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審就不用去監獄了嗎
取保候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
其適用對象:
1.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3.依法應當逮捕,但因患有嚴重疾病,或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不宜逮捕的;
4..對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經過訊問、審查,認為需要逮捕但證據不足的。
5.已被逮捕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件,在法定的偵查羈押、審查起訴、一審、二審期限內不能結案,采取取保候審方法沒有社會危害性的。
6..對持有有效護照或者其它有效出境證件,可能出境逃避偵查,但不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
取保候審期間不予羈押,與審判量刑沒有影響。如果判處承擔刑事責任實刑的話,同樣要收監的。
取保候審的方式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第68條規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據此,取保候審有保證人保證和保證金保證兩種方式。對同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決定取保候審的,不能同時使用保證人保證和保證金保證。
保證人是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的為其擔保的人。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與本案無牽連;有能力履行保證義務;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有固定的住處和收入。公安、司法機關應當嚴格審查保證人是否符合法定條件,符合保證人條件的,應當告知其必須履行的義務,并由其出具保證書。
誰能提出取保候審申請
取保候審的申請主體,對于取保候審的申請主體即申請取保候審的主體資格問題,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明文規定: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申請取保候審。
這是一項授權性規定,也是一項排他性規定,這一規定即將申請取保候審的主體資格授予給了已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
“法定代理人”就是指依法代理被代理人從事某種行為的人。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養父母、監護人和負有保護責任的機關、團體的代表。
“近親屬”則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取保候審是不是就不用去監獄了”問題進行的解答,取保候審只是刑事強制措施,與具體的量刑關系不大,如果被判處實刑的,是需要到監獄服刑的。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名譽權侵權損害賠償的標準是什么
2020-12-04《公司法》對股東直接訴訟作出的規定有哪些
2021-02-15知識產權專利證書幾年到期
2021-02-07投標保證金比例
2021-03-13法院恢復審理有期限嗎
2021-01-26交通賠償訴訟怎樣提交證據?
2021-02-04團伙盜竊價值七萬如何量刑
2021-02-01婚前協議公證費用
2021-02-16高校畢業生簽的三方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1內部調崗定義
2020-12-28辦理人壽保險有哪些流程是什么,在哪些情形下壽險公司會拒賠
2020-11-12法律對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3保險公司14年后為失誤埋單
2021-03-13我方全責保險會全賠嗎
2021-02-13違約責任保險是怎樣的
2020-12-29理賠中被保險人都有哪些義務
2020-11-25購買婚嫁保險有哪些好處
2021-02-21對保險代理人的禁止行為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8投保人在保險投保時應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0-12-29理賠遭拒消費者狀告保險公司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