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委、直屬機構:
經國務院同意,現將由衛生部主持起草并商中編辦、財政部、國務院法制辦同意的《關于衛生監督體制改革的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執行。各地要遵照政事分開和精簡、效能、統一的原則,建立起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衛生監督體制,適應依法治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育發展的需要,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
附件:關于衛生監督體制改革的意見
二000年一月十九日
關于衛生監督體制改革的意見
衛生監督是國家管理衛生事務的重要形式,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新中國建立5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的發展,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以社會公共衛生、與健康相關產品、衛生機構和專業人員監督管理為主要內容的衛生法律、法規體系。各級衛生防疫、防治機構和其他衛生機構承擔著大量的衛生監督工作,在保障人民健康、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由于現行的衛生監督體制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逐步形成的,目前尚存在衛生監督與有償技術服務行為不分,衛生監督隊伍分散,難以形成監管合力,行政效率低下等情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確立,現行的衛生監督體制已不適應當前形勢的要求,迫切需要進行改革。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法制建設要求的衛生監督體制,現提出以下改革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衛生監督體制改革是衛生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為指導,增強法制觀念,促進依法行政,強化職能轉變,使衛生行政管理從“辦衛生”轉變為運用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劃等手段“管衛生”。按照依法行政、政事分開和綜合管理的原則,調整衛生資源配置,理順和完善現行衛生監督體制,建立結構合理、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程序明晰、執法有力、辦事高效的衛生監督新體制,努力實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提出的“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包括衛生服務、醫療保障、衛生執法監督的衛生體系”的目標。
衛生監督的重點是保障各種社會活動中正常的衛生秩序,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發生和流行,保護公民的健康權益。衛生監管的范圍包括衛生許可管理,還包括對各級各類衛生機構、個體診所和采供血機構的監管以及衛生專業人員的執業許可和健康許可。將分散的、多頭的監管組建成統一的監管機構。
二、基本原則
(一)依法行政。強化政府衛生行政執法職能,實現衛生監督工作法制化管理,加強和充實衛生監督力量,為衛生執法監督提供組織保障。
(二)政事分開。合理劃分和明確衛生監督與衛生技術服務職責,理順和完善衛生監督體制。
(三)綜合管理。組建統一的衛生監督機構行使衛生監督職能,規范衛生監督行為,建立衛生執法監督統一、高效的機制。
(四)總體規劃,分步進行,逐步到位。
三、主要工作
(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要求,規范衛生行政部門的衛生執法監督機構和人員編制的設置,改善監督條件和技術手段。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調整和充實行政部門內設衛生執法監督機構和人員。
(二)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要合理劃分衛生監督與衛生技術服務職責,將原來由各衛生事業單位承擔的各項衛生監督職能集中,根據實際情況,對原有機構適當加以精簡、歸并、調整,組建衛生監督所,專職承擔衛生監督任務。衛生監督所是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在其轄區內,依照國家法律、行政行使衛生監督職責的執行機構。
衛生監督所組建要符合精簡、效能原則。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其承擔的任務,從原職能劃出單位從事衛生監督工作的專業人員中選拔考核錄用人員。組建后人員的調入,按人事管理有關規定執行。
(三)要加強衛生監督隊伍的建設,秉公執法,廉潔自律。既要加強衛生監督檢查,又要注意減輕受檢單位負擔,避免重復檢查,制止亂收費和亂罰款。
(四)為保障衛生執法監督的公正和隊伍的廉潔,衛生監督所不得從事有償的醫療、預防、保健等服務工作。衛生執法監督收入納入預算管理,衛生監督工作所需經費由同級財政預算安排。
(五)改革、完善衛生監督運行機制。衛生行政部門要建立衛生執法監督制約機制,做好行政處罰的審查、聽證和決定,承擔行政復議、
行政訴訟和行政賠償等職責并加強對衛生監督機構的管理和監督。
四、具體要求
(一)改革衛生監督體制,是一項涉及面廣、難度大的工作,要切實加強領導,積極穩妥地實施。可以選擇條件成熟的地方或單位先行試點,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再全面推開。試點的具體安排要注意與《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的意見》(中發〔1999〕2號)規定的地方機構改革步驟相銜接,要與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統籌考慮。
(二)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做好深入的調查研究,摸清情況,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制定本地衛生監督體制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案,經編制部門審核同意,報當地政府批準后實施。
(三)各地在研究衛生監督所的設置時,要對預防保健機構和其他衛生機構的設置進行通盤考慮;在確定衛生監督所的職責時,也要對預防保健機構和其他衛生機構的職責劃分及其相互關系進行統籌考慮。
(四)在衛生監督體制改革進程中,要按照區域衛生規劃,積極穩妥地推進預防保健機構改革和發展,遵循“區域覆蓋”和“就近服務”的原則,將設置分散、服務對象單一的預防保健科學合理地精簡歸并,形成綜合性預防保健機構,充分發揮其社區衛生服務功能,使社區居民人人享有預防保健服務,促進衛生事業的深入發展。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預防保健機構的建設,給予必要的投入,對重大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要保證必需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