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工作是黨和人民政府聯系的橋梁和紐帶。群眾的來信和來訪,是國家行政監察機關獲取信息、受理案件的重要渠道。為做好監察部的信訪工作,特制定本辦法。
第一條 信訪局的主要任務和職責
信訪局是在部的領導下,負責處理群眾來信來訪的綜合性業務部門,它的工作是處理行政監察案件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和職責是:
1.受理群眾來信來訪對監察對象違反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以及違反政紀行為的檢舉、控告;受理監察對象來信來訪不服政紀處分的申訴;
2.承辦部領導批示的由信訪局主辦或協辦的信訪案件;督促、檢查、催辦交給下級監察機關立案查處的信訪案件;向各級監察機關和其它部門轉辦信訪案件;
3.向領導反映群眾來信來訪中的重要情況和對監察工作的建議、批評等;
4.對行政監察系統的信訪工作進行業務指導;
5.完成部領導交辦的其它事項。
第二條 處理信訪案件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根據監察部工作任務的要求和信訪工作的特點,監察部信訪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貫徹執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改革開放和監督檢查兩手抓的方針,為經濟建設服務,為嚴肅政紀服務。
處理信訪案件的基本原則是:
1.分級負責、歸口辦理。依靠各級政府和行政監察機關處理問題;對管轄范圍以外的信訪問題要及時轉辦。
2.對信訪人負責到底。認真閱辦來信,堅持文明接待,做到件件有交代,并注意防止檢揭舉發人受到打擊報復。
3.堅持群眾路線。保證群眾檢舉、控告、申訴或提出批評建議的民主權利;宣傳政策,做好群眾思想工作。
4.實事求是,秉公辦案。遵守本部制定的有關檢查辦案暫行辦法中的各項規定,調查研究,堅持原則,依法辦事。
5.注意篩選信息,及時綜合反映。分析研究、充分使用各種信訪材料,向領導提供來自各方面的情況和案件線索,當好領導耳目。
6.密切同有關部門協作配合。反對推諉、扯皮、敷衍、拖拉的作風。
7.以受理和督辦為主。用主要精力抓好受理立案和督辦檢查兩個環節。
第三條 信訪局的機構設置及分工
局設辦公室,負責綜合反映、文書檔案處理、信訪業務研究、對外聯系、行事務等工作;按照行業分工和行政區劃分設的各業務處,采取信訪合一的做法,分別負責處理本處分管業務范圍內的來信來訪案件。
第四條 重要來信來訪的范圍
凡屬下列情況之一者,列為重要來信來訪案件,必須及時摘要報送部領導閱批:
1.對廳局級以上監察對象的檢舉、控告;
2.檢舉揭發上列監察對象以外但案情重大的、集團性的或性質惡劣的案件;
3.反映監察對象在簽訂和執行對外經濟合同中有貪污、索賄、受賄,出賣經濟情報和瀆職行為及其它重大問題的案件;
4.廳局級監察對象不服政紀處分的申訴;
5.對行政監察工作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6.內容比較重要或內容特殊,需要報送部領導閱批的其它問題。
對于需要呈報領導的重要信訪案件,有些可以在呈報前進行必要的了解或核實。
第五條 對重要來信來訪情況的呈報形式
一般采取簡報、摘報和原件上送三種呈報形式:
1.《監察信訪簡報》。主要是綜合反映信訪工作的重要信息、工作動態、典型案件等。對內容不宜擴散或業務性較強的,可用特刊或增刊式印發。
2.《來信來訪摘報》。主要是摘要報送需要請領導同志批辦的單件重要信訪案件。
3.原信送閱。對內容重要而文字簡練、清晰或內容特殊不宜擴散的來信,可呈送原信。
第六條 分別呈報重要信訪的原則
1.寫給監察部的來信無指定收信人的,按來信反映問題的內容和部領導的分工,分別報送部長或主管副部長批示;涉及兩個以上主管單位的分工或業務分工不清的,報送主管信訪工作的副部長批示。
2.寫給部長的來信,按本條第一項的辦法報送。
3.寫給副部長的來信,一般寫給誰的就報給誰批示。
4.群眾來訪的要案,依照上述三項辦法,酌情分別報送部長或主管副部長批示。
第七條 信訪案件的轉辦方式
1.由部領導批示立案查處的重要案件,需要請中央各部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查處的,一般以部或部辦公廳的名義向有關部門或省(區、市)人民政府交辦。批交省級以下的人民政府或監察廳(局)查處的,可由部辦公廳或信訪局的名義交辦。
2.來信來訪的內容需要引起重視,但不必報部領導閱批的案件,信訪局可以直接向有關地方監察廳(局)交辦;也可以直接轉其他部門處理。交辦、轉辦案件時,一般采取由信訪局直接發函或轉關《來信來訪摘報》的形式。
3.一般信訪案件,均用“監察部信訪專用章”轉辦。
第八條 信訪局與部內各監察局的分工協作關系
信訪局同部內各監察局之間,要加強聯系,互通情況,密切配合、分工協作。
1.屬于第四條所列范圍重要信訪案件,由信訪局報經部領導批示立案查處的,按照部領導批示的意見辦理。
2.屬于反映廳、局級以上單位和干部的重要問題,或反映縣級以下單位和干部的問題中案情重大、需要由本部立案查處的信訪案件,在經過部領導批示后,交有關監察局處理。
3.凡涉及監察部的監察對象中處級以下單位和干部的一般性案件,除各監察局已經受理,仍由主管監察局處理外均由信訪局處理。
4.屬于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監察廳(局)的監察對象的一般性案件,及縣級以下干部的申訴,除部領導批示的外,均由信訪局處理。
5.群眾來訪,均先由信訪局接待,但來訪中涉及各監察局承辦的案件,需請有關監察局派人共同接待。
6.各監察局需要信訪局配合辦理的信訪案件,除經部領導批示交辦的外,也可以由兩局領導直接聯系商定。
7.不屬于本部各局、室業務范圍的來信來訪,均轉交信訪局處理。
8.對于經過信訪渠道受理而由各監察局立案處理的案件,各有關局都要將處理的情況與結果及時通報信訪局,以備查詢和處理此案的重信重訪。
第九條 信訪局與各地或其它有關單位的關系
1.鑒于信訪內容的廣泛性,信訪局除了與各級地方行政監察機關有工作關系外,還可以直接同中央各部門和各級人民政府聯系處理有關的信訪案件。
2.信訪局在同中央各部門的監察機構聯系工作過程中,應注意同部內各監察局及時通氣,避免重復辦案。
3.對于以信訪局名義發函向有關部門或地方的監察機關交辦的信訪案件,凡是要求查報結果的,由有關部門或省、市監察廳(局)立案查處;凡是不需要查報結果的,由有關部門或省、市監察廳(局)酌情決定立案與否,信訪局只了解這類案件的處理情況或工作進展情況。
4.為了處理群眾來訪中的特殊問題,信訪局應與北京市永定門接濟站建立業務關系,以安排來訪群眾的住宿;與接待室附近的醫院(友誼醫院)建立長期或短期的醫療協議,以解決來訪群眾在來訪期間急病與意外傷亡事件的救治問題;與北京鐵路分局北京南站簽訂長期合同,以解決來訪群眾返程車票的接濟與結算問題;與北京市郵局建立長期合同,以解決群眾來信的轉遞問題;與北京市公安機關密切聯系,取得當地公安機關的支持與配合,以維護接待室的工作秩序和首都社會秩序。
第十條 對目前受理信訪案件范圍的劃分
為貫徹中央機關分工歸口辦理信訪案件的原則,避免重復辦案,對目前受理信訪案件的范圍暫作如下劃分:
1.凡在監察部恢復重建以前,涉及各項政治運動中的歷史老案(多數是申訴和控告案),除極個別特殊情況外,均由原處理部門處理,監察部一律不再重新復查。
2.對于監察對象不服政紀處分的申訴案,如政紀處分有改變,其改變后的善后問題,應按照歸口辦理信訪案件的原則,由申訴人所在單位處理。
3.案件本身雖然屬于監察部受理的范圍,但是在受理以前已經由有關部門受理或正在處理的信訪案件,除經部領導批示的外、原則上仍由原受理部門處理到底。但信訪局可在必要時予以配合、協助。
第十一條 采取多種形式進行督促檢查
信訪局對于已經轉交給中央各有關部門或各地監察機關處理的信訪案件,要建立檢查催辦制度,督促其早日結案。對立案查處要求報送處理結果的案件,除有時限要求的外,一般應要求承辦機關在交辦后三個月至半年內處理完畢,并報送處理結果;對于不必報送處理結果的,應了解并掌握該案的處理情況和進度。督辦的形式,可以采取帶案下去、請人上來、發函催辦、長途電話催辦、回訪來信來訪人、實地抽查等多種形式。
第十二條 關于信訪經費的列支
信訪工作的對象與內容不同于機關其他工作,對于在處理來信來訪工作中所需的某些專項經費和圍線繞信訪業務開展所需的其他特項費用,可以根據來信來訪的數量,本著節約的原則,編造預算,單列行政業務費計劃,合理使用,實報實銷。
第十三條 關心信訪工作人員的生活
鑒于信訪工作有其特殊的艱苦性,對長期堅持在信訪工作崗位的人員,經領導批準,可以在生活福利方面給予一定的照顧。并配備一些必要的勞動保護用品。
第十四條 完善各項制度,保證實施
信訪局要根據本辦法的基本精神,制定處理群眾來信和接待群眾來訪的具體工作程序(工作細則),并建立各種必要的規章制度,以保證本辦法的實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13-03-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在廣東省暫時調整部分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
201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2011年修正)
2011-04-22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2011-02-25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和執行法律若干問題的解答(五)
1992-07-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修改2002年6月7日在圣彼得堡(俄羅斯聯邦)簽署的<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的議定書》的決定
2006-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的決定
2004-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的決定
2004-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
2001-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補選出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決定
1998-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1979-07-05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本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職權的決議
1982-12-04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1999-10-31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管理辦法(失效)
2001-12-30臺灣省出席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2002-04-28音像制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7-2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天津東麗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
2012-10-18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1年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
2007-04-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襄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3-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預算單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準的通知
2012-12-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少數民族事業“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7-12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