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殺人與故意傷害是生活中經常發生的情形,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都是我國刑法中比較常見的罪名。日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故意傷害致死和故意殺人未致死的情況,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對案件性質的定性,即該行為是應該定性為故意傷害罪還是故意殺人罪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按照刑法的規定,故意傷害罪與故意殺人罪的定罪量刑的標準都不一樣。因此,弄清楚二者的界限有利于司法實踐中的司法公正。
故意傷害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體權,故意殺人罪一般較易區分,侵害的是他人生命權。
區別故意殺人罪同故意傷害罪的關鍵,就在于兩罪犯罪故意內容不同。故意殺人罪的故意內容是剝奪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而故意傷害罪的故意內容只是要損害他人身體,并不是剝奪他人的生命。即使傷害行為客觀上造成被害人的死亡,也往往是由于行為時出現未曾料到的原因而致打擊方向出現偏差,或因傷勢過重等情況而引起。行為人對這種死亡后果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完全是出于過失。因此,不能將故意傷害致死同故意殺人等同。同樣,也不能將殺人未遂同故意傷害混為一談。對于故意殺人未遂來說,沒有將人殺死,并非由于行為人主觀上不愿作為,而是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不能作為。被害人沒有死亡是出于意料之外,完全違背其主觀意愿的。而在故意傷害情況下,被害人沒有死亡,完全是在行為人的意料之中
判斷犯罪人主觀故意內容、不能單憑口供,或僅根據某事實就下結論,而應在調查研究基礎上,全面分析案情。根據發案原因、行為發展過程、犯罪工具、行兇手段、打擊部位、打擊強度、行兇情節、作案時間、地點、環境、犯罪人與被害人平時關系、致人死亡或未死亡的原因、犯罪分子一貫表現和犯罪后的態度等,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對于那些目無法紀、逞勝好強、動輒行兇、不計后果一類的侵害人身權利的行為,盡管犯罪人與被害人之間往往沒有利害關系,犯罪人主觀上也沒有明確的殺人動機和日的,但行為人在行兇時,對行為可能造成的后果抱漠不關心的態度。所以,應按行為客觀造成的實際損害的性質來確定危害行為的性質。致人死亡的,就構成間接故意殺人罪;損害他人身體的,就構成故意傷害罪
區分故意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既遂、故意傷害與故意殺人未遂的界限,關鍵是要查明行為人故意的內容。如果行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死亡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結果的發生,即使沒有造成死亡結果,應定故意殺人罪,如果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傷害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傷害結果的發生,即使由于傷勢過重,出乎其意外地導致死亡的應定故意傷害罪。故意內容問題屬于主觀思維意識范疇。主觀意識支配、制約客觀行為;客觀行為反映主觀意識、檢驗主觀意識。因此,要正確判定故意的具體內容,必須全面綜合、分析案件的各種事實情況。不能簡單地根據某一事實做結論。
注意事項
就一般情況講,兩罪并不難區分,但在碰遇故意殺人未遂造成傷害或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兩種情況時,二罪易混淆。要把握二罪的主要區別在于行為人是否以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為故意內容。如果行為人無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傷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觀上行為導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傷害罪致死認定; 如果行為人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為沒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也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司法實踐中,要認定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傷害還是殺人,應遵循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實,從行為人與被害人的關系,案件的起因、過程、結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擊的部位、強度、作案的時間、地點、環境條件、行為人作案前后的表現等方面入手,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律霸小編為您整理這篇文章,希望能更好的幫助您了解關于區分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界限的法律知識,歡迎瀏覽。
故意傷害罪量刑及賠償 ?
如何構成故意傷害罪?
犯故意殺人罪如何判刑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站未經允許提供下載違法嗎
2020-11-25緩刑期間能學駕駛嗎
2021-01-09央視曝銀行卡黑市,銀行卡被盜怎么維權
2021-01-25普通合伙企業的退出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2-23探望權糾紛如何處理,探望權糾紛怎么執行
2020-11-26我國關于遺產繼承稅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12侵權損害賠償怎么計算
2021-01-12倒車輕微碰撞算是肇事嗎
2021-01-29倉儲合同倉單能不能質押
2021-01-26業主委員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和登記手續
2021-01-22員工的試用期工資是多少
2020-11-10患病職工合同期已滿可以終止勞動合同嗎
2020-11-171年合同幾個月實習期
2021-01-25人壽保險是如何進行理賠的
2020-12-22飛機延誤2小時有賠償嗎
2021-01-19房屋保險中的分類有幾種
2020-11-27人身保險合同的成立
2021-03-18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恢復是怎樣的
2020-11-12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及保險代位求償權的案例分析
2021-01-17非直系親屬關系可以買保險嗎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