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1條 鐵路月度貨物運輸計劃(以下簡稱貨運計劃),是國民經濟計劃一個組成部分,是鐵路運輸組織日常工作的主要依據。
貨運計劃的基本任務是,根據黨和國家的經濟政策和運輸政策,在國家計劃經濟和計劃運輸原則的指導下,密切產、供、運、銷的關系,正確安排各種貨物運量,充分發揮運輸工具的效能,完成鐵路年度運輸任務,最大限度地滿足國民經濟高速度發展的需要。
第2條 編制貨運計劃必須從全局出發,深入調查研究,堅持原則,實事求是,綜合平衡,積極組織計劃運輸、合理運輸、直達運輸、均衡運輸,全心全意地為企業和運輸生產服務。
第3條 貨運計劃品類的劃分應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當前貨物品類分為二十二種,即:煤、焦炭、石油、鋼鐵、金屬礦石、非金屬礦石、礦物性建筑材料、水泥、木材、化肥及農藥、糧食、棉花、鹽、日用工業品、化工原料及其制品、工業機械、農業機具、農副土特產品、鮮活易腐貨物、零擔貨物、其他、低熱值燃料。
貨運計劃的品類以車為計算單位。計算方法按鐵道部公布的貨車靜載重標準或裝車點實際完成靜載重標準折算。
本辦法適用于全國正式營業鐵路。
第二章 貨運計劃編制——體制、內容、方法
第4條 貨運計劃的編制,實行以鐵路局集中編制為主的鐵路分局、鐵路局、鐵道部三級分工負責制。必要時鐵道部召集部分鐵路局或全路鐵路局集中編制。
貨運計劃編制前,鐵路局應主動向省、自治區、直轄市經委匯報下月運量安排情況,組織有關物資主管部門和企業單位按時提出計劃,共同協商核實貨源,并聽取對貨運計劃安排的意見。
第5條 貨運計劃編制的內容,主要有:
一、全路分品類的發、到鐵路局運量計劃;
二、國際聯運發、到鐵路局運量計劃;
三、主要港口水陸聯運計劃;
四、通過困難區段運量計劃;
五、直達列車、整列短途列車和成組裝車計劃;
六、品類別靜載重計劃;
七、重點廠、礦、企業裝車計劃和其他臨時指定的重點物資運量計劃。
第6條 實行物資運輸歸口管理,有利于物資的綜合平衡和計劃管理,有利于組織合理運輸,密切產、供、運、需結合。
物資運輸歸口管理應與物資分配管理體制相結合,各鐵路局應根據各地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組織。
第7條 貨源組織是貨運計劃工作的基礎。貨源組織工作實行以車站為基礎,車站、鐵路分局、鐵路局三級貨源組織負責制。貨運量較大的車站應建立貨源組織小組,貨運量較小的車站也應指定專人負責。應該建立貨源小組的車站由鐵路局規定。
貨源組織工作的內容,主要是:
一、經常對物資生產、收購、供應、分配、調撥、倉儲進行調查研究,摸清情況,積極組織計劃運輸、合理運輸、直達運輸和均衡運輸。
二、做好本經濟吸引區的物資的核實、平衡工作,提出切合實際的“原提、核實、建議”運量。
“原提”應如實反映物資單位的運輸需要。必需包括企業提出的全部要車計劃,鐵道部下達的軍運計劃和國際聯運進口計劃。
“核實”必需反映托運單位確保裝車的真實貨源情況。對于鐵路原因核減的貨源,應算作核實的貨源。
“建議”要根據核實的貨源與運輸能力進行平衡,把需要與可能結合起來,做到積極可靠,盡最大努力滿足運輸需要的建議運量。
三、堅持“摸、核、排、對、組”的五字組織貨源方法,即:摸——要車計劃表提出前,對貨源進行摸底;核——要車計劃表提出后,對貨源進行核實;排——按照政策,結合運能,平衡安排運量;對——貨運計劃核定后,與發貨單位進一步核對貨源、貨流;組——組織完成貨運計劃。
四、按季、按年全面進行經濟調查,積累資料,系統分析,總結經驗,認識和運用物資運輸規律,不斷改進貨運計劃工作。
貨源組織工作應開展競賽評比活動,不斷提高計劃質量。車站貨源小組應以貨源兌現率和消滅無計劃裝車為主要評比內容。具體辦法各局自行規定。
第三章 貨運計劃的平衡安排
第8條 貨運計劃的平衡安排,必須按照發展國民經濟農、輕、重的順序,保證重點,兼顧一般和先中央后地方,先計劃內后計劃外,先重點后一般的物資調運原則進行平衡安排。
第9條 重點物資運輸的平衡安排,屬于國家和地方統一分配調撥的物資,鐵路局與省(區)物資主管部門平衡安排,必要時鐵道部會同有關物資主管部(總局)平衡安排。
非統一分配調撥的物資,鐵路局與地方有關物資主管部門平衡安排。
重點物資由鐵道部指定。
第10條 支援農業物資的運輸,是貨運計劃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鐵路各級運輸組織必須進一步加強支農工作,提高支農運輸質量,以適應農業發展的運輸要求。
對支援農業物資的運輸,托運單位應在要車計劃表上注明“支農”字樣,經車站、鐵路分局或鐵路局確認后,優先安排計劃。
第11條 貨運計劃的核定:
一、全路裝車計劃、鐵路局裝車計劃、通過困難區段運量計劃,由鐵道部核定。水陸聯運、到達港口和港口裝車計劃,由鐵道部、交通部與有關部門共同核定。
二、鐵路分局裝車計劃,由鐵路局核定。車站裝車計劃,由鐵路分局核定。
三、國際聯運計劃接入的由口岸鐵路局根據實際到達情況和預計到達情況確定;交出的由鐵道部核定。
第四章 貨運計劃的編制程序
第12條 凡經鐵路運輸的整車貨物,物資生產、供應的基層單位必須向裝車站、或鐵路分局、或鐵路局提出要車計劃表。提出要車計劃表的日期,不得遲于上月十三日(二月份提前兩天),具體日期按照鐵路局的規定。
要車計劃表一式五份,每表填寫一個發站、一種品類和到達同一鐵路局的車站。
鐵路受理要車計劃表后,要認真審查。凡填寫不清、手續不全的,不得列入計劃。對于車、噸不相符的要車計劃表,鐵路可以按照規定的靜載重標準或實際完成的靜載重折算改正。
第13條 貨運計劃編制具體程序如下:
一、每月十七日前鐵路局向鐵道部查報水陸聯運、援外、外貿到港資料。
二、十七、十八兩日鐵道部、交通部會同有關部門平衡水陸聯運、援外、外貿到港計劃和港口裝車計劃。
十八日前鐵路局向鐵道部提報各品類貨物“原提、核實、建議”運量和要求通過困難區段的運量。
三、十七日至十九日審查和處理不合理運輸及其他事宜。
十九日鐵道部下達核定的水陸聯運、援外、外貿到港計劃和港口裝車計劃。
四、二十日鐵道部下達鐵路局裝車計劃和通過困難區段裝車計劃。
五、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鐵路局安排鐵路分局、鐵路分局安排各裝車站和通過困難區段裝車計劃。
六、二十四日鐵路局、鐵路分局向車站下達核定的要車計劃表,并將計劃安排情況通知發貨單位,對未列入計劃部分必須在計劃表上注明核減原因退回發貨單位。
交出到達鐵路局計劃表。
鐵路局向鐵道部報送貨運計劃資料和核減分析情況。
如鐵道部因特殊原因下達裝車計劃晚于二十日時,以后的進度順延。
第五章 計劃外要車和變更計劃
第14條 鐵路對于計劃外要車和變更計劃,只能在對貨運計劃起補充作用或特殊緊急需要的情況下,才得受理。
計劃外要車和變更計劃,托運單位要向鐵路局提出計劃外要車計劃或變更計劃申請表一式四份,鐵路應本著上款規定精神,酌情處理。其處理權限:
一、計劃外要車:
1.國際聯運、水陸聯運、到達港口和通過困難區段的計劃外要車,由鐵路局受理報鐵道部處理;
2.跨鐵路局、鐵路分局的計劃外要車,由鐵路局處理。鐵路分局管內的,由鐵路分局處理;
3.對于抗旱、防澇、搶險、救災、防疫、搶種、搶收而又必須立即裝運的計劃外要車,車站可以受理,并及時上報處理。
二、變更計劃:
1.變更到站。新到站應是原到站順路,并不超過原到達鐵路局和不增加困難區段運量的,由發送鐵路分局處理。
2.變更貨物品名(應是原發貨單位經營的物資)和變更收貨人,由裝車站承認。
3.變更發站。原則上不得變更,但對于有幾個車站的大型企業,其聯軌站間的裝車計劃,經鐵路分局承認可以互相變更。
變更計劃只能變更一次,僅限變更范圍內的一項。計劃外要車和不同品類的,不辦理變更。
第六章 合理運輸
第15條 組織合理運輸的原則
一、經濟合理地組織物資的運輸,是社會主義企業經營管理的一項重要原則,是產、供、運、銷各部門的共同責任。
二、鐵路各級運輸組織和物資的生產、分配、銷售、調撥、倉儲等部門,以及有關運輸的各個方面,都要按照合理運輸的規定,以最小的運力消耗,最少的運費支出,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質量組織運輸。
三、鐵路各級運輸組織,要從全局出發與物資部門密切協作,加強調查研究,積極主動地組織,變不合理為合理運輸。
第16條 組織合理運輸的主要方法。
鐵路各級運輸組織會同有關物資部門,按下列方法組織合理運輸。
一、制定物資運輸合理流向。凡大宗物資的運輸,都要制定合理流向。統配物資的合理流向,由鐵道部和有關物資主管部門共同制定;地方物資省(區)內的合理流向,由鐵路局和省(區)物資主管部門共同制定。地方非統配大宗物資(如礦建材料等),幾個鐵路局可以會同有關省(區)物資主管部門制定大區的合理流向。
地方物資出省,按照同種物資全國合理流向的規定辦理。
物資運輸合理流向,按下列方法制定:
1.在保證供應的前提下,經濟合理地規劃物資的供應范圍和運輸路線;
2.合理流向是全國一盤棋。所有的規定都要避免對流、迂回、過遠運輸;
3.綜合利用各種運輸工具;
4.最大限度地集中貨流,充分利用空車(船)順路。
遇有產、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時,合理流向應及時進行修訂。
二、鐵路各級運輸組織要積極參加全國和地方的物資分配,從物資分配入手,組織合理運輸。其工作是:
1.了解貨源、貨流變化情況,了解和貫徹中央和地方有關物資調運的指導精神,掌握物資的流量和流向;
2.組織合理調運和集中貨流;
3.處理分配中的不合理運輸事宜。
三、鐵路各級運輸組織要關心生產合理布局,努力組織就地就近取材、就地就近生產、就地就近供應。并積極參加大、中型企業基建計劃和總體設計方案編制的審查工作。
諸如磚、瓦、砂、石、灰以及非金屬礦石和糧、油、肉、菜、蛋,一般五小商品等,都應組織就地就近生產和供應。對于舍近求遠的不合理調運,鐵路應協助有關部門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加以改變。
四、鐵路各級運輸組織與物資有關部門按下列規定組織各種運輸工具的合理分工:
1.按照水陸運輸合理分工有關規定和“讓水運吃飽”的精神,充分利用水運和水陸聯運;
2.近距離的物資運輸,要盡力利用公路和其他搬運工具;
3.石油等液體物資的運輸,優先利用管道;
4.有條件地利用航空運輸;
5.上述運輸工具無力擔負的物資運輸,由鐵路承擔。
五、凡大宗物資(如煤、木材、石油、冶煉、水泥、磷礦石等等……)的運輸,應積極組織定點供應,簡化供需關系,集中貨流,穩定車流。定點供應的物資,要納入運輸方案,組織“三定”(定點、定線、定編組)直達列車輸送。
六、凡是可以由產地直接運往用地的物資,都要組織直線運輸。
組織物資的直線運輸的關鍵,在于減少中轉,消除重復、倒流等不合理運輸。發現這種不合理運輸最直接的是車站,車站要十分抓緊做好這項工作。
七、鐵路各級運輸組織要互相密切配合,積極組織到達大城市樞紐站的物資合理接卸和中轉,經常保持樞紐站的暢通無阻。
八、減少無效運輸是挖潛增能的有效途徑之一。鐵路各級運輸組織一定要大力配合有關部門抓好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品位,多運精料,少運粗料這項工作。當前,主要對原料中所含的水分、灰分、泥石等進行細致地調查研究,提出有益的建議,消除浪費。
第17條 為適應當前物資分配制度未盡完善,物資調撥不完全合理,產、供、運、銷常有變化的情況,必須加強日常審查、調整工作。對貨運計劃、計劃外要車、變更計劃都要按照合理流向和合理運輸的規定嚴格審查,發現不合理運輸,要積極組織調整。確實難以調整的,必須按照規定辦理違反合理流向手續以后,方得受理。
鐵路各級運輸組織對一切不合理運輸,都要進行統計分析。鐵路局應于月底前將列入計劃的不合理運輸登記明細表和匯總表報告鐵道部;計劃外要車不合理運輸登記明細表和匯總表于次月十日前報部。
第18條 制定《組織合理運輸調查研究規劃》是解決涉及面廣、原因復雜或涉及改變供應關系、改變用料習慣等不合理運輸的關鍵問題的方法,是組織合理運輸各種方法的綜合運用。
鐵路局要根據自局的實際情況,制定年度《組織合理運輸調查研究規劃》,同時報鐵道部備查。要按季檢查完成情況,年末總結。并將總結同時報部。
第19條 采用先進技術組織合理運輸,是一門新課題。當前,鐵路運用電子計算機和運籌學計算物資合理流向和調撥方案,已初見成效。鐵路各級運輸組織一定要配合科研部門和有關物資單位把這一新事物抓緊抓好,學習技術,培訓人員,促進合理運輸工作向前發展,推動整個貨運計劃工作逐步更加科學化。
第20條 不合理運輸的處理。
一、下列情形屬于不合理運輸:
1.對流運輸。凡同一品種,同一規格,或可以互相代用的物資,在同一條線路或兩條平行線路上來回運輸(迂回、倒流亦屬對流運輸);
2.過遠運輸。凡就地就近可以生產和供應的物資,而舍近求遠,或定有合理流向的物資超出流向規定范圍順流的運輸;
3.重復運輸。同一批貨物運抵后,不經過任何加工和必要的作業(儲備庫除外),重新裝車再次運輸;
4.違反水陸合理分工的規定。根據水陸合理分工的規定和水陸合理分工的原則,應走水運或水陸聯運的物資,由鐵路運輸時;
5.短距離運輸。其他運輸工具(如汽車、馬車、船只等)能夠擔負的物資,由鐵路運輸時。
物資中無使用價值的含有物(如煤中的灰分、矸石,原油、硫酸中的水分,磷礦石中的石頭和泥土等等),超過規定標準的運輸,也屬不合理運輸。
二、不合理運輸的處理范圍:
1.定有全國和地方合理流向的物資運輸,違反流向規定時,按照各該物資合理流向規定的辦法處理;
2.未定有合理流向的物資發生的不合理運輸,不論屬于鐵路局管內或跨路局的,均由發送鐵路局處理;
3.物資的重復運輸,一律由所在鐵路局處理;
4.短距離運輸,省、自治區、直轄市或當地有規定的,按規定辦理。沒有規定的,由鐵路局處理;
5.對跨局的磚、瓦、灰、砂、石的不合理運輸,裝車鐵路局必須征得到達局的同意后再進行處理。
第21條 已經批準違反合理流向的運輸,如未按違流證當月數量運完時,在同一分配期間(季度、半年、年度)繼續有效,不再補辦違流手續。
對日常調整為合理運輸的物資,鐵路應優先安排裝運。
第七章 貨運計劃的分析與考核
第22條 各級貨運計劃工作應建立分析考核制度,積累資料,總結經驗,加強管理,不斷提高貨運計劃質量。
分析考核內容與計算:
一、計劃核減分析
核減車數=原提車數-計劃車數
(如出現空頭計劃時,則核減車數=原提車數-計劃車數+空頭車數)
又:核減車數=企業責任核減車數+鐵路責任核減車數+其他原因核減車數
核減車數
核減比重=——————-×100%
原提車數
二、計劃執行情況考核分析(附表八)
實際完成裝車數
計劃完成百分比=————————-×100%
月計劃車數 月計劃_貨主責任
計劃貨源 車 數 落空車數
兌現率 =————————-×100%
月計劃車數
計劃內完成車數
計劃內兌現率=————————×100%
月計劃車數月計劃_計劃內完
計劃落 車 數 成車數
空比重 =————————-×100%
月計劃車數
批準計劃外車數
計劃外要車比重=————————×100%
月計劃車數
批準變更計劃車數
變更計劃比重=————————-×100%
月計劃車數
直達運輸 納入計劃的直達車流數
計劃比重 =————————————×100%
月計劃車數
不 合 理 列入計劃不合理運輸車數
運輸比重 =————————————-×100%
月計劃車數
貨運計劃執行情況考核分析表,應于次月十五日前報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本人現執業于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研究生學歷,有著豐富的辦案經驗,經辦過很多的民事糾紛,包括經濟合同糾紛、民間借貸糾紛、勞動糾紛、婚姻繼承、交通事故糾紛。在刑事辯護領域,也取得了很多的取保候審,緩刑,罪輕辯護等成功的案例。本人有著扎實的理論基礎,積累了豐富的辦案經驗和法律實務經驗,工作中有著高度的責任感,為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努力為客戶解決問題,不讓客戶多花一分冤枉錢!目前,張留紅律師有固定的合作團隊,在辦案過程可以利用一切資源為客戶尋求真正具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真正做到了只要客戶委托了我們團隊的任一個律師就相當于擁有了本團隊全部律師資源,可以得到所有團隊律師的幫助,從而使客戶的合法利益最大化。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孫際泉、牛克乾等的任免)
2010-02-26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1986-12-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1986)
1986-12-02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村民委員會和村經濟合作社的權利和關系劃分的請示的答復
1992-01-3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1999)
1999-08-3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的決定
2006-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銜條例
2003-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2001-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制止恐怖主義爆炸的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
198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臺灣省出席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的決定
1987-09-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的決議
1984-05-11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已修正]
1990-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提出的由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資本金的決議
1998-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8-11-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市政機構問題的決定
1999-08-29地質資料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城鎮燃氣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籍船舶航行長江水域管理規定(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2018修正)
2018-09-18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
2015-04-06關于印發《供電企業信息公開實施辦法》的通知
2014-03-10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中央對地方專項撥款管理辦法
2000-08-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2013-08-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7-11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金屬非金屬礦山整頓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1-30國務院關于上海市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