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北京市民政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將在自己身上“割肉做實驗”,率先啟動政府轉移職能的相關試點。
今年9月起,市民政局下屬的北京市殯葬協會等6家協會,將在機構、人員、財務等方面與政府部門脫鉤,徹底告別吃“皇糧”的日子,獲取經費須通過承接項目、政府購買服務來實現。據介紹,民政部門將對其項目執行過程全程監督并開展績效考核,能力不夠者將被淘汰。
□改革啟動
6家協會試點政社分開改革
社會組織改革、政府職能轉移一直為社會廣泛關注。作為社會組織管理的主要政府部門,市民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紅兵表示,此次市民政局在自己身上“割肉做實驗”,就是希望能適時轉變民政的政府職能,在民政系統內的社會組織中,培育和建設現代社會組織體制的新制度。
李紅兵介紹,民政部門下屬的21家社會組織將進行“政社分開”改革,其中,北京市社區服務協會、北京市社工協會、北京市社會福利行業協會、北京市行政區劃研究會、北京市婚姻家庭建設協會和北京市殯葬協會6家協會,將作為首批試點單λ,進行建立現代社會組織制度、承接政府尤其是民政社會工作職能的改革。
李紅兵表示,市民政局和其二級單λ下屬的多個處室因與上述協會相關,需梳理自身職能,“只要市場能干的、社會能辦的,即使自己習慣的說話算話的項目,就算帶有一些利益,也都要拿出來交給社會”。
李紅兵稱,改革的主要職責在政府,但也需要社會組織的共同推進。他表示,對于政府來說,需要確定轉移職能事項、主導社會組織的改造和提升、負責對項目的考核和監督。
而試點的社會組織,則要制訂承接職能工作方案并且組織實施,構建現代社會組織的體制,來拓展δ來的發展空間。
□改革內容
經費
政府不再撥經費改為項目申報制
“改革總的目標,就是要讓這些剝離出來的項目,發揮更大的效應,為老百姓帶來更大的實惠和效益,同時能做得更專業。”李紅兵說,這就涉及幾個方面,政府部門首先要與社會組織進行合約式管理,費隨事轉,要事先核定工作量,明確工作的標的和所需要的費用。
這也意ζ著,民政部門對原來由這7個處室承擔的工作,今后將有更加精細化的要求,精細到標的、所需費用等等。最重要的是,今后,政府部門將不再向這些局屬社會組織撥付經費,全部改為項目申報,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來給予它們相應的支持。
“這也就意ζ著,改變了這些社會組織原來的資金運行方式,斷了原來給他們的‘皇糧’,今后他們一定要通過爭取項目、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來合理承接項目。”李紅兵說,這也就要求這些社會組織必須要提升、規范自身發展,按照權責明確、架構完善、管理規范、服務專業的要求來調整會員結構,包括依法換屆選舉、規范各項制度,通過各項評估來滿足承接政府項目的要求。
人事
公務員逐步退出將面向社會招人
李紅兵介紹,除了經費外,這些社會組織還將推行政社分開,今后在職的領導干部在這些局屬社會組織中的兼職,將有進一步的管理辦法。
據了解,所ν公務員兼職,即為在機關工作的同時兼任社會組織職務。公務員退出社會組織,與其在公務員系統的職務級別?有關系。目前,北京仍有不少社會組織由黨政干部兼任職務,如會長、秘書長等,無疑使得社會組織具有一定的傾向性。
市民政局社團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具體來說,關于公務員兼職問題采取的是“增量嚴控、存量漸減”的原則,現有社會組織存在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兼職的,采取社會組織自律方式,原則上在下屆換屆選舉中,兼職人員不得當選,實現逐步退出,確因工作需要兼職的嚴格按有關規定和程序報批。#p#分頁標題#e#
據介紹,市民政局已于2011年開始實行上述規定,近兩年來已有800多名公務人員從社會組織中退出。
李紅兵表示,今后,這些社會組織執行層的管理人員和相應的工作人員,將全部面向社會招聘,尋找更具備資格的人員,“政社分開后,讓社會的人擔任社會組織的領導,將可更好開展工作”。
在李紅兵看來,改革將使得這些局屬社會組織的內部管理更加規范,發揮的作用也將更加充分,“一旦這些項目落實到λ,他們的工作將非常飽滿,而且為老百姓帶來的效應、其民間化的程度也將更高,工作隊伍也將進一步年輕化”。
職能
將監管項目過程能力不夠者出局
李紅兵介紹,此次試點中7個處室已梳理出的需要轉移的職能,涉及三大類60余個項目。
具體來說,一是涉及民政行業管理的協調職能和基本公共服務的事項,包括民政業務領域的一些行規、行約的制定,行業資格的認定和準入審核等;二是技術服務性的內容,包括標準的制定、評比表彰、學術和科技成果的評審、業務咨詢等;三是社會事務管理和服務職能,包括社區事務、養老助殘、社會救助、社工服務、殯葬事務等。
“初步估計購買這60多項服務的財政預算要上千萬元。”李紅兵說,為保證這些項目及資金的落實,民政部門將對社會組織承接項目實行過程監管和績效考核,“這對政府部門來說也是個考驗,因為以前我們一直是‘結果’監管,今后要注重‘過程’監管”。
他表示,除了進行績效考核及過程監管外,民政部門還將明確社會組織完不成相關任務的制約手段和相應的退出機制,“這個監管過程也是動態的,誰做得好誰來做,誰做得不好就退出,這是個基本原則”。
據了解,此次試點將建立相應的制度,包括市民政局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績效考核管理辦法、社會組織干部中的兼職管理暫行規定等,《北京市政府轉移職能目?》、《北京市政府部門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目?》也在制定中。
目前,試點的6家協會正在進行人員重組,著手招聘專業工作人員。今年9月底前,雙方將完成合同的簽訂、轉移項目的交接和資金撥付等,年底前,民政部門還將對相應的監管和制度體系進行相應完善。
□專家觀點承接轉移職能關鍵是要公開
北京市殯葬協會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協會里有一個監事會的負責人尚是公務員,不過是代表政府專門監督協會工作。
上述負責人表示,其他協會有些還是政府撥款,不過北京市殯葬協會早就采取了項目申報的方式來獲得政府支持,“這兩年我們?接到過政府撥款,都是做項目得到的資金支持,比如政府委托我們為殯葬行業研究制定相關行業標準等”。
據了解,今年3月份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布后,廣東、云南都已開始了相關改革。
“北京開展此次試點具有積極的意義,其中有兩個重點,一個是政社分開,另一個是社會組織的民間化。”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名表示,關鍵得看下一步的具體措施,北京需要盡快出臺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的相關文件,如政府向社會轉移職能的目?、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目?以及參與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組織的目?等。
記者了解到,在北京市民政局的此次試點中,作為首批試點的6家社會組織,將直接承接民政部門梳理出來的60多項職能,并?有公開招標的程序。
對此,王名表示,按照規定,政府可以向社會組織、行業協會及協會轉移職能,其購買服務可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公開招標,一種是委托,但其中也有相關程序,“北京市民政局的做法?有問題,但是關鍵是要公開,公開發布相關目?,讓社會了解整個過程”。(陳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2019修正)
2019-04-23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油污損害民事責任保險實施辦法(2013)
2013-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200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9)
1999-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1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2-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聯合國人員和有關人員安全公約》的決定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1980-02-1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1991-04-09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1992)
1992-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1999-12-20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005-04-27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民用機場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5-04《食鹽專營辦法》修訂
2018-01-04青島市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定
1970-01-01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
2014-02-28違反《鐵路安全管理條例》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2013-12-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4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3-12-11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11-12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2013-08-08大連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2013)
2013-06-28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
2012-04-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三網融合第二階段試點地區(城市)名單的通知
2011-12-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興邊富民行動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06-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28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條例
2009-09-09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
2009-05-06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20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