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過錯責任能否減免國家賠償責任
國家賠償案件中第三人過錯責任表現為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施違法行為時,受害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實施民事侵權行為,二者對損害的發生均有過錯。對此,可否減免國家賠償責任應分別以下幾種情況而定:對致害結果,第三人過錯是直接原因,違法行政行為或司法行為是間接原因。一般是第三人實施侵權行為,而負有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不作為,造成受害人合法權益受損。該類案件處理應適用救濟窮盡原則,即只有受害人向第三人無法求償時或無法完全得到賠償時,國家才承擔賠償責任。
對致害結果,違法行政行為或司法行為是直接原因,第三人過錯是間接原因。由于第三人提供虛假信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造成受害人合法權益損害。提供虛假信息主要表現為誣陷、作偽證、錯告或檢舉失實、錯誤指認等幾種形式,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并未對第三人提供的虛假信息作出正確判斷,導致損害發生。
(1)行政賠償中的第三人過錯。在行政執法中,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證據必須充分,在第三人誣陷、作偽證、錯告或檢舉失實、錯誤指認等情況下,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未對第三人提供的虛假信息查證屬實,作出事實不清的行政行為,顯屬違法。故國家不可免除賠償責任。
(2)刑事賠償中的第三人過錯。因第三人過錯發生的刑事錯案,主要包括錯拘、錯捕、錯判。公安機關對沒有犯罪事實、也沒有重大犯罪的嫌疑人實施拘留,即使是第三人過錯造成的,但由于公安機關把關不嚴,拘留了不符合拘留條件的人,故國家應負賠償責任;檢察機關在有證據證明犯罪事實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情況下才能對其作出逮捕決定,若以第三人不實的證據作出,顯屬違法行使職權,國家應負賠償責任;審判機關對被告人作出有罪判決必須“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達不到該法定要求,行為即為違法,國家應負賠償責任。
對致害結果,違法行政或司法者及第三人過錯均為直接原因。盡管違法行政或司法行為與第三人的致害行為對損害結果都有“原因力”,但行為性質不同,前者是職務侵權,后者是民事侵權,由于私人無法具有職務侵權的外表,故不能構成共同侵權,只能形成責任競合。責任競合時,國家先行承擔責任就代替了民事主體的責任,由于國家無追償權,勢必增加國家負擔。在這種情況下,職務侵權主體與民事侵權主體不能相互承擔連帶責任,應分清責任,分別賠償。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國人委托國內律師的手續
2021-01-14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021-02-13涉外婚姻辦理結婚證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11未取得產權的集資房離婚怎么分
2020-11-20工程勞務合同家屬終止有效嗎
2021-01-25不批準年假強休算曠工嗎
2020-12-12勞務派遣合同的必備條款
2020-12-05員工主動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2-28為何高管人員勞動爭議訴求難以得到法院支持
2020-12-23勞動爭議是否可以工資結算了再申請
2021-02-24保險公司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03房屋火災屬于意外險嗎
2020-12-04產品責任糾紛如何進行歸責
2020-11-27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一)
2020-11-27推進保險業 依法攻陷消費者心理陰影
2020-11-16無證駕駛免賠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聲明
2020-11-1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有什么內容
2020-11-29建筑承包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1-01-27山西省完善土地承包責任制的試行辦法
2021-01-21土地流轉合同怎么填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