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局,各計劃單列市稅務局,海洋石油稅務管理局各分局:
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四次會議通過決定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公布施行以來,社會各方面普遍關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多次強調,要切實認真抓好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工作。據了解,有的地區對這個稅的宣傳不夠廣泛、深入,納稅人和代扣代繳義務人對有關法規了解不全面,不懂得具體操作;對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后達到納稅標準的,未能及時代扣代繳稅款;一些納稅義務人取得的其他應稅收入,也沒有按法規代扣代繳和自行申報納稅。這種狀況是與新稅制應盡快正常運轉的要求不符的,既不利于個人所得稅職能作用的發揮,也直接影響著社會分配不公的緩解和社會的安定團結。為了扭轉這種狀況,切實貫徹落實好《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把這個稅的征收管理很快推向正軌,現對加強個人所得稅征管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對征管工作的具體指導。目前,我國社會分配的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公民個人的收入渠道增多,收入水平差距拉大,依法加強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實行有效的稅收調節,對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緩解社會分配不公,維護國家權益,培養公民納稅意識,都有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各級稅務部門的領導,特別是分管個人所得稅業務工作的領導同志,對此要有足夠的認識,加強對征管工作的具體指導。要根據新稅制的特點,深入調查研究,摸索提高征管水平的有效途徑,完善目標責任制,把依法征稅和完成收入任務做為一項重要的考核內容。
二、要做好稅法宣傳工作,增強公民依法納稅的自覺性。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國家和個人之間利益分配關系的重要經濟杠桿,它直接涉及個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增強公民依法納稅的意識,樹立守法觀念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各地要努力做好個人所得稅法的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各種宣傳輿論工具,長期不斷地開展多種形式,廣泛深入的宣傳活動,使新稅法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對有影響、有教育意義的好納稅典型要大力宣傳、表彰,對偷稅、抗稅行為的事例要有選擇地予以曝光。
三、要進一步強化代扣代繳工作,完善應稅收入申報制度。由于我國個人所得稅采用的是分項稅制,實行源泉控制、代扣代繳是征收管理的主要而有效的方法,各級稅務機關務必高度重視這一工作。首先,應密切同有關部門、單位的聯系和配合,取得他們對代扣代繳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其次,要對所有負有代扣代繳義務的單位進行稅法宣傳和輔導,并應對重點稅源單位進行必要的業務培訓,使其明確權利、義務及法律責任,知曉代扣代繳的具體操作方法和有關要求。第三,要建立代扣代繳的崗位責任制,經常督促和檢查扣繳單位履行代扣代繳義務的情況,對執行得好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彰、鼓勵;對做得不好的單位要進行幫助教育,對個別明知故犯的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的有關法規進行嚴肅處理。
建立個人應稅收入申報納稅制度,是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的發展方向,各地已經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有的取得了較好效果。實行新稅法后,各地要在原來應稅收入申報納稅試點的基礎上,按照新稅法的精神,認真總結經驗,完善個人應稅收入申報納稅制度,進一步搞好試點工作,有條件的地區可逐步向面上推廣。
四、要花大力氣抓好對個體工商戶的征收管理,消滅漏管戶,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作為個人所得稅的應稅項目之一,在過去征收城鄉個體工商業戶所得稅時,各地在加強征收管理方面花費了大量精力和人力,摸索了許多辦法,有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對個體工商戶的所得稅征收管理仍面臨著困難大、漏洞多,確有潛力可挖的狀況。因此,各地稅務部門要繼續重視和做好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工作。第一,要摸清底數,全面掌握所轄地區內個體工商戶的數量,經營范圍、經營規模、行業盈利水平,經營特點等基本情況;第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局要抓緊制定個體工商戶的財務、會計管理辦法,幫助和促使個體工商戶建帳建制,正確進行財務、會計核算;第三,對實行定期定額征稅的個體工商戶,要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根據稅法法規的稅率合理調整其定額,對沒有達到法規稅負水平的,要適當調高;第四,要加強對無證經營戶的管理,消滅漏管戶。
五、要定期開展納稅檢查,堵塞征管漏洞,實踐證明,開展納稅檢查,是打擊偷逃稅收、堵塞稅收漏洞、強化稅收征管的有效手段。各級稅務機關要結合當地實際,每年進行一次個人所得稅專項檢查。在檢查中,既要注意抓一般,更要注意抓重點;既要檢查納稅人與扣繳義務人履行納稅義務和扣繳義務的情況,又要檢查稅務機關內部的執法情況。檢查中發現屢查屢犯,偷稅額大,情節惡劣的,要依法嚴懲,以儆效尤。對稅務人員執法中出現的偏差,一定要及時糾正。要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漏洞,認真研究改進征管的措施。
六、要堅持稅法的統一性、嚴肅性,禁止亂開減免稅口子。個人所得稅法是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各級人民政府和各級稅務部門都有自覺維護稅法統一性,嚴肅性的義務,沒有隨意改變稅法法規的權利。要堅持依法治稅,維護稅法的嚴肅性,完整性和統一性,嚴禁隨意變通和超越權限擅自開減免稅口子,已經發生的要立即自動糾正。對根據實際情況確需給予減、免稅照顧的,除稅法授權由地方自定的外,可按照稅收管理權限的法規,逐級請示,由我局統一考慮明確。
七、要注意調查研究,及時掌握稅源變化情況,相應采取強化征管的措施。由于個人收入來源渠道增多,稅源會不斷變化。因此,各地必須注意做好調查研究工作,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稅源,要及時研究,采取措施,妥善處理。屬于應稅收入項目的,要嚴格按照稅法法規進行管理和征收;屬于征稅與否尚不明確的,要提出處理意見或建議,提請上級稅務機關統一考慮和明確,以完善個人所得稅的政策和征管。目前,各地要根據行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實行工資制度改革的進展情況,及時將征管工作跟上去,做到應收盡收。
八、要充實征管力量,提高征管人員的素質,個人所得稅征管力量不足的問題,在一些地區始終沒能得到很好解決,這就直接影響征管水平的提高。各地要注意把思想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同志,充實到個人所得稅征管方面。根據一部分稅務干部對新稅法不熟悉的狀況,今年內各級稅務部門要通過舉辦培訓班等形式,對全體專管員進行個人所得稅的業務培訓,提高其業務素質,以適應個人所得稅政策性強,征管難度大,工作水平要高的要求。
另外,各級稅收稽查大隊,必須有一定的力量和時間來抓個人所得稅的稽查。要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和協稅護稅網絡的積極作用,重視群眾舉報案件,及時調查處理。對舉報有功者,應予獎勵。
希望各地接此通知后,結合當地實際,認真研究貫徹意見,將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 韓峰律師專業提供刑事辯護、法律顧問、民商事法律服務,致力打造成為以濟南地區為中心,輻射山東全省專業性法律平臺,讓客戶在第一時間就能接受法律專家團隊的專業、高效法律服務! 本團隊法律專家均是經山東省司法廳核準注冊的專職律師,團隊成員以山東統河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韓峰律師等為主組建的專業律師團隊,理論基礎雄厚,專業能力強,具有從事大型法律訴訟及非訴法律事務實踐經驗,有眾多成功案例,本團隊眾多律師曾先后獲得市、區優秀律師或先進個人稱號。成功辦理大量民商事、經濟合同案件,擔任多家企業法律顧問。 團隊中其他律師在處理房地產、房屋動遷及征收、婚姻家庭、析產繼承、公司法律事務等方面也具有較高專業能力,部分案件處理結果深得當事人好評!愿我們的努力能夠得到您的信任,愿我們的解釋讓您困惑得到解脫! 韓峰律師的宗旨:用專業的法律服務,與企業并肩作戰,為企業保駕護航!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戰爭遺留爆炸物議定書》的決定
2010-04-29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2009-03-13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
199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1985-06-18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1992-0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市政機構問題的決定
1999-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
2003-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
2006-06-29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2-19退耕還林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9)
2019-03-02《食鹽專營辦法》修訂
2018-01-04工程咨詢行業管理辦法
2017-11-06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21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7-29票據管理實施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3-07-18國務院關于表彰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2012-09-05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知識產權局等部門關于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2-04-28公路安全保護條例
2011-03-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
2010-08-27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0-06-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10-04-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0-01-21外國企業或者個人在中國境內設立合伙企業管理辦法
2009-11-25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
2009-11-04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
2009-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