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
《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十五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參照本條例執行。”這一規定為建立、健全企事業單位人民調解組織提供了依據,是人民調解制度的重大發展。企事業單位人民調解工作既是我國人民調解制度的組成部分,也是企事業單位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實踐證明,企事業單位人民調解工作對于維護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秩序,促進生產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入;對于調動職工從事生產的積極性,調整職工之間的人際關系,維護群眾的和睦團結和社會安定的局面,落實“穩定壓倒一切”的指示精神;對于企業領導從繁雜的糾紛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抓生產、抓改革,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為了建立、健全企事業單位的人民調解組織,加強人民調解工作,根據《條例》和企事業單位人民調解工作的實踐,提出如下意見:
一、企業、事業單位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性質和任務
企業、事業單位人民調解委員會是企事業單位內部通過選舉產生的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本單位黨委或行政領導下工作。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具體任務是:1、調解職工、家屬之間有關人身、財產權益和其他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民間糾紛,預防矛盾激化。2、調解或協同有關部門的調解組織聯合調解本單位職工與其他單位職工、街鄰之間的糾紛。3、通過調解工作宣傳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宣傳廠規、廠紀,教育職工和家屬遵紀守法,遵守勞動紀律,尊重社會公德。4、協助調解本單位職工之間在生產、經營中發生的糾紛。5、向本單位領導反映民間糾紛及調解工作情況,反映群眾意見、要求和建議。6、指導下屬調解組織和調解人員的工作。
二、企業、事業單位調解組織的建立
參照《條例》并結合自身的特點,企事業單位調解組織應按生產勞動單位或者經營管理組織建立。即:廠(公司)設人民調解委員會;車間設調解小組;班組設調解員。人數多的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為了便于開展調解工作,人民調解委員會可以設在分廠或者車間。
企事業單位人民調解委員會由三至九人組成,委員由職工代表大會或者職工大會選舉產生,主任、副主任由委員會從委員中推選產生。調解小組由三至五人組成,設組長一人,必要時可以設副組長一人,其成員由車間職工大會民主選舉產生。調解員由班組職工直接選舉產生。企事業單位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每兩年改選一次,可以連選連任。
根據企事業單位男女職工的人數,為了便于工作,調解組織成員中男女職工應有適當比例。
調解組織成員不能任職時,由原選舉單位補選或調整;調解組織成員嚴重失職或者違法亂紀的,由原選舉單位撤換。
調解組織成員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人公正,聯系群眾,熱心人民調解工作,并有一定的法律知識和政策水平。
三、企業、事業單位人民調解組織的業務指導與管理
司法行政機關是指導企事業單位人民調解工作的職能部門。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要加強調解組織建設的指導,逐步實現組織網絡化,工作制度化,業務規范化。認真貫徹落實“調防結合、以防為主”的方針。對企業深化改革和治理整頓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應及時進行研究,針對職工思想動向和糾紛產生的規律,尤其是對帶有共性的糾紛,及時地提出指導意見,全面做好預防糾紛和防止糾紛激化的工作。
各級司法行政機關應廣泛利用各種手段,宣傳調解工作對企事業單位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和意義,提高企事業單位領導對建立人民調解組織,開展調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把人民調解工作作為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納入企業政治思想工作軌道。
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和骨干。各地要首先抓好建立、健全大中型企業、“三資”企業和當地骨干企業調解組織的組建工作,通過上述企業調解組織的建立和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推動其他企事業單位把人民調解組織普遍建立起來。
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要積極指導和協助企事業單位加強對調解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他們的法律知識水平和調解糾紛的能力,并不斷總結推廣企事業單位人民調解工作的先進經驗。
近年來,一些企事業單位為了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在主管部門設立了人民調解工作領導小組;大中型企事業單位設立了人民調解工作管理機構;小型企業配備了專職人民調解工作管理干部。實踐證明,上述做法為管理指導本行業或者本單位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和工作開展提供了組織保證,值得借鑒。
為了更好地開展人民調解工作,企事業單位應重視解決人民調解工作經費。對成績顯著的調解組織和調解人員應當及時予以表彰和獎勵,并保證從事調解工作人員必要的政治、生活、福利待遇,不應因從事調解工作而影響他們級別、職稱的評定,以推進企事業單位調解工作全面健康地發展。
在個別企事業單位中,將調解組織與保衛部門合并,或者在保衛部門領導下工作,這樣容易造成治調合一,調罰不分,不利于人民調解工作原則的落實,應當采取適當的辦法予以糾正。
四、企業、事業單位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原則和紀律
《條例》規定的人民調解的基本原則,是從人民調解工作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對調解工作具有普遍指導意義,是完成人民調解任務必不可少的規則。企事業單位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履行其各項職責時,必須遵循《條例》規定,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進行調解,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沒有明確規定的,依據社會公德進行調解;必須在雙方當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尊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不得因未經調解或者調解不成而阻止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人民調解工作的長期實踐證明,制定和加強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紀律是搞好調解工作的重要保證,每個調解人員都應當自覺地養成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做遵紀守法的模范。企事業單位人民調解組織成員在工作中,不得徇私舞弊,不得對當事人壓制、打擊報復;不得侮辱、處罰當事人;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不得吃請受禮,以維護調解人員的崇高榮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
2005-08-28中央人民政府任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暫行條例[失效]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將第一商業部和第二商業部合并為商業部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82修正)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1983修正)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9)
1999-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2000修正)
2000-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保加利亞共和國關于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3-06-02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對《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有關法律問題的答復
1992-09-07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正確理解和執行《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的答復
1992-01-31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1991-04-09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已修定]
1993-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繼續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2009修訂)
2009-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已修正)
1995-05-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
2001-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風景名勝區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宗教事務條例(2017修訂)
2017-08-26反興奮劑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規定(2018修正)
2018-09-18衛星地面接收設施接收外國衛星傳送電視節目管理辦法(2018修正)
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