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使合同解除權的程序
解除權,包括法定解除權和約定解除權,在性質上都屬于形成權。享有解除權的當事人一方將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送達到合同另一方當事人,就能發生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而無須對方當事人的同意。
也就是說,解除權的行使,應當向對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不需要其他方式輔助,即可發生合同解除的效力。當事人一方行使解除權,應當通知對方,對方有異議權。如果當事人就解除權問題發生爭議,可以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
解除權的行使,具體應當遵循下列程序:
(1)解除權的行使應當符合法律規定的程序。只有出現了合同規定的條件和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一方才有權通知對方解除合同。
(2)解除合同應當通知對方當事人,通知到達對方當事人時生效。當事人在作出解除合同的通知以后,不得隨意撤銷。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至于通知的形式,我國法律沒有特別的要求。
(3)解除權的行使必須及時。如果當事人約定了或者法律規定了解除權行使期限的,解除權必須在約定的或者法定的期限內行使。如果既沒有約定的期限也沒有法定的期限,不享有解除權的一方有權催告解除權人在合理期限內行使解除權,合理期限的經過將導致解除權消滅。當然,如果當事人對催告的合理期限有異議的,應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定。
(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了解除合同應辦理批準、登記手續的,應依照其規定,否則不發生解除合同的效力。
二、合同解除的法定事由有哪些
(1)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例如地震、火災等自然現象以及戰爭等社會現象。當然并非出現不可抗力就會導致合同解除,只有在不可抗力影響到合同目的的實現時,才能導致合同解除。
(2)預期違約。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的行為。
(3)遲延履行。遲延履行是指已屆履行期而能給付的債務,因可歸責于債務人的事由而未為給付所發生的遲延。然而,并非債務人的遲延履行行為必然帶來合同解除的后果,只有當“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債權人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內債務人仍未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始得解除合同。
(4)其他違約行為。如完全不能履行、不適當履行、部分履行等也可能導致合同解除。當然,這是以債務人的違約行為構成根本違約或者造成合同目的落空為前提的。
(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合同解除權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合同解除權行使的程序有應當通知對方當事人,通知到達對方當事人時生效,并且在行使的時候應當及時行使這項權利。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輕傷案件找個律師收費方式有哪些
2021-01-11非法集資公司高管會認定為犯罪嗎
2021-01-14訴前調解要注意什么
2021-01-30未盡贍養義務有什么后果
2021-02-07民間借貸到期后訴訟時效多長時間
2021-02-28單位過錯造成員工自殺如何賠償
2021-01-16顧客如果喝醉酒在超市摔倒,誰來擔責
2020-12-24大學生在校外自殺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08先試用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可以嗎
2020-11-27公司結業不按照勞動法賠償怎么辦
2020-12-04勞動保護費的支付標準是什么,如何保護未成年工
2021-01-21農民工意外死亡最少獲賠額為多少?
2021-02-26口頭辭職合不合法
2020-11-09為何高管人員勞動爭議訴求難以得到法院支持
2020-12-23意外事故包括哪些
2021-03-17意外傷害保險的免責范圍有哪些
2021-03-19未續簽合同怎么交保險
2021-01-28探析保險合同之不可抗辯條款
2021-02-22車主變更保險合同未改保險賠償案例
2021-01-12火災原因不明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