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定精神病人行為能力
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在訴訟過程中,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不能行使訴訟權利的,為無訴訟能力。
2、控告人、檢舉人、證人等提供不符合事實的證言,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缺乏對客觀事實的理解力或判斷力的,為無作證能力。
3、被鑒定人是女性,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在她的性不可侵犯權遭到侵害時,對自身所受的侵害或嚴重后果缺乏實質理解能力的,為無自我防衛能力。
4、被鑒定人在服刑、勞動教養或者被裁決受治安處罰中,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嚴重的精神活動障礙,致使其無辨認能力或控制能力,為無服刑、受勞動教養能力或者無受處罰能力。
在當時醫學不發達的時代,人們對精神病的判斷往往局限于這樣的觀念:精神病人就是指完全喪失了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人,否則,就不是精神病人。因此,不認為精神病人與正常人之間存在一種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然而,科學的發展使人們逐漸認識到,簡單地把精神病人劃分為完全刑事責任能力者和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者是不科學的。
刑事責任能力和刑事訴訟行為能力是性質不同的兩個概念,其功能也不相同,不應簡單的以責任能力鑒定代替訴訟行為能力鑒定。刑事被告人的訴訟行為能力,是指被告人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在刑事訴訟中所處的法律地位,并在意識力和意志力的支配下自覺地行使法律賦予的訴訟權利和其他訴訟行為的能力。他主要受由感知、記憶和表述等三種具體能力所構成。受精神疾病的影響,精神病人的訴訟行為能力會不同程度的遭受損害。限制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的訴訟行為能力不影響其承擔刑事責任的實體問題,而僅影響如何追究其刑事責任的程序問題。當其在訴訟階段被判定為限制訴訟行為能力時,應視案件的具體情況而決定訴訟程序進行與否:無須憑借被告人供述,已有充分確實的證據證明案件事實的,可以繼續進行訴訟;沒有其他充分確實的證據,而有賴被告人供述證實案件事實的,應中止訴訟,并待條件具備時恢復訴訟。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精神病人是沒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的,所以精神病人的監護人或者是醫療機構應當把對方控制在自己的活動范圍之內,這樣就可以減少其他人受傷的幾率,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需要找律師咨詢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約定時間內未付款能否解除合同
2020-11-22兩個公司成為采購供應商的形式是什么
2021-02-10嵌入式軟件能否申請著作權
2021-03-14個人作品著作權保護期限
2021-01-05擔保公司和反擔保人指什么
2021-03-06改裝車違法嗎,改裝后要怎么過年檢
2021-02-25無產權證的房屋能否抵押擔保
2021-03-25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立條件有哪些
2020-12-06離婚房產確權訴訟需要被告到場嗎
2021-03-22房屋所有人可以為他人設立居住權嗎
2021-03-22首套住房能沒收嗎
2021-02-22公司倒閉勞務外包工有賠償嗎
2021-02-08被辭退還扣工資嗎
2020-11-29對于產品責任及產品責任法你了解多少
2021-03-25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是怎么樣的
2021-01-05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
2020-12-16個人意外保險最多理賠多少
2020-12-21保險理賠的程序包括
2021-02-26保險公司管理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22責任保險賠償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