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見代理
這種類型是本人自己的行為表示授予他人代理權,或知道他人愿為其代理人而本人不作否認表示,從而須對之負授權人責任的表見代理。但相對人明知其無代理權或者可得而知者,不在此限。具體表現在:
(1)被代理人以直接或間接的意思表示即對表面現象有積極作為的主觀態度。
①如以書面或口頭方式直接或間接向特定的或不特定的第三人表示以他人為代理人,但事實上并未授權。
②本人將其有代理權證明意義的文書印鑒交與他人,他人憑此證明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
(2)被代理人對授權表面持消極不作為的態度,即被代理人知道他人以自己的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
(3)允許他人掛靠經營,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實踐中,有些單位為獲取微量的經濟利益,擅自允許某些未經工商注冊、登記的企業使用自己的印章、賬戶、企業名稱對外從事經營活動,從中收取管理費或手續費。
(4)允許他人作為自己的分支機構進行民事活動。一些單位允許其他單位或個人以自己的“分公司”、“分廠”的名義進行業務往來,善意相對人以此認為該“分公司”、“分廠”具有代理權,并與之進行民事活動。
(5)聯營活動所出現的表見代理。此種情形常發生在隱名聯營中,是對聯營內部的一種法律關系,而對外則是明顯一方承擔民事責任。
(6)租賃期、承包期滿后,租賃方、承包方繼續以原來的身份從事民事活動時,如期滿后出租方、發包方對租賃方、承包方的行為聽之任之,未采取必要的措施,亦應構成表見代理。
一、表見代理的類型
1.因表示行為而產生授權表面現象之表見代理
這種類型是本人自己的行為表示授予他人代理權,或知道他人愿為其代理人而本人不作否認表示,從而須對之負授權人責任的表見代理。但相對人明知其無代理權或者可得而知者,不在此限。具體表現在:
(1)被代理人以直接或間接的意思表示即對表面現象有積極作為的主觀態度。
①如以書面或口頭方式直接或間接向特定的或不特定的第三人表示以他人為代理人,但事實上并未授權。
②本人將其有代理權證明意義的文書印鑒交與他人,他人憑此證明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
(2)被代理人對授權表面持消極不作為的態度,即被代理人知道他人以自己的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
(3)允許他人掛靠經營,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實踐中,有些單位為獲取微量的經濟利益,擅自允許某些未經工商注冊、登記的企業使用自己的印章、賬戶、企業名稱對外從事經營活動,從中收取管理費或手續費。
(4)允許他人作為自己的分支機構進行民事活動。一些單位允許其他單位或個人以自己的“分公司”、“分廠”的名義進行業務往來,善意相對人以此認為該“分公司”、“分廠”具有代理權,并與之進行民事活動。
(5)聯營活動所出現的表見代理。此種情形常發生在隱名聯營中,是對聯營內部的一種法律關系,而對外則是明顯一方承擔民事責任。
(6)租賃期、承包期滿后,租賃方、承包方繼續以原來的身份從事民事活動時,如期滿后出租方、發包方對租賃方、承包方的行為聽之任之,未采取必要的措施,亦應構成表見代理。
2.因越權行為而產生的授權表象之表見代理
這種類型的行為人原有某種代理權,但其超越代理權進行活動,行為人本身屬無權代理。多發生在外部授權而內部限縮場合。審判實踐中越權現象有:(1)本人授權不明,所謂授權不明是指授權不具體,依授權書的文義,對代理權限可作或大或小的解釋。多為被代理人有過失,被代理人應對授權不明的后果承擔責任。(2)有限制的代理權,是指本人對代理人原有或應有的真實代理權加以限制,卻未在授權書中說明。
3.因行為延續而產生的授權表象之表見代理
這種類型是指代理權終止后的活動構成表見代理的情形。行為人本來具有代理權,但因代理權被撤回或其他原因而消滅,如果第三人對該假象無過失,仍與代理人進行的法律行為即構成表見代理。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有:(1)代理人權利消滅后代理人仍實施無權代理的行為。(2)直接向特定的第三人表示授權的,代理權消滅后未直接通知第三人。(3)以公告方式向不特定的第三人授權時,未以同樣的方式公告代理權的消滅。
二、表見代理的法律責任
表見代理涉及三方當事人即被代理人、代理人及相對人,兩種關系即被代理人與代理人之間內部關系,被代理人與相對人,相對人與代理人之間的外部關系。由于內部關系與外部關系產生的法律責任應如何承擔,是審判實踐中的落腳點,因此必須對此予以認真對待。
1.本人與第三人的關系
表見代理多為締結合同的行為,因此本人所承擔的后果常表現為合同的履行。假若被代理人確無履約能力,人民法院則應判決其承擔違約責任,賠償第三人因此造成的損失。
審判實踐中,一些法院在處理此類案件時,將代理人與被代理人共同列為訴訟主體,筆者認為,若人民法院認為行為人的行為已構成表見代理,則應由被代理人承擔法律后果,而不應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共同向相對人承擔責任,否則就混淆了表見代理的法律概念。
2.本人與代理人之間的關系應屬責任賠償關系
在表見代理中,本人與無權代理人并沒有對未來的行為預見性的約定,可以說表見代理中的本人在相當程度上承擔了沒有預期的法律責任,因此本人可以向無權代理人請求補救,救濟的原則是應遵循“過錯責任原則”。即有過錯的一方應承擔責任,如雙方均有過錯,按過錯大小分擔責任。如果是本人的授權意思不明確,代理人無過失而為代理行為并構成表見代理,應由被代理人承擔全部責任。
3.代理人與第三人的責任
表見代理既已成立,即構成有效代理關系,代理人與第三人之間不可能產生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代理人的行為后果直接導致本人與第三人履行。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表見代理的特殊之處在于作為一種無效代理卻構成了一定的有效代理關系。這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于被代理人進行了保護,盡管代理行為無效,無效代理人仍然會承擔一定的責任。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房合同補充協議只有一份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1房子是老人的名字動遷怎么辦
2021-03-03產品責任糾紛官司如何打
2020-11-13破壞軍婚罪有何規定
2021-02-07事實婚姻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2020-11-24干活受傷雇主有關系嗎?要賠償嗎
2021-02-22彩禮錢屬于女方個人還是夫妻共同財產
2020-12-30夫妻財產贈與時財產歸誰
2020-12-20十級傷殘能要求贍養費嗎
2021-02-27財產保全必須提供對方賬戶嗎
2020-11-15擔保合同關系能否主張侵權責任
2021-03-01勞動合同寫錯劃掉可以嗎
2021-01-22勞動糾紛多長時間內能去仲裁
2020-11-24在辦保險之前開過三高的藥物,會影響理賠嗎
2020-12-07財產保險合同保險人的主要義務有哪些
2021-02-15在哪些情況下保險責任可以免除
2021-01-22被保險代理人誤導欺騙如何維權
2021-02-08汽車自滑撞死司機保險要不要賠
2021-01-10保險受益權問題研究
2021-03-12稅務代理的種類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