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業法律風險
一、企業法律風險的概念
“企業法律風險”是指企業預期與未來實際結果發生差異,而導致企業必須承擔法律責任,并因此給企業造成損害的可能性。
當企業違反了法律,或者行為不符合法律規范,或者缺乏防范意識,都會產生法律風險。
二、企業法律風險的分類
企業法律風險存在于企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和各項業務活動中,存在于企業從設立到終止的全過程。根據引發法律風險的因素來源,可以分為外部環境法律風險和企業內部法律風險。
所謂外部環境法律風險,是指由于企業以外的社會環境、法律環境、政策環境等因素引發的法律風險。包括立法不完備,執法不公正,合同相對人失信、違約、欺詐等。由于引發因素不是企業所能夠控制的,因而企業不能從根本上杜絕外部環境法律風險的發生。
所謂企業內部法律風險,是指企業戰略決策、內部管控、經營行為、經營決策等因素引發的法律風險。表現為企業自身法律意識淡薄,未設置較為完備的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對法律環境認知不夠,經營決策欠考慮法律因素,甚至違法經營等。
目前企業法律風險防范中問題存在的根源在于企業的全面風險管理與法律環境變化之間存在著差距,由于引發因素是企業自身能夠掌握控制的,所以企業內部法律風險是防范的重點。
三、企業法律風險的表現
(一)人力資源管理法律風險
與人力資源有關的主要是勞動合同法、勞動法以及國務院制定的相關行政法規及部門規章。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過程各個環節中,從招聘開始,面試、錄用、使用、簽訂勞動合同、員工的待遇問題直至員工離職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相關的勞動法律法規的約束,企業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為都有可能給企業帶來勞資糾紛,給企業造成不良影響,且這個問題處置不慎將會引發社會矛盾,
近年來勞資糾紛案件統計數量不斷上升,并出現勞資糾紛“升級版”——群體性事件。勞動者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
企業對員工管理不善,更多的是員工侵犯企業利益:員工浪費企業財產,損害企業名聲、盜取企業知識產權、帶走企業多年開發的客戶和市場等等將限制企業的發展。
(二)合同風險
風險:指在合同訂立、生效、履行、變更和轉讓、終止及違約責任的確定過程中,合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利益損害或損失的可能性。
合同法律風險是企業法律風險的重點。因為市場經濟也是契約經濟,合作雙方中的任意一方無論主觀或客觀因素最終導致合同發生變化,且這種變化使一方當事人利益受到威脅時,風險已經降臨。
合同作為一種實現合同當事人利益的手段或者工具,具有動態性,雙方當事人通過合同確定的權利義務的履行,最終需要確定某種財產關系或者與財產關系相關的狀態的變化,得到一種靜態財產歸屬或類似的歸屬關系。最終的靜態歸屬過程中,可能有各種因素影響最終歸屬關系的視線,當合同利益的取得或者實現出現障礙,一種根源于合同利益的損失風險就展現出來。
(三)公司設立和并購風險
在設立企業的過程中,企業的發起人是否對擬設立的企業進行充分的法律設計,是否對企業設立過程有了充分的認識和計劃,是否完全履行了設立企業的義務,以及發起人本人是否具有相應的法律資格,這些都直接關系到擬設立企業能否具有一個合法、規范、良好的設立過程。
企業并購法律風險:并購是兼并與收購的總稱。從法律風險的角度看,企業收購并沒有改變原企業的資產狀態,對被收購方而言法律風險并沒有變化。因此,企業并購的法律風險主要表現在企業兼并中。企業兼并涉及企業法、競爭法、稅收法、知識產權法等法律法規,且操作復雜,對社會影響較大,隱蔽性的法律風險較高。近年來國內外著名企業在并購重組中因對法律風險的預期不足而導致損失的案例層出不窮,
(四)財稅風險:
指企業的涉稅行為因為沒能正確有效遵守稅收法規而導致企業未來利益的可能損失或不利的法律后果,具體表現為企業涉稅行為影響納稅準確性的不確定因素,結果就是企業多交了稅或少交了稅,或者因為涉稅行為而承擔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五)程序風險。
1、法律程序。程序風險方面,企業在小的事情上可以“先上車后買票”,但是大事情一定要“先買票后上車”。不要以為自己跟縣委書記是朋友就可以忽視程序風險,把全部身家搭進去。官員不可不交,不可深交。要知道:第一,縣委書記隨時可能被雙規;第二,縣委書記隨時可能被提拔;第三,縣委書記隨時可能有更貼心的朋友。
2、產業政策。有時政策變更也會轉化為法律風險。
3、企業的規章制度。企業各項經營管理程序要健全,有沒有完善的規章制度,決定了生產中發生爆炸時企業老總用不用坐牢。
(六)產業和技術風險。
任何產業都有技術和商業機密。企業不重視技術、知識產權、商標、專利等方面的風險,是很危險的。往往就會發生一不小心購買到已過專利保護期的技術,或是利用專利技術制造產品導致侵權的事情。很多企業都遭遇過商標糾紛,企業商標用了很多年,突然被人家搶去注冊了。
知識產權法律風險:知識產權是蘊涵創造力和智慧結晶的成果,其客體是一種非物質形態的特殊財產,要求相關法律給予特別規定。多數企業沒有意識到或沒有關注知識產權的深入保護,從法律風險的解決成本看,避免他人制造侵權產品,比事后索賠更為經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黑中介常見騙局有哪些
2021-01-22征地政策征地流程征地補償
2021-02-18商標注冊中共同申請的代表人應如何確定
2021-02-02阻止專利實施是否屬于侵權
2020-11-22合同雙方蓋章但還沒生效可以作廢嗎
2021-01-08合同債務常見風險有哪些
2021-03-08軍婚起訴離婚的程序
2021-03-18長沙市住房公積金最低標準是什么
2021-02-07分包給勞務隊屬于違法分包嗎
2021-02-23遣散員工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3-09試用期內競業限制協議生效嗎
2021-02-27干活慢會被辭退嗎
2020-11-29人壽保險理賠時效是多長,人壽保險理賠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1-01-29人身意外險理賠流程是什么
2021-03-12人身保險合同主要采取的限制是怎么樣的
2020-11-08保險合同不能解除的條件
2020-11-16保險合同標的是什么
2021-03-17保險賠償糾紛多,如何有效的解決保險賠償糾紛
2021-02-10機動車損失保險的證明材料
2021-01-05空運保險合同的條款有哪些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