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市、自治區公安局,鐵道部、交通部公安局:
根據刑法、刑事訴訟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執行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案件管轄范圍的通知》的規定,現將刑事偵察部門分管公安機關管轄范圍內的刑事案件及其立案標準和管理制度重新規定如下。
一、管轄范圍
刑事偵察部門分管刑法規定的下列案件:
(一)殺人案;
(二)傷害案;
(三)搶劫案;
(四)投毒案;
(五)放火案;
(六)爆炸案;
(七)決水案;
(八)強奸案;
(九)流氓案;
(十)盜竊案;
(十一)詐騙案;
(十二)搶奪案;
(十三)敲詐勒索案;
(十四)偽造國家貨幣、販運偽造的國家貨幣案;
(十五)偽造有價證券案;
(十六)偽造票證案;
(十七)偽造公文、證件、印章案;
(十八)投機倒把案;
(十九)走私案;
(二十)拐賣人口案;
(二十一)制造販運毒品案;
(二十二)非法制造、販運槍支、彈藥案;
(二十三)制造、販賣假藥案;
(二十四)破壞生產案。
走私、投機倒把行為,主要由海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查處理,需要偵查的走私、投機倒把案件,由公安機關的刑事偵察部門主管。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條包庇其他犯罪分子罪,第一百七十二條窩贓、銷贓罪,按包庇對象和贓物來源,分別附入同類案件。
刑法規定的下列案件,由政保、經文保、鐵道交通保衛、邊防保衛、預審、勞改以及治安管理等業務部門分別主管:
反革命案、公然侮辱誹謗案(第一百四十五條中嚴重危害國家利益的)和窩藏包庇反革命案,由政保、經文保、鐵道交通保衛和邊防保衛部門分別主管。破壞交通設備案,破壞動力、燃料設備案,破壞通訊設備案,破壞珍貴文物案和重大責任事故案,由經文保、鐵道交通保衛和消防管理部門分別主管。經文保衛部門主管的案件中,需要勘查現場,鑒定痕跡、物證,對涉及社會上嫌疑線索的調查控制,刑事偵察部門積極配合。
破壞邊境界碑界樁案,偷越國(邊)境案,違反國境衛生檢疫案,由邊防保衛部門主管。
在押犯脫逃案,由預審、勞改部門主管。
過失殺人案,傷害案(第一百三十四條中因打架斗毆或群眾性械斗致傷的、第一百三十五條過失傷人的),違法捕撈水產品案,違法狩獵案,擾亂社會秩序案,流氓案(第一百六十條中聚眾斗毆、尋釁滋事的),強迫,引誘、容留婦女賣淫案,私藏槍支、彈藥案,聚眾賭博案,制作、販賣淫書、淫畫案,妨害公務案,神漢、巫婆造謠、詐騙案,毀壞公私財物案,破壞名勝古跡案,致死人命案,由治安管理部門主管。這些案件,發生在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內部的,本單位保衛組織協助查處;案情復雜,需要勘查現場,或者需要使用秘密偵察手段的,由刑事偵察部門負責進行。
交通肇事案,由交通安全管理部門主管。
二、立案標準
對于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提出的控告、檢舉材料,犯罪人自首的材料,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刑事偵察部門立案偵查的各類案件,應當分別具有下述各種情形:
(一)殺人案。
故意殺人的;
“打砸搶”致人死亡的。
(二)傷害案。
流氓傷害他人的;
行兇報復致人重傷的;
“打砸搶”致人傷殘的。
(三)搶劫案。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
因“打砸搶”毀壞或搶走公私財物的。
(四)投毒案。投放毒物致人傷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
(五)放火案。放火燒毀公私財物,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致人傷亡的。
(六)爆炸案。使用爆炸方法進行破壞,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致人傷亡的。
(七)決水案。故意決開水庫、河流等堤壩,毀壞公私財產,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致人傷亡的。
(八)強奸案。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輪奸婦女的,奸淫不滿十四歲幼女的。
(九)流氓案。
結伙侮辱婦女的;
猥褻婦女,情節惡劣的;
用腐蝕劑毀壞婦女衣著的,或者剪割婦女發辮、衣著,情節惡劣的。
(十)盜竊案。
盜竊槍支彈藥(含小口徑步槍)、爆炸物品的;
盜竊公私財物城市折款二十五元、農村折款十五元以上的;
盜竊糧食一百斤以上,糧票五百斤、布票五百尺以上的;
盜竊自行車、汽車的;
盜竊耕畜的;
盜竊財物雖不足第二、三款所列數額,但造成嚴重后果、撬盜保險柜、連續撬門破鎖多戶,或者其他作案手段惡劣的。
(十一)詐騙案。
使用各種欺騙方法,騙取公私財物城市折款二十五元以上,農村折款十五元以上的;
冒充國家工作人員招搖撞騙,造成一定后果的。
(十二)搶奪案。搶奪公私財物折款二十五元以上的;搶奪槍支、彈藥的。
(十三)敲詐勒索案。以恐嚇、威脅的方法,敲詐勒索公私財物的。
(十四)偽造、販運國家貨幣案。偽造國家貨幣或者販運偽造的國家貨幣。
(十五)偽造有價證券案。
偽造支票、股票或者其他有價證券的;
以營利為目的,偽造車票、船票、郵票、稅票、貨票的。
(十六)偽造票證案。以營利為目的,偽造計劃供應票證,情節嚴重的。
(十七)偽造公文、證件、印章案。偽造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公文、證件、印章,造成一定后果的。
(十八)投機倒把案。投機倒把情節嚴重和重大投機倒把集團,需要偵查的。
(十九)走私案。違反海關法規,進行重大走私和走私集團,需要偵查的。
(二十)拐賣人口案。以營利為目的,拐賣婦女的,或者拐賣兒童的。
(二十一)制造、販運毒品案。制造、販賣、運輸鴉片、海洛因、嗎啡或者其他毒品的。
(二十二)非法制造、販運槍支、彈藥案。非法制造、買賣、運輸槍支、彈藥的(不含獵槍、體育運動槍:
(二十三)制造、販賣假藥案。以營利為目的,制造、販賣假藥,危害人民健康的。
(二十四)破壞生產案。以泄憤報復或者其他個人目的,毀壞機器設備、產品,毀壞大片農田作物,殘害毒害耕畜的。情節和后果嚴重的下列案件,列為重大案件:
(一)殺人致死、重傷的。
(二)搶劫公私財物百元以上,持械入室搶劫的,或者致人重傷的。
(三)爆炸、放火、決水、投毒致人重傷、死亡,或者損失財物千元以上,毀壞糧食、棉花千斤以上的。
(四)盜竊、詐騙、搶奪公私財物千元以上,糧食千斤以上,糧票萬斤、布票萬尺以上的。
(五)強奸婦女已遂或者奸淫幼女的。
(六)故意傷害他人造成死亡的。
(七)連續殘害婦女的。
(八)拐賣人口情節和后果嚴重的。
(九)投機倒把牟利五千元以上的。
(十)敲詐勒索千元以上的。
(十一)毀壞大型機械,殘害耕畜三頭以上,或者使用其他方法破壞集體生產直接損失千元以上的。
(十二)制造販運鴉片、海洛因、嗎啡或其他毒品的。
(十三)使華僑、港澳同胞、來華外國人遭受人身傷害或者財物損失較大的。情節惡劣,后果特別嚴重的下列案件,列為特別重大案件:
(一)一次殺死殺傷數人或者殺人碎尸的。
(二)持槍殺人、持槍搶劫、持槍強奸婦女的。
(三)搶劫公私財物千元以上的。
(四)爆炸、放火、決水、投毒致死數人,直接損失財物萬元以上,毀壞糧食、棉花萬斤以上,或者中斷交通、生產造成巨大損失的。
(五)盜竊、詐騙、搶奪公私財物萬元以上,糧食五千斤以上,糧票五萬斤、布票五萬尺以上的。
(六)盜竊國家珍貴文物,或者盜竊財物中夾有國家絕密文件的。
(七)盜竊、搶劫、搶奪槍支的。
(八)輪奸婦女或者在公眾場合結伙侮辱摧殘婦女的。
(九)以印制的方法偽造國家貨幣,或者販運偽造的國家貨幣的。
(十)跨越省、市、自治區的重大犯罪集團。
(十一)使外賓遭受人身傷害,或者財物損失較大的。
(十二)外國人進行刑事犯罪活動,情節嚴重的。
(十三)省、市、自治區公安機關認為需要列為特別重大案件的。
三、管理制度
(一)治安、刑偵部門和基層公安保衛組織,對于群眾的報案和犯罪人的自首,都應當接受,不能推出不管。然后按照分管范圍,移送主管單位處理。刑事偵察部門管轄范圍內的刑事案件的立案,由縣(市)公安局長、公安分局長或者相當于這一級的刑偵部門負責人批準。
(二)實行案件偵查責任制。
1.一般案件、重大案件由縣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負責偵查,專(市)公安機關負責督促指導并直接參與一部分重大案件的偵查工作。特別重大案件由專、市公安機關組織偵查,省、自治區公安機關進行督促指導并直接參與一部分特別重大案件的偵查工作。
2.涉及幾個縣和城市幾個區的重大案件,由專、市公安機關組織偵查。涉及幾個專(市)的重大案件、特別重大案件,由省、自治區公安機關組織偵查,或者指定一個專、市公安機關為主組織聯合偵查。涉及幾個省、市、自治區的特別重大案件,由公安部組織偵查,或者指定一個省、市、自治區公安機關為主組織聯合偵查。
3.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發生屬于刑事偵察部門管轄的刑事案件,一般的由本單位保衛組織負責查破;重大的、特別重大的,由所在地公安機關刑偵部門立案偵查,本單位保衛組織積極配合。必要時,應取得紀律檢查部門的支持。
4.每個案件的偵查工作,必須區別一般、重大和特別重大案件的不同情況,指派相應的能夠勝任的偵查人員主辦,并視情為其指定若干助手,包干負責,破案有功則獎,失職則罰。
5.刑事案件的破案,由組織偵查的單位負責人批準決定。
6.城鎮公共場所和電、汽車上的反扒竊斗爭,由刑警隊負責進行。
7.各級公安機關的領導干部,要加強對重大案件、特別重大案件偵查工作的領導,及時組織力量,堅持專案專辦,指揮協同作戰。對重大疑難案件,要親臨第一線,認真研究案情,審查證據,抓住戰機,迅速破案。
(三)刑事案件的銷案和終止偵查,一般案件由縣(市)公安局長、公安分局長或者相當于這一級的刑偵部門負責人批準;重大案件由專(市)公安機關負責人或者市公安局刑偵處(隊)長批準;特別重大案件由省、市、自治區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公安部直接組織偵查的特別重大案件,由公安部決定。
(四)上級公安機關發現下級公安機關對刑事案件立案、破案、銷案、終止偵查不當的,應予及時糾正。
(五)鐵路、航運系統內部單位(包括廠、段、學校、機關院內宿舍),車站、港口、碼頭,列車、輪船上發生的案件;鐵路沿線(包括新建鐵路施工現場)發生的盜竊、破壞鐵路電話線、輸電線、電纜線及其他重要設施的案件;鐵路職工在鐵路線上被害的案件;由鐵路、航運公安機關負責偵查,地方公安機關積極配合。案件的立案、偵查、銷案、終止偵查的批準權和偵查責任制,比照上述規定執行。
(六)對于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不立為刑事案件,但不是不管。其中,屬于違反海關、金融、外匯、金銀、工商管理、森林保護、水產保護、珍禽珍獸保護、文物保護等法規的,按有關法律、法令的規定,由有關部門處理;屬于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可列入治安案件,由治安、消防管理部門、公安派出所、公安特派員、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保衛組織查處。
(七)健全案件報告制度。
1.刑事案件都要報專、市公安機關刑偵部門,重大案件、特別重大案件要報省、自治區公安機關刑偵部門。
2.特別重大案件,發案地公安機關要及時報告上級公安機關,省、市、自治區公安機關接到報案后,要首先用電話報告公安部三局,隨后報送《立案報告表》(附件一)。偵破工作的進展情況,要及時續報。破案后,先用電話報告公安部三局,隨后報送《破案報告表》(附件二)和破案總結。
3.《刑事案件統計月報表》和《刑事案件作案成員統計季報表》,省、市、自治區公安機關刑偵部門一定要在下月和下季的頭十天內向公安部三局報出,如時間緊迫,可用傳真機傳送。
四、刑事偵察工作的若干規則和文書格式
(一)各級公安機關,接受報案(包括檢舉、控告和自首)的時候,要作出筆錄,記錄人和報案人要在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并填寫《受理案件登記表》(附件三:
(二)立案偵查的刑事案件都要逐案填報《立案報告表》和《破案報告表》。
(三)使用秘密偵察手段必須履行審批手續:跟蹤監視、專案耳目、密取證據,由縣公安局長、城市公安分局長或刑偵科(隊)長批準;秘密搜查由專、市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使用政治偵察的技術手段,按技偵部門規定的手續辦理。
(四)秘密偵察材料,不能直接作為公開證據使用。耳目一般不公開出庭作證。必須嚴格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將秘密偵察得來的材料,通過合法的形式,轉換為公開的證據,才能在訴訟活動中使用。
(五)詢問證人必須出示介紹信或偵查人員工作證。
(六)傳喚不需要逮捕、拘留的被告人進行訊問時,要經刑警隊長批準,并使用《傳喚通知書》(附件四:
(七)勘查現場應當持有《勘查證》(附件五:
(八)扣押物證和書證,必須當場開列扣押物證和書證清單(附件六:
(九)對已查明有犯罪行為的被告人,認為需要扣押郵件、電報的時候,經縣(市)公安局長、公安分局長或者相當于這一級的刑偵部門負責人批準,可向郵電局發《扣押郵件電報通知書》;不需要繼續扣押的時候,應即發出《停止扣押郵件電報通知書》(附件七:
(十)對被告人實行拘傳、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必須經縣(市)公安局長、公安分局長或者相當于這一級的刑偵部門負責人批準。拘傳被告人,必須出示《拘傳通知書》(附件八)。執行取保候審,要發出《取保候審決定書》(附件九),要保人出具保證書(附件十)。撤銷取保候審時發出《撤銷取保候審通知書》(附件十一)。監視居住,應發監視居住《決定書》和《委托書》(附件十二、十三:
(十一)通緝應該逮捕的在逃案犯,各級公安機關在自己管轄的地區以內,可以直接發布通緝令;超越自己管轄的地區,應當報請有權決定的上級機關發布。有些案件需要外地配合偵查的,可以向有關地區發出通報。
(十二)痕跡、物證、書證鑒定書,必須具有鑒定資格的鑒定員簽名蓋章,同時加蓋鑒定機關“技術鑒定專用章”。聘請其他有專門知識的人作出鑒定的時候,應由所在單位在鑒定書上注明其資格。參與案件偵查的人員,不能擔任本案物證鑒定人。
(十三)所有立案偵查的案件,在破案或者銷案、終止偵查以后,都必須立成訴訟卷和偵察卷。
訴訟卷包括:
(1)受理案件登記表
(2)詢問證人筆錄
(3)訊問被告人筆錄
(4)現場勘查筆錄
(5)扣押物證和書證清單
(6)搜查筆錄和搜查證
(7)鑒定結論
(8)拘留證、逮捕證、拘傳通知書、取保候審決定書、監視居住決定書及其報請批準材料。
偵察卷包括訴訟卷副本和立案、破案報告表,秘密偵察材料,偵察計劃,工作總結等。
本規定自一九八○年一月一日起試行。刑事案件立案標準一覽表(從略)刑事偵察工作若干文書格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反恐怖工作有關問題的決定
2011-10-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決定(2001)
2001-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規范處理1995年以前中央財政向人民銀行借款問題的報告》的決議
2003-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1996-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
2000-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懲治偷稅、抗稅犯罪的補充規定
1992-09-04臺灣省出席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1983-03-05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1-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996-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修訂]
2002-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修訂)
2004-04-06廣播電視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
2017-02-07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1修正)
2011-01-08個體工商戶條例(2014修正)
2014-02-19關于印發《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9-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03-02城鄉規劃編制單位資質管理規定
2012-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16號
2012-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興邊富民行動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06-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3-15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10-17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
2009-05-11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巴尼亞共和國關于深化傳統友好關系的聯合聲明
2009-04-21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2008修訂)
2009-01-01國務院關于修改《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決定
2009-01-2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2008-12-3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46號
2008-12-31草原防火條例(2008修訂)
200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