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競業禁止主體
法律關系主體是指競業禁止的權利義務主體。競業禁止的權利主體是指掌握商業秘密并享有商業秘密所有權或其他權益的單位、個人或其他法人、企業事業單位,如工商企業,競業禁止義務主體是指對工商企業、科學研究機構的商業秘密負有保密或者其他義務的公民或者其他組織,伙伴關系組織或個人。不同的國家對競業禁止有不同的規定。結合中國法律實踐,中國的競業禁止主體可以包括:
1自然人
特定自然人可能因其工作關系接觸到公司或企業的商業秘密或商業信息,主要包括:公司決策者(包括董事、經理、股東和合伙人)、秘書、財務人員、高級研究和技術開發人員、關鍵崗位技術人員、檔案保管員、市場策劃和營銷人員、公共關系人員、,但是,在上述人員中,如果上述人員是由于本單位不注意保護其商業秘密,而不是由于其工作關系而知悉企業商業秘密的,它們不能成為競業禁止關系的主體。由此導致的商業秘密泄露不受法律保護,超出員工利益范圍
2法人、合伙企業和其他組織
II對象
禁止商業沖突法律關系對象即,受競業禁止保護的商業秘密,包括:
2.1權利人的利益
2.1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2.1競業禁止的目的不僅僅是保護商業秘密,但也要防止工人隨意轉崗到競爭性企業,或直接經營與原企業相同或類似的業務,造成原企業的不良經營。為保護原企業商業秘密,防止職工惡意泄露企業商業秘密,防止惡性同業競爭,法律直接規定或允許雙方同意,雇員在受雇期間和辭職后的一段時間內不得從事與原企業經營項目相同或類似的業務。一些規定禁止競爭的國家還允許企業和員工約定,在合同期內,負有保護商業秘密義務的員工不得擅自終止勞動合同。這是為了保護企業的人權,減少員工的不當行為,減少不公平競爭。3債權人的經濟利益這里,債權人的經濟利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職工違反競業禁止義務給債權人造成的經濟損失;第二,債權人以外的第三人違反與債權人的合同關系,進行競爭行為,給債權人帶來損失。由于地位不同,法律對這兩類主體的規定略有不同
2.2社會經濟秩序
違反競業禁止義務將侵犯權利人的商業秘密專有權,給權利人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同時,也會導致商業道德的腐敗,擾亂市場秩序,破壞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由此可見,競業禁止法律關系的客體不僅是權利人的私有財產利益,而且是社會的公共利益,主要是社會經濟秩序。在中國立法中,侵犯商業秘密罪是在刑法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規定的,而不是在第五章“侵犯財產罪”中規定的,這表明中國立法認為商業秘密不僅僅是財產權,還包括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共經濟秩序。當然,作為一項民事法律制度,競業禁止主要保護私人經濟利益,但我們不能忽視競業禁止關系客體的含義,即,競業禁止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由于權利和義務是相對的,競業禁止主要表現為對義務主體的限制。我認為,競業禁止義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董事和經理的競業禁止義務
3.1 1關于股東和合伙人的規定
我國《公司法》只規定了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兩種形式,而有限責任公司是由董事經營的,因此沒有必要規定股東的競業禁止義務,但國外立法關于股東競業禁止義務的規定值得我們借鑒。2《董事和經理條例》
董事和經理的競業禁止義務源于董事和經理的忠實義務。從根本上說,董事和經理的權利和義務是由他們與公司的關系引起的。在這方面,兩大法系采用了不同的理論。一是英美法系的信托理論和代理理論。英美法系的信托理論認為,董事和經理是公司財產的受托人,并在此基礎上闡述了董事和經理義務的本質。代理經理理論認為,董事和經理作為代理人,與自己的公司存在信任關系。董事、經理的義務應當按照代理的法定原則予以說明。無論董事或經理被視為受托人還是代理人,其義務的基本內容都是相同的:一是注意義務,二是忠實義務。二是大陸法系的委任理論。該理論認為,公司與其董事、經理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委任關系。就公司與董事、經理的委任關系而言,委托人是公司,受托人是董事、經理,委任的對象是公司財產的管理和經營。本委任關系僅根據股東大會選舉決議和董事、經理的承諾建立。在中國,,一般認為,“引用委任關系來解釋公司與董事和經理之間的關系更符合中國人的習慣和傳統”
3.2關于普通員工的規定
董事和經理的競業禁止義務基于法律規定的直接規定,公司通常通過與普通員工簽訂競業禁止合同或其他合同中的競業禁止條款,禁止員工以任何形式受雇于與其所在單位或原單位競爭的企業。一些學者認為,此類合同或條款違反了中國憲法賦予公民的勞動權利和勞動法賦予勞動者的平等就業和職業選擇權,應視為無效合同或條款。其他學者認為,此類合同或條款是防止企業商業秘密泄露的有力武器,其法律效力應得到確認。筆者認為,此類合同或條款的有效性應在規范此類合同或條款合理性的前提下予以確認
3.3代理交易商的競業禁止義務
代理交易商是為商業活動和交易提供代理和媒體服務的商人其他商人。代理管理業務以代理管理為行業,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具有獨立地位。為了避免代理人利用自身優勢從事損害權利人利益的競爭行為,有必要為其設定競業禁止義務。例如,中國關于禁止代理業務競爭的規定分散在一些法律法規中,如《專利代理條例》第20條和《商標法實施細則》第25條。仍然沒有統一的規定。日本商法第48條規定,“代理人未經自身許可,不得在自己的業務范圍內為自己或第三人進行交易,也不得為相同的業務目的擔任公司的無限責任股東或董事。”應比照適用于代理人違反pr的情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可以勞動仲裁嗎
2020-11-11全款買二套房有什么規定
2020-11-14涉外離婚到哪兒去起訴
2021-03-03法律是如何規定拘役的
2020-12-22公司法司法解釋二基金公司破產
2020-12-23社區戒毒的決定主體
2020-11-20轉賬支票背書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1-03-06共享單車用戶訂立合同時應注意的事項
2021-01-18退休人員喪葬費領取程序有哪些
2021-02-03保險合同應當包括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94S店延遲交車怎么賠償
2020-12-30擅自轉讓保險車輛 發生事故無權索賠
2021-02-21保險合同期限屆滿或履行完畢是指什么
2021-03-24保險公司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1-03-23中國保監會關于2005年下半年保險代理從業人員資格考試有關事項的
2020-12-21分析旅行社責任保險案例
2020-11-27當事人在代理關系案件中如何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15“雙保險”不等于“雙賠付”
2021-03-25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續期)合同怎么寫
2020-11-09棚戶區模擬拆遷可以拒絕嗎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