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害名譽權構成的要件是怎樣的
1、行為人有主觀過錯
行為人是否具有主觀過錯,應當以一個“誠信謹慎之人”在相同情況下須盡到的注意義務為主要標準,并結合加害人的身份地位、發布內容、認知能力、事后表現等自身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2、行為人的行為違法
誹謗行為是指向第三人傳播不利于特定人或特定人群名譽的虛假事實或者以他人傳播的虛假事實為依據進行不利于特定人或特定人群名譽的不當評論而足以致使該特定人或特定人群社會評價降低的民事侵權行為。傳播的內容可以是“事實陳述”或“意見表達”,傳播的方式可以口頭或書面形式。認定是否存在誹謗行為,應當查明該事實、評論是否客觀、真實,這就需要當事人進行舉證予以證明。
侮辱行為是指采用暴力或言語等方式欺辱特定人或特定人群,足以貶損該特定人或特定人群人格或尊嚴的民事侵權行為。認定是否存在侮辱行為,應當查明該言論是否存在暴利性或貶損性言論。應當強調的是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今天,一些詞語的性質、含義因為互聯網而發生了一些改變,在審查中應當結合時代特點、網絡用語習慣進行綜合判斷。
3、要有名譽權損害事實
在衡量名譽權是否受損時,應主要判斷權利人的社會評價在侵權行為發生后是否降低。對于公民個人來說,公民的社會評價降低主要體現在公民人格諸如品格、道德的評價;對于法人來說,法人的社會評價主要體現在法人向社會提供的產品、服務上,具體考量的因素包括顧客對其產品或服務的評價、公司的整體聲譽與形象、客流量或經營性收入等
4、存在因果關系
如上所述,根據案件事實以及證據能夠證實行為人故意或者過失實施了違法行為,行為具體、直接的指向了受害人,并且造成了受害人名譽權的損失導致其社會評價降低,則可以認定行為人的行為與受害人名譽權的損失具有因果關系。
二、名譽侵權怎么賠償
1、精神損害賠償
名譽侵權通常很難直接造成經濟方面的損失,但會對受害人的精神造成很大的影響。在人云亦云,網絡傳播速度極快的年代,誹謗造成的影響無法預計。
對于受害人名譽利益損害可以通過判令侵權人采取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的適當措施予以救濟,但當采取這些措施不足以完全恢復受害人的名譽時,就應當把名譽利益損害納入精神損害賠償的范疇。
根據有關司法解釋,只有當侵害名譽權行為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后果的,受害人才有權請求精神撫慰金賠償。對于賠償數額,應綜合考慮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侵權人獲利的情況、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以及受訴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予以確定。根據我國現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法人名譽權受到侵害,不能要求精神撫慰金賠償。
2、財產損害賠償
名譽權是人身權利,一般不會有財產利益,但名譽權會直接影響權利人的財產獲得,因此名譽受損也會造成財產損失。如公民因遭受名譽的毀損而喪失某種工作的機會,法人因名譽毀損而遭受財產的重大損失。
財產損害既包括現有財產的損失,也包括可得利益的喪失,只要是侵害名譽權所引起的后果,侵權人就應當全部賠償。并且受害人的恢復名譽而產生的費和支出,也屬于財產損害的范圍。
不管是名譽權還是榮譽權,這其實都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同時也是不允許他人侵犯的權利。在判定是否屬于名譽侵權的時候,需要結合上述四方面進行分析考慮,也就是說有些時候即使在公共場合,有散播他人不好的言論,但實際并未給對方名譽造成什么損失,這樣的情況下也有可能不會認定是對名譽權的侵犯。
新聞報道侵犯他人名譽權
侵犯名譽權責任承擔是怎樣的
侵犯名譽權精神賠償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合同協議書怎樣寫
2021-03-14股份有限公司的特點是什么
2021-03-162020年撫養費標準多少
2020-12-18遺贈扶養協議公證常識
2020-12-02母親能追要多年的贍養費嗎
2020-12-14事故認定書如何要求重新認定
2020-11-28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可以代領嗎
2021-03-15爭議存在時是否可暫緩履行合同
2020-11-25用人單位未及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損害賠償及計算
2021-01-21哺乳期可以協商一致解除合同嗎
2020-12-13酒店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2-16勞動糾紛處理的相關程序有哪些
2020-11-18人壽保險的理賠和糾紛解決
2020-11-17定期人壽保險的內容有哪些
2020-12-29海洋貨物運輸保險索賠期限
2021-01-18重復保險的司法認定
2021-01-16保險公司未盡告知義務難免責
2021-01-20土地承包的合同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29農村對預留機動地的處理辦法
2021-03-16修建高速鐵路,拆遷紅線是多少米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