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則
(一)根據憲法有關規定,為了保障優撫、救濟對象和軍隊移交地方的離休、退休人員的生活和民政事業發展的需要,管好用好民政事業費,特制訂本辦法。
(二)國家預算安排的民政事業費是國民收入再分配中屬于消費基金的一部分,是貫徹執行優撫安置、救災救濟、社會福利工作方針政策的主要財力保證。使用好此項經費,對于促進部隊建設,促進社會安定,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具有重要意義。
(三)按照國家現行財政體制,各級財政部門要根據國家計劃、民政事業的實際需要和財力的可能安排民政事業費預算。同時,對其使用管理實施財政監督。
(四)民政事業費實行部門負責、權責結合的原則,由民政部門負責管理使用。各級民政部門要切實按照民政工作的方針政策和各項財務制度辦事,嚴守財經紀律,加強財務管理,講求使用效果。
二、使用原則
(一)民政事業費是國家用于民政事業的專款,必須按照規定的使用范圍,實行專款專用。
中央專項撥款的特大自然災害救濟費只用于遭受特大自然災害地區有困難的災民救濟,不能調作他用。
(二)各項補助、救濟款應當重點使用于經濟不發達,群眾生活貧因,集體經濟優待和供給補助有困難的地區,用于生活最貧因的優撫、救濟對象;救災款應重點用于災情嚴重地區自力無法克服生活困難的災民。不得平均分配和發放。
(三)民政事業單位經費和其他民政事業費必須貫徹勤儉辦事業的方針,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提高使用效果,逐步改革事業單位經費使用辦法,實行經費包干。
(四)民政事業費的使用,應堅持民主理財的原則。預算安排、指標分配以及數額較大的開支、須經領導集體討論決定。
發放臨時補助、救濟費和救災款,要貫徹群眾路線,實行群眾評議與領導審批相結合的辦法。
三、使用范圍
(一)撫恤事業費:
1.犧牲病故撫恤費用于:按規定應由民政部門發給烈士和犧牲、病故的軍人(包括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下同)、人民警察、參戰民兵民工,以及黨政機關、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工作人員(包括上述范圍的離休、退休人員)家屬的一次撫恤金。
2.殘廢撫恤費用于,按規定應由民政部門發給革命殘廢人員的殘廢撫恤金,在鄉革命殘廢人員的副食品價格補貼。回鄉安置的特、一等革命殘廢軍人護理費;革命殘廢人員傷口復發的治療、裝修假肢和輔助器械等按規定報銷的費用;在鄉三等革命殘廢人員疾病醫療減免的費用。
3.烈軍屬、復員退伍軍人生活補助費用于:按規定應由民政部門發給在鄉退伍紅軍老戰士的生活補助費、副食品價格補貼和護理費;符合規定條件的烈屬、在鄉復員退伍軍人定期定量補助費和烈軍屬、在鄉復員退伍軍人臨時補助費。
4.退伍軍人安置費用于:按規定應由民政部門發給無住房或嚴重缺房而自力確有困難無法克服的當年退伍回鄉義務兵的一次性建房補助費。
5.優撫事業單位經費用于:由縣級和縣級以上民政部門舉辦的殘廢軍人休養院、復員軍人慢性病療養院、復員退伍軍人精神病院和光榮院等優撫事業單位經費。
6.集體辦優撫事業單位補助費用于:城鄉集體辦光榮院經費困難補助。
7.烈士紀念建筑物管理、維修費用于:由縣級和縣級以上民政部門管理的烈士紀念建筑物的管理費和維修費。
(二)離休、退休、退職費:
1.離休金用于:按規定由民政部門管理的軍隊離休干部的工資、生活補助費和副食品價格補貼。
2.離休干部其他費用用于:按規定已交民政部門管理的軍隊離休干部的宿舍取暖補貼、護理費、死亡后的喪葬補助費、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按標準開支的福利費、活動經費等。
3.退休金用于:按規定由民政部門管理的軍隊退休干部、無軍籍退休職工和由民政部門發放退休金的地方退休人員的退休金和副食品價格補貼。
4.退休人員其他費用用于:按規定由民政部門發放退休金的退休人員宿舍取暖補貼、護理費、死亡后的喪葬補助費、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以及已由民政部門發放退休金的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死亡后一次撫恤金;按規定提取的軍隊退休干部福利費。
5.退職金用于:按規定由民政部門發放退職金的退職人員的生活費和副食品價格補貼。
(三)社會救濟和福利事業費:
1.農村社會救濟費用于:農村中由集體供給、補助后生活仍有困難的五保戶、貧困戶的生活救濟費,以及扶持貧因戶生產自救資金;麻瘋病人生活救濟費。
2.城鎮社會救濟費用于:城鎮居民中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的孤老、殘、幼和無固定職業、無固定收入的貧困戶的生活救濟費,以及扶持貧困戶生產自救資金。
3.精減退職老弱殘職工救濟費用于:按規定發給精減退職老弱殘職工的原標準工資百分之四十救濟費、副食品價格補貼、本人醫療費三分之二補助費和死亡、喪葬補助費;不符合享受原工資百分之四十救濟的精減退職老職工生活困難救濟費。
4.其他生活救濟費用于:按政策專項規定發給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的散居歸僑、外僑以及其他人員的生活困難救濟費。
5.社會福利事業單位經費用于:由縣級和縣級以上民政部門舉辦的社會福利院、兒童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等社會福利事業單位的經費。
6.集體辦福利事業單位補助費用于:城鄉集體辦福利院、敬老院經費困難補助。
7.收容遣送費用于:由縣級和縣級以上民政部門舉辦的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站經費和不設站的收容遣送流浪乞討人員的費用;以及安置流浪乞討人員農場按規定的專項撥款。
8.社會殘疾人福利事業費用于:盲聾啞人社會團體組織的宣傳和文體活動、出版專用書刊的補貼經費;扶持民政部門舉辦的社會福利生產單位和城鎮街道、鄉集體辦福利生產的資金;資助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的撥款;中國肢體
傷殘康復研究中心經費。
9.假肢事業費用于:由民政部舉辦的假肢科研機構經費和縣級以上民政部門舉辦的假肢廠、站按規定的專項撥款。
10.殯葬事業費用于:由民政部門舉辦的火葬場等殯葬事業單位按規定的補貼和殯葬改革宣傳、科研試制費用。
(四)自然災害救濟事業費:
1.生活救濟費用于:解決災民自力無法克服的吃飯、衣被、修復往房和因災引起疾病治療困難的生活救濟費;在保障災民基本生活前提下,適當地扶持困難災民開展生產自救的支出。
2.安置、搶救、轉移費用于:在發生特大自然災害的緊急情況下臨時安置、搶救、;轉移災民的費用。
(五)其他民政事業費:
1.來訪費用于:縣級及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接待優撫、救濟對象來訪的處理費。
2.慰問費用于:民政部門組織擁軍優屬等慰問活動按規定開支的費用。
3.專業會議費:縣級及縣級以上民政部門召開優撫對象或民政事業單位職工先進代表會議及其他民政事業專業會議費。
4.大宗印刷費:民政部門印刷優撫、救濟證件和計劃、財務、統計等事業資料的費用。
5.事業檔案費:民政部門保存婚姻登記、烈士英名錄和計劃、財務、統計等事業檔案資料的費用。
6.中等專業學校經費:民政部門舉辦的中等專業學校經費。
7.職工訓練費:縣級和縣級以上民政部門訓練民政事業單位職工的費用。
8.其他費用:民政事業其他必要的開支和民政部所屬編輯出版等單位的補貼。
四、預算管理
(一)地方民政部門使用的事業費(包括中央下達的事業費)屬地方財政支出,列入地方預算;民政部及其直屬單位使用的事業費屬中央財政支出,列入中央級預算。
各級民政部門應根據事業發展和實際需要,參照上年度執行情況,編造預算指標建議數報下達指標的機關。
中央專項撥款指標,由民政部、財政部商定后下達。遭受特大自然災害地區所需的特大自然災害救濟款,在地方財力確實無力全部解決時,由省級人民政府向國務院申撥專款。試行救災款包干的省、自治區,由民政部、財政部按協議規定撥給專款包干使用。
(二)民政事業費預算安排,要保證國家規定的定期定量發放和據實報銷的支出,妥善安排臨時發放的非定量的補助和救濟費,以保障政策規定的優撫、救濟對象的生活;對扶持災民、貧困戶生產自救和社會福利生產的資金,應在優撫、救濟對象的生活切實得到保障之后,再量力而行;民政事業單位經費公用部分和其他民政事業費,則應嚴格按規定的列支范圍精打細算,節約使用。
(三)各級民政部門應根據下達的指標和上年結余編造分項預算,報當地財政部門核準。年中需調整預算時,應辦理追加(減)預算手續,凡由中央專項追加的,必須按下達數執行;凡應由地方財力安排的,按實際需要追加預算。
各級民政部門按核準的預算,定期編制用款計劃送同級財政部門,據以安排撥款。
(四)各級民政部門應按當地規定編制定期會計報表和年度決算,報同級財政部門核準列決算數。
省、地(市)級民政部門年終應向上一級民政部門報送年度事業費匯總報表。
(五)民政事業費年終結余跨年繼續使用,列入下年度預算,但不抵頂指標。
(六)縣級以下使用的民政事業費列入縣級財政預算,由縣級民政部門按期匯撥。實行定期憑據報銷,不報銷不撥款的原則。
(七)民政事業單位經費列入各主管民政部門的本級預算。各單位須向主管民政部門編造預算建議數和預算,辦理追加(減)預算;編報定期會計報表和年度決算。
人員和經費較少的民政事業單位也可按報銷單位管理。事業性質企業經營的單位應報批財務、成本計劃和會計報表。
五、財務管理
(一)縣級以上民政部門及所屬單位,應配備專職會計人員,統一管理事業財會工作。會計、出納要分設,帳、錢、物要分人管理。
縣級(不含縣)以下使用的民政事業費的管理方法,由省級民政、財政部門自定。
(二)民政事業費應與其他資金分清渠道,分設帳戶、分別核算、在銀行分別開戶。
(三)民政會計人員支付、匯撥和報銷事業費的憑證,須經本機關或單位財務主管負責人審核批簽。
(四)民政事業費必須按預算有計劃地使用,照用款計劃控制支出,按國家規定的使用范圍和標準執行。國家無統一規定的由省級制訂,凡未列入預算的需辦事項,應先確定經費來源和財務處理方法后方可實行。
(五)除試行“有借有還”的扶持災民、貧因戶生產自救資金外,凡支出后收回的款項,必須沖減當年支出。不準轉作預算外資金;事業單位的收入,必須抵頂事業單位經費支出(規定的預算外收入除外);民政企業業上繳的盈利可列入預算收入,主要用于擴大再生產、職工集體福利和彌補虧損,也可適當用于社會福利等事業單位的修建。事業單位經費、預算外資金的財務管理,由省級民政、財政部門另訂辦法。
(六)用民政事業費購置的物資,必須設立相應的帳冊,指定人員管理,實行收發、領報制度。
(七)民政事業費中用于扶持社會福利生產的資金、扶持災民、貧困戶生產自救的資金和事業性質企業經營單位生產所需周轉金,試行“有借有還”的辦法,其財務和會計制度另訂。
(八)凡經管民政事業費的財會人員、民政助理員調動工作時,必須辦理帳款移交手續,須經接任人員復核無誤,主管領導批準方可離職。
六、財務監督
(一)民政事業費的使用必須執行國家規定,實行財務監督,嚴肅財經紀律,同一切違法亂紀的行為作斗爭。
對不符合法規、政策和制度的支出,財政、民政和銀行的財會人員有權拒絕支付或拒絕報銷,必要時可向上級或有關部門如實反映。
對打擊報復和誣陷迫害財會人員的要報請領導和有關部門嚴肅處理,以保障財會人員履行職責。
(二)各級民政、財政部門對民政事業費的使用和財務管理,應組織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專題的檢查。對群眾揭發檢舉民政事業費使用中違法亂紀的行為,必須及時組織調查處理。
對于查出的問題,應實事求是地提出處理和改進意見。凡發現有
經濟犯罪和違紀行為,一經查實,應提交有關部門按法紀懲處。贓款贓物和不按規定使用的支出,必須追回。
(三)縣級民政部門和縣以下(包括境內的民政事業單位)使用的民政事業費,必須統一由當地農業銀行(或信用社)監督撥付。
(四)民政部門審查批準簽發的定期定量發放的證件,應提交本機關財務部門(人員)復核,并按期辦理支付的有關事項。
(五)發放災民生活救濟款,臨時補助、救濟款和扶持災民、貧困戶生產自救資金,必須接受群眾監督。
(六)使用民政事業費,除必須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的財經紀律外,還須遵守如下規定:不許救濟或補助有工資收入的職工及其供養的家屬(專項規定者除外);不許個人或單位私自借占民政事業費;不許各級民政機關直接向個人發放臨時性救濟或補助款物;不許機關工作人員向下屬民政部門或基層組織,為自己或指名給親友索要救濟、補助款物;不許基層組織不經群眾評議,直接給不脫產干部特殊救濟或補助;不許任何單位和部門用不正當方式,索取民政事業費,用作民政事業以外的開支。
七、附則
(一)省級民政、財政部門可根據本辦法制訂適合本地區的實施細則,報部備案。
(二)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行、原內務部、財政部一九六二年發布的《撫恤、救濟事業費管理使用辦法》即行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