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要把工作重點從生活保障轉向就業保障,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條件下農民最關心、最實際、最根本的問題。以協調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協調區域發展和共同發展,兼顧農民利益和國家利益,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和和諧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土地流轉條件下農民就業的緊迫性根據《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0年至2030年30年間,全國耕地面積將超過5450萬畝。根據現代農業經濟理論,每征用一畝土地,就會有1.5名農民失業。按照這個比例,土地流轉下的農民數量將非常大。如果這一群體得不到妥善安置,就不能讓國家和農民從土地流轉中獲得應有的利益,反而會引發新的問題和矛盾,阻礙農村經濟發展,破壞社會建設等嚴重影響。農民就業問題的特點:(1)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增加和普遍失業的迫切性;(2)“十五”期間,我國農民工每年增加442萬人,2005年增加56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824萬人。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農村潛在剩余勞動力總量超過1.8億,2020年前,平均每年需要從農村轉移1000萬人左右,任務依然十分繁重。同時,隨著2006年勞動力供給增長達到高峰,勞動力供求矛盾更加突出。此外,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就業信息不足。特別是一些限制勞動力流動的制度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農民進城務工面臨著一系列的市場和非市場障礙。(2) 農民就業空間不足,結構性失業嚴重。原農民文化水平低、技術能力掌握薄弱,難以適應企業的技術要求,造成農村高素質勞動力需求與低素質勞動力供給的矛盾。大量農民的就業空間只能局限于建筑、紡織、礦業、餐飲等傳統行業,從事簡單、繁重、艱苦、低薪的勞動。近年來,政府對農產品實施了鼓勵和優惠政策,但土地帶來的效益已不能滿足農民的經濟需求,傳統的土地就業模式已經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在土地流轉條件下,農民處于城鄉就業的邊緣,結構性失業現象嚴重。(3) 農民就業能力低,隱性失業較多。
城鄉教育資源與教育投入嚴重不協調,導致農民就業教育落后,農民無法真正融入城市就業崗位,農民就業能力低,不得不回歸農村;農村缺乏健全的就業培訓機構,而且培訓機構質量不高,很難為市場培養真正的勞動力,有的地方根本沒有就業培訓機構,農民只能從事簡單的行業,獲取的就業信息不足,而沒有完善的就業信息服務站,無法及時掌握最新最準確的就業信息,服務站的管理者也難以實現公平正義。農民既不能從就業部門獲得就業信息,也不能從網上獲得就業機會,只能靠親戚朋友的介紹或在家里等待就業機會。該機制的具體內容應包括:土地流轉給農民的風險分析;土地流轉前后農民生活狀況的比較分析;農民政治參與意識的分析;農民社會保障的分析;農民社會保障的分析農民社會保障分析;農民就業問題分析;農民住房安置分析。(2) 加強農民技能培訓是解決農民就業問題的重點工作。一是完善培訓政策,對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各級農民給予補貼,有條件的地方實行免費培訓。二是加強培訓基地建設,優化培訓資源配置,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特點,培育形成一批優勢專業和特色工種,滿足市場就業需求。加快建設一批培訓示范基地,鞏固和打造一批勞務培訓出口品牌。加強培訓機構信用評級和專兼職教師持證上崗制度建設,提高培訓服務水平。三是積極實施“訂單式”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提高培訓后農民就業率。(3) 加強對農民就業觀念的宣傳教育(要點)
要引導和教育農民轉變就業觀念,提高就業和競爭的自覺性和創造性,積極參與市場化就業。做好農村義務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培養農民愛學習、愛勞動、愛生活的良好習慣,宣傳就業對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條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農民懶惰的就業心理。要積極鼓勵農民自主創業、自主就業、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淡化農民對土地的依賴,逐步向其他產業轉移就業方向。自謀職業的農民要享受稅收、信貸等優惠政策,制定和完善鼓勵和支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政策,鼓勵農民通過兼職、臨時工、季節工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實現就業,支持暫時不能就業的農民發揮農業生產技能,承包經營農業園區和基地,繼續從事種養業,千方百計轉變農民就業觀念。近年來,鄉鎮企業經濟總量躍上新臺階,社會貢獻特別是對農民就業增收的貢獻進一步擴大。2005年,鄉鎮企業從業人員1.418億人,約占全國農村勞動力的26%。2005年,鄉鎮企業農民人均薪酬達到1100元,約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4%。鄉鎮企業要重點抓好以下兩個方面:從產業角度看,要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在城鎮化進程中,發展鄉鎮經濟,既要做好產業選擇,又要做好空間布局,充分發揮集聚的經濟效益。同時,加強縣域和重點鎮建設,縣域和重點鎮是城鎮體系的重要節點,是聯系城市和廣大農村的橋梁。加強這一層次的城市建設,提高其人口、產業等方面的承載能力,對于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具有重要意義。(5) 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擴大農村就業。
我國農業的優勢產業是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如蔬菜、水果、畜牧產品、水產品等,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我國要以優化品種結構和質量、提高效益為重點,大力調整農產品結構,積極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發展勞動力多、附加值高的特色品種,加快畜牧業發展畜牧養殖業,努力挖掘農村就業潛力。抓住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機遇,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和農閑季節,政府出錢,農民出力,掀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高潮,既能解決農業就業問題,又能增加農民收入,同時也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更為重要的是,為今后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金融機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慶節期間七天連續加班屬于違法嗎
2021-01-09相鄰權法律規定
2020-12-09反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3-22現金支票收款人能否是個人
2021-02-13貨品合同乙方中途終止怎么賠償
2020-11-12學生周六溺水身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0民間借貸房屋抵押必須辦理抵押擔保手續嗎
2021-02-15競業禁止的含義是什么
2020-11-12如何認識口頭變更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
2021-01-26法人變更員工可否離職
2020-12-07勞動關系勞務關系賠償區別
2021-02-10保險公估人承擔過錯賠償責任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2021-01-06最高法院出臺司法解釋規范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審理內容是什么
2021-01-03某保險公司訴黃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6開車撞死人保險怎么理賠
2020-11-11保險公司理賠時會查證件的真假嗎
2021-02-28車上責任險案例
2020-11-21交錢不等于保險 “既往病史”成理賠之痛
2020-12-12交通事故誤工費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1-26保險受益人指定和法定有什么區別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