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條 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偽造檢驗結果或者出具虛假證明的,責令改正,對單位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取消其檢驗資格、認證資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出具的檢驗結果或者證明不實,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造成重大損失的,撤銷其檢驗資格、認證資格。
產品質量認證機構違反本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對不符合認證標準而使用認證標志的產品,未依法要求其改正或者取消其使用認證標志資格的,對因產品不符合認證標準給消費者造成的損失,與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情節嚴重的,撤銷其認證資格。
【釋義】本條共分三款,分別對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偽造檢驗結果或者出具虛假證明,出具的檢驗結果或者證明不實,未依法撤銷其使用認證標志資格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出規定。
一、本條第一款規定了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偽造檢驗結果或者出具虛假證明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依照本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必須依法按照有關標準,客觀、公正地出具檢驗結果或者認證證明。所謂客觀,是指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在出具檢驗結果或者認證證明時,必須做到實事求是,不得帶有主觀偏見。所謂公正,是指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在檢驗或者認證過程中,要以獨立、超脫的地位,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方法實施檢驗和認證,不得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機構有上述違法行為的,由行政執法機關責令其改正,即要求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停止偽造檢驗結果或者出具虛假證明的行為,重新依照有關標準,按照法定的步驟和方法進行檢驗或者認證,客觀、公正地出具檢驗結果或者認證證明。除此之外,行為人還要承擔以下法律責任:
1.罰款。這里的罰款體現“雙罰”原則,既對單位處以罰款,也對有關責任人處以罰款。對有上述違法行為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機構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罰款的具體數額由行政執法機關根據具體情況決定。
2.沒收違法所得。這里的違法所得,是指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偽造檢驗結果或者出具虛假證明或者獲得的違法收入。對這些違法收入,要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3.情節嚴重的,取消其檢驗資格、認證資格。對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具有偽造檢驗結果或者出具虛假證明次數較多,造成損失較大,影響較壞等嚴重情節的,則取消產品質量檢驗機構的檢驗資格、認證機構的認證資格。
4.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里的犯罪,主要是指違反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條的犯罪。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條的規定:“承擔資產評估、驗資、驗證、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等職責的中介組織的人員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前款規定的人員,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第一款規定的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出具的證明有重大失實,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二、本條第二款規定了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出具的檢驗結果或者證明不實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1.損害賠償責任。即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出具的檢驗結果或者認證證明不實,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這里的“不實”是指出具的檢驗結果或者認證證明與檢驗、認證對象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合。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結果不實,極有可能給被檢驗人和消費者造成損失,對此損失,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國家產品質量監督部門認可的認證機構和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授權的部門認可的認證機構是獨立于生產方和購買方之外的第三方認證機構。企業進行產品質量認證,可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素質,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增大產品的銷售量。如果認證機構出具的證明不實,會對企業的產品造成不良影響,乃至會造成損失,也會對廣大消費者的利益造成損害。對被認證企業和消費者的損失,作為第三方認證機構理所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2.造成重大損失的,撤銷其檢驗資格、認證資格。即對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出具的檢驗結果或者證明不實,造成重大損失的,除承擔相應賠償責任外,還要由行政執法機關撤銷其檢驗資格、認證資格。
三、本條第三款規定了產品質量認證機構對不符合認證標準的產品未依法撤銷其使用的認證標志資格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1.與生產者、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即產品質量認證機構違反本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對不符合認證標準的產品未依法取消其使用認證標志資格的,對因產品不符合認證標準給消費者造成的損失,與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本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產品質量認證機構應當依照國家規定對準許使用認證標志的產品進行認證后的跟蹤檢查;對不符合認證標準而使用認證標志的,要求其改正;情節嚴重的,取消其使用認證標志的資格。”如果產品質量認證機構對不符合認證標準而使用認證標志產品,未依法及時取消其使用認證標志的資格,則消費者仍然會以為該產品符合認證標準而進行購買,這極易給消費者造成損失,而對消費者造成的損失,產品質量認證機構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其要與生產者、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所謂連帶責任,是指在同一債權債務關系的兩個以上的債務人中,任何一個債務人都負有向債權人履行全部債務的義務;債權人可以向其中任何一個債務人或者多個債務人請求履行債務,可以請求全部履行,也可以請求部分履行,履行全部債務的債務人可以就自己履行超過自己應負擔的債務部分向其他債務人追償。也就是說,對因產品質量認證機構的上述行為給消費者造成損失的,消費者可以向產品質量認證機構、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賠償損失,質量認證機構應與生產者或銷售者承擔賠償消費者損失的連帶責任。
2.情節嚴重的,取消其認證資格。即對產品質量認證機構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除承擔上述法律責任外,行政執法機關還取消其從事認證的主體資格,其不得再從事相關的產品質量認證活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2019修訂)
2019-04-23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2017修正)
2017-11-04教育法(2015年修正)
2015-12-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的決定
2011-12-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
1995-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92-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教師節的決定
1985-01-2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設立中國農業銀行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對礦山企業審批和發證程序問題的答復
1993-05-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機構的徽記、印章、旗幟問題的決定
1999-04-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食鹽專營辦法(2017修訂)
2017-12-26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4-02-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
2013-12-20學校體育工作條例
1990-03-12國務院關于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8-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10國務院關于上海市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0-10-26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10-04-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0-02-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的意見
2009-10-18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
2009-08-17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2008-11-10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
2008-11-10國務院公告
200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