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侵權責任法》是我國法治建設中的一件大事,它的頒行加快了我國民事立法法典化的進程,為我國豐富多彩的私人生活、社會實踐及經濟發展提供了一種基礎性的制度安排,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起支架性作用。作為一部與每個民事主體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關的重要法律,我國侵權責任法具有三合一或三位一體的規范特點,既是民事權益保護法,也是行為規制法,同時又是責任證成法,彰顯了獨特的價值理念:濃郁的權利情結、理性的義務觀念和鮮明的責任意識。
濃郁的權利情結:明確市民社會中私人的法律價值
馬克思的市民社會思想在市民社會理論發展學術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一個重要命題就是: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的相對分離是現代商品經濟或市場經濟社會的重要特征,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市民社會是與政治國家相對應的私人生活領域和社會自主組織。換言之,在近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市民社會是指由私人生活領域及其外部保障構成的整體,是與政治國家相對應的分析范疇,市民社會是政治國家的基礎和前提。從一定意義上講,人類的現代化進程就是市民社會不斷發育并逐漸擺脫政治國家超常干預、社會自治領域和私人活動空間日益擴大的發展過程。
與此相關的是,現代社會中的每個人其實都具有雙重身份,過雙重生活,受雙重法律規范的保護與制約:既是政治國家中的一員即公民,又是市民社會中的成員即私人;既參與(加)政治生活或社會公共事務、國家事務的治理,成為政治關系的當事人和主人,也是私人或民事生活領域的主體與當事人,從事各種民商事活動;既受政治國家中憲法等公法的規制,也受市民社會中私法即民商法的規范。在以法治為治理取向的社會背景下,人的社會存在往往同時也表現為法律存在,只不過憲法和民法各有分際:分別肩負著明確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中公民和私人最基本的法律價值的重任。
現代民法是市民社會的基本法,其所調整的社會關系乃是市民社會中最基本和最普通的社會關系。民法最大的特性是人法和權利法:市民社會的成員無一例外都是民事主體,民法對市民社會每個人的關注就是承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民事主體;民法又是私人權利的圣經,其對民事主體民事權利的規定,明確了市民社會每個成員最起碼的法律價值。人是權利的主體即享有者,市民社會中人的基本法律價值突出體現在民法(侵權責任法是其重要內容)對民事主體民事權利的全面確認上。而權利又是什么呢?權利意味著資格、自由、主張、利益、法力、可能、選擇等豐富意涵,權利的賦予、行使、享有、實現、保護的過程就是人的法律價值得以充分釋放的過程。孟德斯鳩認為:在民法的慈母般的眼里,每一個個人就是整個國家。這其實是表明,民法通過賦予每個人平等而廣泛的民事權利,來昭示法律的終極價值關懷就是平等對待市民社會中的每個人、尊崇每個人、保護每個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房貸的夫妻離婚程序
2020-11-15簽訂房屋裝修合同前注意事項
2020-12-04破產保護的目的是什么
2020-11-24孤兒院領養一般幾歲
2021-02-03債務人可以放棄遺產繼承嗎
2021-03-03人民法院是否必須執行仲裁裁決
2020-12-18女方協議離婚共同財產分割、子女撫養權、債務分擔怎么寫
2020-11-16離婚后還有哪些民事權利和義務
2021-02-07外嫁女戶口遷出還有宅基地繼承權嗎
2020-12-21遺囑必須公證才生效嗎,遺囑公證生效后有效期是多久
2021-03-13林地非法架設線路如何處罰
2021-03-12調崗降薪怎么應對
2021-03-07勞動者突然離職,工資還要結算嗎
2020-12-03辭退實習期員工違法嗎
2020-11-16辭職后社保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1保險公司中罰則情況有哪些
2021-02-20飛機延誤四小時賠償
2021-03-24國內貨物運輸保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27保險合同中經常被使用的有哪些條款
2020-11-15保險標的轉讓未通知保險公司的理賠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