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在刑法理論界似乎已成定局,即成立犯罪中止須是行為人自動停止犯罪。然而,何謂自動?卻是眾說紛紜,有主觀說,限定主觀說,客觀說,折衷說之爭,①至今尚無普遍接受的標準。理論上的爭議反映在司法實踐中,必然帶來判例的極不一致,而此種現象顯然有悖于法治的基本精神。追根溯源,回到各國對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不同立法規定中,或許可以探尋出兩者不同的“法的性格”,即本質區別,以期對司法實踐有所幫助。?在英美法系中,對犯罪中止通常作未遂罪處理,在處罰上也不作任何特別考慮。但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有大約半數的州的刑事制定法允許被告人把非因外來障礙致犯罪未完成的情形作為無罪辯護的理由。在大陸法系中,對于未遂犯多規定得減或必減行為人的刑事責任。但也有例外。如1951年的《保加利亞刑法典》和1919年的《蘇俄刑法指導原則》就規定未遂犯與既遂犯同等處罰。但是,對于中止犯,各國刑法的規定幾乎是一致的,即不是免除其刑,就是減輕其刑。例如日本刑法第43條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而未遂的,可以減輕其刑,但基于自己的意志而中止犯罪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刑罰”。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刑法典第23條第二款規定:“未遂可以比照既遂從輕處罰”。第24條第一款規定:“行為人自動中止犯罪或主動阻止犯罪完成的,不因犯罪未遂而處罰。如該犯罪沒有中止犯的行為也不能完成的,只要行為人主動努力阻止該犯罪完成,應免除其刑罰”。意大利刑法典第56條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分別規定:“未遂犯處罰之程度如下,法定刑為無期徒刑時,未遂犯應處12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他情形,以依本刑減輕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處罰之”,“如果犯罪人自愿中止行為,只有當以完成的行為本身構成其他犯罪時,才處以該行為規定的刑罰”,“如果自愿阻止結果的發生,僅處以犯罪未遂規定的刑罰并減輕三分之一至一半。”?從我國刑法的規定來看,第23條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減輕處罰”。第24條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顯然,我國刑法也同許多國家的刑法一樣,對未遂犯和中止犯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規定。對未遂犯,是“可以”從寬;對中止犯,是“應當”從寬。并且,從寬的內容也差異極大,中止犯至少可以得到減輕的待遇,而未遂犯卻是原則上至多得到減輕的待遇。當然,必須指出的是,各國對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區分方式并不相同:一是把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視為性質完全不同的概念和制度,從定性到處罰均加以嚴格區分;二是在犯罪未遂的概念和制度內將犯罪中止與其他類型的犯罪未遂,主要是普通未遂和不能未遂從處罰上加以區別。然而就其實質,各國對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所指稱的事物,卻是大致相同的。首先,區分方式的不同并不等于內容的不一致,“因己意而停止”的中止與“因障礙而停止”的未遂早已是各國立法界、司法界、學術界達成的共識,其內涵和外延是清楚明晰的。其次,從理論上講,盡管第一種區分方式的犯罪中止包括了犯罪預備階段的中止和犯罪未遂階段的中止,時空性上不同于只包含犯罪未遂階段的中止的后一種區分方式。但在司法實踐中,犯罪預備距離犯罪十分遙遠,通常不會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造成任何實質的損害,而且行為人的主觀惡性也很小,對其處罰實屬少見,更別說其中的中止階段了!故各國刑法對“因己意而停止”和“因障礙而停止”的考察焦點均放在著手實行犯罪之后,犯罪既遂形成之前。本文即是從這種意義上界定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期權贈予合同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有哪些
2021-01-26日租房怎么做才合法
2021-01-18沒結婚不退彩禮要承擔責任嗎
2020-11-19隱名股東對公司享受什么權利
2021-03-21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如何處罰
2020-12-13人身損害賠償法全文是什么
2021-01-02警察對孕婦可以傳喚嗎
2021-01-13中止探望權如何恢復
2020-11-26拆遷補償款能否強制執行
2021-01-15家有“悍妻”施家暴,該怎么辦
2021-02-22辦酒不領證算結婚嗎
2021-03-05房屋有抵押能否訴前擔保
2021-02-02合同債權質押是怎樣的
2021-01-15房子70年產權到期后怎么辦?民法典草案規定:自動續期,可免費?
2020-11-07購買村集資房的需注意什么
2020-12-14退休返聘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0-12-15女職工孕期能不能被辭退?
2020-11-10購車險小心“高投低賠”
2020-12-17網絡上訂立的保險合同需要注意音頻形式的說明
2020-11-20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的理賠是怎樣的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