補償。目前,因現在大多數的用人單位是通過投工傷保險的方式來處理工傷賠償。因而,工傷故賠償一般又稱工傷賠償或工傷保險賠償。它應當備以下要素,即:用人單位在生產經營中發生了事故;事故造成了勞動者人身傷亡;遭受人身傷亡的勞動者在執行工作職責之中。
交通事故賠償與工傷事故賠償的二者主要區別
交通事故為民事侵權行為,交通事故賠償本質上屬于民事侵權損害賠償范疇,因此交通事故賠償具有民事侵權賠償的一般特征。工傷事故屬于勞動法調整范疇,因而工傷事故賠償具有勞動法律關系的一般特征。兩者相比,主要具有以下不同點:
1、法律關系主體不同工傷事故賠償產生于具有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獲得賠償的權利人是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的勞動者,賠償義務人是與勞動者具有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因此,工傷事故賠償法律關系主體之間具有勞動關系、為勞動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是其顯著特征。而交通事故賠償法律關系主體之間則無此特殊要求。
2、適用法律不同交通事故賠償屬于民事侵權責任,適用《民法通則》、《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工傷事故賠償屬于勞動法規定的工傷保險責任范疇,適用《勞動法》和《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
3、主張權利的時效不同根據《民法通則》第136條的規定,交通事故賠償主張權利的訴訟時效為1年,根據《勞動法》第82條規定,應當自爭議發生后60日內申請勞動仲裁,逾期勞動者即喪失了主張權利的勝訴權。
4、歸責原則不同交通事故賠償一般適用過錯責任,即對事故的發生具有過錯才承擔賠償責任,工傷事故賠償適用無過錯責任,不論勞動者對工傷事故的發生是否具有過錯,用人單位均承擔完全的賠償責任。
5、主張權利的程序不同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勞動法》規定,工傷事故賠償應當先行申請工傷認定和勞動爭議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方可向人民法院起訴。而交通事故賠償則無此前置程序,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4條規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在做出《事故認定書》后,如雙方當事人未申請調解或調解未能達成協議或調解書生效后未履行的,即可向人民法院起訴。
6、賠償項目、內容不同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和最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兩者分別獲得不同的賠償項目及內容。
關于工傷保險和民事賠償競合時法律適用的主要觀點
在工傷賠償問題上,世界各國經歷了由傳統侵權行為法一元調整機制到多元調整機制的演變。那么在不同的損害賠償或補償機制之間,尤其是工傷保險與民事賠償發生競合時到底該怎樣適用法律?這個問題不僅在法理上很有研究必要,在現實中也有很大的研究價值??v觀世界各國對這一問題的處理,歸納言之,主要有下列四種觀點。
(一)選擇模式
選擇模式是指在交通事故造成的工傷發生后,受害者只能在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與工傷保險給付之間選擇其一,即要么選擇侵權民事賠償,要么選擇工傷保險給付。在此模式下,受害者有選擇的權利,但這種選擇是排他的,不存在兩種方式同時適用的情形,兩者模式只能選其一。
(二)相加模式
相加模式是指在交通事故造成的工傷發生后,受害者有獲得雙份賠償的權利,即既可以請求侵權民事賠償,同時也可以請求工傷保險給付。在這種模式下,受害者可以獲得雙重救濟,對受害者的保護力度最大。
(三)取代模式
取代模式是指在交通事故造成的工傷發生后,受害者只能獲得工傷保險給付,而不能依據侵權行為法請求民事賠償,即以工傷保險取代民事賠償。在這種模式下,剝奪了受害者獲得完全賠償的權利,對受害者利益的保障極為不利。
(四)補充模式
補充模式是指在交通事故造成的工傷發生后,受害者可同時主張侵權民事賠償和工傷保險給付,但其最終獲得的賠償或補償,不得超過其實際遭受之損害。一般情況下,都是首先領到工傷保險給付,然后依侵權行為法主張民事賠償,但應當扣除其已經獲得的工傷保險補償。在這種模式下,一方面避免受害者獲得雙份利益,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受害者獲得完全賠償。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資料。綜上所述,對于交通事故導致的工傷,當事人對于賠償方式的選擇也就會導致當事人利益所能夠得到的保障程度,因此,當事人應當盡量申請各項賠償,以盡可能地提高自身能夠得到的保護程度。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情形不被認為是醫療事故
2021-02-16租房拆遷租戶可以獲得賠償嗎
2021-01-23行政復議機關可以進行行政調解嗎
2021-02-12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辦
2020-12-12企業破產案件應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2-13夫妻債務償還案
2021-03-16資產拍賣程序的中止和終止
2020-11-30以往的贍養費能要嗎
2020-12-06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可以申請再審嗎
2021-02-05軍人離婚調解無效證明在哪開
2021-02-06在超市丟包誰來負責
2021-03-21集體土地入市交易規則是什么
2021-02-05單位致使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1-03-26不同意調崗可以賠償嗎
2021-01-29雇傭關系的賠償標準
2021-01-19理賠公估人的業務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0-12-06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是否能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1-17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1-02-02事故后保險公司已理賠結案保險公司應否對后續損失擔責
2021-02-17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方式有哪些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