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離婚對方讓探視孩子不讓帶走孩子是否合理?
合理,在探視孩子的時候,本來就不能不經過對方的同意直接帶走孩子。
《婚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
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零至三周歲的幼兒,該階段的幼兒身體、智力等諸方面受環境的影響較大,無生活自理能力,如果適用逗留性探望方式,可能會因環境經常變化而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因此該年齡段適用探望性探望較為適宜。
二、探視權的相關規定
婚后又再婚并不影響子女父母的身份,因此還享有探望權,具體來說:
第一,這一規定明確了沒有直接撫養孩子的父親或母親一方有探望孩子的權利。夫妻離婚后,關于孩子撫養方式一般采取固定一方直接撫養,另一方支付撫養費的方式,沒有撫養孩子的一方有探視孩子的權利。當然,如果離婚時雙方當事人關于孩子撫養約定為輪流直接撫養,那么這種規定也會隨著輪流撫養孩子發生變化。
第二,這一規定將對于孩子的探視是作為權利規定的,不是作為義務規定的。對于孩子的成長,沒有直接撫養的一方的探望,能夠在孩子心理上給與一定的心理、精神撫慰,但是,人的心理成長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并不能一概而論探視是必須的。相比較而言,孩子成長所需要的物質生活需要才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法律規定了離婚后沒有直接撫養孩子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這是一種義務,而沒有將探望權規定為義務。作為權利規定的后果,權利人可以對權利作出處分,也就是可以選擇探望,也可以選擇不探望;可以選擇探望的方式、時間、頻率等。
第三,法律將探視權規定為直接撫養孩子一方的協助義務。這一規定一層是直接撫養孩子一方是探望權的義務主體,有權利主體必有義務主體。二是這個義務內容是“協助”,并不是探望權的全部,協助義務是一個相對較軟的義務,不會給直接撫養孩子一方增加負擔。
很多人其實只是在探望孩子的過程當中,把孩子帶出去和孩子簡單的相處一會兒,然后還會把孩子給送回來的,但是有些人就不允許對方這樣做,探視也只是短暫性的讓當事人看看孩子而已,這樣的做法談不上不合理,但是可能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成長。
關于離婚后孩子的探視權有哪些法律規定
離異如何剝奪對方探視權?
關于探視權在法律上是怎么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主治醫師要賠償嗎
2021-03-08不接受公司安排可以勞動仲裁嗎
2021-03-01產品本身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2021-03-25傷殘鑒定程序怎么辦理?
2020-12-17民事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1-16政府單位非法招工如何處罰
2021-01-02法律中規定的合同保全措施有哪些
2021-01-27精神病人能繼承遺產嗎
2020-11-26財產損失多少才能立案
2020-12-21老師打傷學生學校承擔什么責任嗎
2021-01-02怎么約定商業秘密
2021-03-05兩年勞動合同的試用期是多久
2021-01-13解除勞動合同最多賠償多少個月
2021-03-03意外傷害賠償案例分析
2021-03-07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
2020-12-14飛機延誤酒店怎么處理,飛機延誤無法按時入住酒店怎么辦
2021-01-16貿易保險之貨物運輸保險涉及的風險
2020-11-19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中的保險利益
2020-11-12保險公估人按公估方與委托方不同的分類是怎樣的
2021-01-18什么是保險合同終止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