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惠州市企業登記注冊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分離后置審批與監管實施辦法(試行)》業經十一屆9次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按照執行。
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一二年七月十七日
惠州市企業登記注冊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分離后置審批與監管實施辦法(試行)
第一條 為規范我市企業登記注冊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分離后置審批工作,加強監督管理,根據國家工商總局《關于支持廣東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意見》(工商辦字〔2012〕38號)、省政府辦公廳《轉發國家工商總局關于支持廣東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意見的通知》(粵府辦〔2012〕20號)和《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惠州市企業登記注冊審批制度改革方案(試行)>的通知》(惠市委發〔2012〕8號)的精神,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后置審批與監管是指在實行企業登記注冊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分離改革、企業取得法人主體資格后,各級部門對涉及企業經營的行政審批、信息公開、行政檢查、行政處罰等具體行政管理行為。
第三條 本辦法適用于我市實行企業登記注冊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分離改革的試點縣、區。
第四條 企業登記注冊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分離后置審批與監督管理按照“誰許可、誰監管、誰負責”的原則由審批部門負責,建立權責一致、審批與監管相統一的監管機制,各審批部門在職權范圍內履行相應的審批和監管職責。
第五條 實行企業登記注冊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分離制度,原涉及企業登記注冊的前置行政審批一律改為后置行政審批。后置行政審批事項實行目錄管理制度,由發展改革、工商、法制、監察等四部門負責定期梳理目錄并壓縮辦理時限,行政服務中心牽頭制定目錄中審批事項的辦事指南。
第六條 后置行政審批實行“一個入口、一個出口”的統一管理模式。所有涉及企業經營的后置行政審批與企業登記注冊業務一律進駐各級行政服務中心,由行政服務中心統一受理、送達行政審批決定,各部門不得在本部門受理申請和送達行政審批決定。
第七條 申請人在辦理企業登記注冊時,可根據企業經營需要,同時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向各有關管理部門申請辦理相關行政審批。
第八條 企業主體登記注冊與后置行政審批按照“一家受理、抄告相關、并聯審批、限時辦結”模式實行并聯審批,具體方式參照《惠州市企業登記注冊并聯審批管理辦法(試行)》(惠府辦〔2012〕42號)有關規定執行。
第九條 企業登記注冊與后置行政審批納入“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實行網上協同辦公。各并聯審批部門應當安排專人負責網上審批工作,按照審批時限和服務承諾辦理審批業務,審批業務信息通過“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供各并聯審批部門共享使用。
各縣、區統一按照市級的業務規范和技術標準建設“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實現市、縣(區)共享審批信息。
第十條 企業登記注冊實行信息公開制度。“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是全市統一的企業登記注冊信息公開平臺,相關部門應當通過信息公開平臺實現企業登記注冊、經營許可審批和監管信息互通。
第十一條 各縣、區應當通過“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公開后置行政審批目錄及辦事流程規范。
第十二條 通過“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公開的企業信息應包含以下內容:
(一)企業登記注冊及相關后置經營許可辦理情況;
(二)企業章程、經營范圍、注冊資本繳付和經營場所等信息及其變動情況;
(三)被處罰情況、榮譽稱號;
(四)年審年檢情況;
(五)其他應當予以公開的事項。
第十三條 信息公開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提供、誰管理”原則,由提供信息的各有關部門確定是否可以公開。涉及企業違法違規行為查處情況的,各部門應將其最近1年內的處罰記錄在“網上注冊易”平臺上予以公開。
第十四條 企業信息的公開應做到及時、準確、同步,信息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不得對外公開。
第十五條 實行企業登記注冊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分離后,各部門應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監管職責,涉及經營項目或經營場所的,由相關許可審批部門履行監管職責;企業營業執照登記事項的監管職責由工商部門履行。
各部門應當采取建議、輔導、提醒、規勸、示范、警示、告誡、公示公開等指導行為,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引導其合法守信經營。
第十六條 企業經營行為接受社會公眾監督。社會公眾可通過“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以視頻、圖片等方式舉報企業違法違規行為。收到群眾舉報后,有關部門應在3個工作日內核實情況,并將結果反饋 “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辦理情況納入市綜合性電子監察平臺。對經核實確有違法違規行為的,應依法進行查處。
第十七條 企業有違法違規行為的,有關監管部門應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依法處罰。有關部門應及時將企業被處罰情況錄入“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有關部門在履行監管職責過程中,如發現企業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屬于其他部門職責范圍的,實行“一家發現,抄告相關”的方法,通過“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告知相關部門,相關部門應在收到告知后3個工作日內核實情況,依法進行查處并將查處結果在“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公開。
第十八條 各部門應按規定通過轉移職能、購買服務等方式減少部門日常事務性工作,集中更多人力、物力,增強執法隊伍力量,提高檢查頻率,進一步強化對企業的監管。可創新監管方式,引入社會組織或第三方機構、輿論媒體等參與對企業經營行為的監督。
第十九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88)
1988-04-1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禁止發展、生產、儲存和使用化學武器及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的決定
1996-12-3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對礦山企業審批和發證程序問題的答復
1993-05-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
1981-06-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的決議
1984-05-11華僑申請使用國有的荒山荒地條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1995-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工作規則
1998-05-0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二條、第四百一十條的解釋
2001-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根廷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12-29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直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11-27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山東省青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11-18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全國綠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7-2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3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3-05-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03-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
2012-07-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廣西壯族自治區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1-10-22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2011)
2011-07-19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
2010-1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通知
2010-10-18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
2010-08-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有序做好支援甘肅舟曲災區有關工作的通知
2010-08-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于加快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若干意見的通知
2009-10-03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巴尼亞共和國關于深化傳統友好關系的聯合聲明
2009-04-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遼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09-03-28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江蘇省南通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0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