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錦州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的通知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2-25 · 7665人看過
錦政辦發〔2007〕88號 關于印發錦州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的通知 2007年08月09日 字體: 大 中 小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中省直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錦州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七年七月十六日                   錦州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目錄   1 總則    1.1編制目的和依據    1.2適用范圍    1.3工作原則   2 組織指揮機構及職責    2.1應急指揮部組成    2.2應急指揮部職責    2.3現場救災工作組組成及職責    2.4應急指揮部各工作組組成及職責    2.5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   3 應急準備    3.1資金準備    3.2物資準備    3.3人力資源準備    3.4災害信息準備    3.5社會動員準備   4 災情報告    4.1自然災害的責任報告單位    4.2報告時限要求    4.3災情報告主要內容   5 應急響應    5.1應急響應的基本要求    5.2Ⅰ級響應    5.3Ⅱ級響應    5.4Ⅲ級響應    5.5Ⅳ級響應   6 災后救助與恢復重建   7 附則                  錦州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和依據   為建立健全自然災害緊急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迅速、有序、高效地開展救災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災區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災區社會穩定,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遼寧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的通知》精神(遼政辦〔2006〕26號),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1.2 適用范圍   凡在我市行政區域內發生的水旱災害,臺風、冰雹、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及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達到啟動條件的,適用本預案。   1.3 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政府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部門分工協作,各司其職;依靠群眾,充分發揮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社會各界的作用。   2 組織指揮機構及職責   2.1 應急指揮部組成   市政府成立錦州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總指揮由分管副市長擔任,副總指揮由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市民政局局長擔任,有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   成員單位:市發改委、農委、民政局、財政局、水利局、地震局、氣象局、建委、經委、公安局、交通局、糧食局、商業局、供銷社、衛生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商局、物價局、公用事業與房產局、教育局、信息產業局、廣電局、國土資源局、國稅局、地稅局、市委宣傳部、錦州日報社、65631部隊、93356部隊、錦州軍分區、遼寧陸軍預備役后勤保障旅、市武警支隊、沈鐵錦州辦事處、錦州供電公司、錦州機場。   2.2 應急指揮部職責   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的主要職責是負責組織領導全市突發性自然災害緊急救助工作, 研究解決救災應急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督促檢查各縣(市)區和有關部門及單位的救災工作;及時向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市委匯報災情并決定請求省和外市緊急支援等。   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民政局,辦公室主任由市民政局局長擔任。   2.3 現場救災工作組組成及職責   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根據救災工作需要,在發生重大災害的地方設立現場救災工作組,組長由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擔任,副組長由市民政局分管副局長擔任,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為成員。   市現場救災工作組的主要職責是在市救災應急指揮部領導下,指導協調當地政府做好現場搶險救災工作。   2.4 應急指揮部各工作組組成及職責   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根據救災工作需要,設立災情評估、搶險轉移安置、后勤保障、醫療防疫、安全保衛、恢復重建、宣傳報道等工作組。   (一)災情評估組。由市民政局、水利局、農委、國土資源局、氣象局、地震局等部門組成,主要負責災情信息的收集、核查和上報工作;對災害造成的損失及救助需求情況進行評估。地震災害情況統計、損失評估和上報工作,由地震部門負責。   (二)搶險轉移安置組。由65631部隊、錦州軍分區、93356部隊、遼寧陸軍預備役后勤保障旅、市武警支隊和市民政局、交通局、水利局等單位組成,主要負責搶救轉移安置災民和國家重要財產。   (三)后勤保障組。由市民政局、財政局、經委、建委、交通局、糧食局、商業局、供銷社、信息產業局、錦州供電公司、沈鐵錦州辦事處、93356部隊、遼寧陸軍預備役后勤保障旅、錦州機場等單位組成,主要負責搶險救災的通訊、交通、電力保障;負責運送搶險救災人員和物資,為災民轉移提供必要的交通工具;負責為受災群眾提供衣、食、住等物資保障。   (四)醫療防疫組。由市衛生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部門組成,主要負責為災民和搶險救災人員提供醫療救治;搶險救災的藥品和醫療器械的質量監督;災區衛生防疫、疫情監測以及飲水食品衛生安全。   (五)安全保衛組。由市公安局、武警支隊組成,主要負責災區的社會治安和安全保衛工作,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做好重點目標的警衛以及交通疏導工作,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六)恢復重建組。由市發改委、經委、財政局、民政局、教育局、建委、交通局、農委、水利局、信息產業局、錦州供電公司等部門組成,主要負責幫助災區恢復重建因災損壞的居民住房、學校校舍、工商企業及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等設施。   (七)宣傳報道組。由市委宣傳部、市廣電局、錦州日報社等部門組成,主要負責組織新聞單位對搶險救災工作進行宣傳報道,必要時經指揮部同意,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有關災情的新聞宣傳稿要以災情綜合部門提供的信息為準。   2.5 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   錦州軍分區、遼寧陸軍預備役后勤保障旅負責組織指揮受災地區民兵、預備役部隊參加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根據災情和地方政府需要,協調駐軍參加搶險救災。   市委宣傳部、市廣電局、錦州日報社負責協調和組織救災工作的宣傳報道。   市發改委負責重大救災項目的安排,協調有關方面落實項目建設資金。   市經委負責協調工業、鐵路、電力等部門的搶險救災工作。   市教育局負責協調配合做好受災學校人員搶救和財產轉移工作;災后正常教育秩序的恢復工作;協調做好災后校舍的恢復重建工作。   市公安局、武警支隊負責維護災區的社會治安和安全保衛工作。   市民政局負責救災工作協調;制定和組織實施災民生活救助預案;核查和上報災情;管理分配救災款物并監督使用;組織、指導開展救災捐贈工作。   市財政局負責救災資金的籌集、撥付和監督。   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協助搶險救災;協調重大地質災害防治的監督管理。   市建委負責災后恢復重建的組織實施以及工程設計、施工的指導。   市交通局負責抗災救災人員、物資的公路運輸;提供轉移災民所需的交通工具;恢復交通設施。   市農委負責指導災民生產自救、恢復農業生產等工作。   市水利局負責組織協調抗洪搶險工作;組織指導水利設施的修復;參與洪澇災害的評估上報工作。   市衛生局負責組織緊急救援隊伍,搶救傷病員;對重大疫情、疾病情況實施緊急處理,防止疫情的傳播、蔓延;保證災區飲水和食品衛生安全。   市廣電局負責組織宣傳報道救災工作;恢復災區廣播、電視系統設施等工作。   市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負責制定、落實災民開展務工、經商、多種經營等經濟活動的有關稅費減免工作。   市商業局、供銷社負責組織商品貨源,滿足救災應急商品供應,穩定市場物價。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緊急救助所需的藥品、醫療器械的質量監督;檢驗國內外捐助藥品和醫療器械的質量。   市糧食局負責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糧、油等,建立緊急情況下的糧油供應制度。   市物價局負責災區市場物價的監督管理工作,保證災區市場穩定。   市地震局負責地震災害的監測和預報;參與災情評估和上報工作。   市氣象局負責制定和組織實施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做好氣象災害的實時監測、預警和預報,提供救災氣象保障服務;負責氣象災情的評估工作。   市信息產業局負責組織協調搶險救災的通訊保障和災后通訊設施恢復工作。   錦州供電公司負責組織搶修救災的電力保障和災后電力設施恢復工作。   65631部隊、93356部隊、遼寧陸軍預備役后勤保障旅、市武警支隊幫助災區搶險救援、轉移災民,維護災區社會治安。   沈鐵錦州辦事處、錦州機場、93356部隊負責優先安排運輸救災物資,恢復機場、鐵路、民航設施。   3 應急準備   3.1 資金準備   按照救災工作分級負責、救災資金分級負擔的原則,各級政府應安排本級救災資金的預算,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應根據一般年度救災資金支出、財力增長、物價波動和居民實際生活水平等情況,安排救災資金預算。救災預算資金不足時,各級財政安排的預備費要重點用于災民生活救助。   3.2 物資準備   整合現有的各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救災物資儲備網絡。民政部門要根據救災工作需要,購置儲備必要的救災帳篷、衣被等救災專用物資,食品、飲用水等物資采取與廠家簽訂緊急購銷協議等形式,確保災區急需。建立和完善救災社會捐贈動員、運行、管理機制,發動社會各界為災區捐贈款物。各級政府要為救災部門配備必要的救災專用車輛和通信工具,市救置辦公室負責災前指定救災專用車的登記建檔,并定時流動掌握動態,保證救災應急需求。   3.3 人力資源準備   交通、電力、通信、衛生、民政等部門要組建緊急救援隊伍,平時搞好緊急救援演練,形成與軍隊、武警、消防等專業救援隊伍的聯動機制,確保受災群眾得到及時救助。   3.4 災害信息準備   各縣(市)區政府應建立災害預警預報系統或數據庫,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搞好災情的預測預報工作。市氣象局、水利局、地震局、國土資源局、民政局等部門要抽調有關專家組成評估組,對天氣、雨情、水情、汛情、震情及突發性地質災害進行預報和監測;及時向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提供災情,為決策提供依據。   3.5 社會動員準備   加強公眾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結合預案進行演練,增強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公眾的自我防范和保護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和人員傷亡。   4 災情報告   4.1 自然災害的責任報告單位   (一)縣(市)區級以上民政部門;   (二)縣(市)區級以上農業部門;   (三)縣(市)區級以上水利部門;   (四)縣(市)區級以上氣象部門;   (五)縣(市)區級以上地震監測機構;   (六)縣(市)區級以上國土資源部門;   (七)縣(市)區級以上地方政府;   4.2 報告時限要求   縣(市)區級自然災害責任報告單位應當在自然災害發生第一時間(最遲不得超過2小時)向縣(市)區級政府報告,并同時向市級災害主管部門報告。對造成死亡(失蹤)5人以上或其他嚴重損失的重大災情,應同時上報市級和省級災害主管部門。縣(市)區級災害主管部門應當在接到災情報告2小時內完成審核、匯總災情數據的工作,向市政府和省級災害主管部門報告。市級災害主管部門應當在接到災情報告2小時內完成審核、匯總災情數據工作,向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和省有關部門報告。   4.3 災情報告主要內容   災情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災害種類、發生時間、地點、范圍,災害造成的損失情況(包括人口受災情況、農作物受災情況、房屋倒塌和損壞情況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救災工作和災民生活安排情況,災區存在的困難和需求。   5應急響應   5.1 應急響應的基本要求   自然災害發生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按照分級管理、各司其職的原則,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預案,做好緊急救援工作。根據災害損失程度,市突發性自然災害緊急救助設定四個響應等級,Ⅰ、Ⅱ級響應由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協調指揮;Ⅲ、Ⅳ級響應由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協調指揮。   5.2 Ⅰ級響應   5.2.1啟動條件   一次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啟動Ⅰ級響應:   (一) 因災死亡15人以上(含15人);   (二) 因災緊急轉移安置災民5萬人以上(含5萬人);   (三) 因災倒塌房屋5000間以上(含5000間)。   5.2.2 啟動程序   Ⅰ級響應由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在接到災情報告2小時內,向市政府提出建議,由市政府決定啟動。   5.2.3 響應措施   啟動Ⅰ級響應程序后,由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統一協調指揮全市救災工作;迅速向重災地區派出現場救災工作組;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有關人員取消休假,實行24小時值班,按職責分工支援災區開展緊急救援工作;迅速向省政府報告災情,請求省有關部門緊急支援;部署開展全市性的救災捐贈活動;災區縣(市)區政府立即啟動本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緊急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5.2.4響應終止   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后,由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提出建議,市政府決定終止Ⅰ級響應。   5.3 Ⅱ級響應   5.3.1 啟動條件   一次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啟動Ⅱ級響應:   (一)因災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但少于15人;   (二)因災緊急轉移安置災民1萬人以上(含1萬人),但少于5萬人;   (三)因災倒塌房屋1000間以上(含1000間),但少于5000間。   5.3.2 啟動程序   Ⅱ級響應由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在接到災情報告2小時內向市政府提出建議,由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決定啟動。   5.3.3 響應措施   啟動Ⅱ級響應程序后,由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協調指揮,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主要成員單位有關人員取消休假,按職責分工支援災區開展救災工作;指揮部可視情況向重災區派出現場救災工作組;及時核定并向省政府上報災情;請求省有關部門緊急支援;視情況開展救災捐贈活動。   5.3.4 響應終止   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后,由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提出建議,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決定終止Ⅱ響應。   5.4 Ⅲ級響應   5.4.1 啟動條件   一次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啟動Ⅲ級響應:   (一)因災死亡5人以上(含5人),但少于10人;   (二)因災緊急轉移安置災民5000人以上(含5000人),但少于1萬人;   (三)因災倒塌房屋500間以上(含500),但少于1000間。   5.4.2 啟動程序   Ⅲ級響應由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在接到災情報告2小時內提出建議,由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決定啟動。   5.4.3 響應措施   啟動Ⅲ級響應程序后,由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協調指揮,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各工作組指導支援災區開展救災工作。   5.4.4 響應終止   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后,由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提出建議,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決定終止Ⅲ級響應。   5.5 Ⅳ級響應   5.5.1 啟動條件   一次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啟動Ⅳ級響應:   (一)因災死亡3人以上(含3人),但少于5人;   (二)因災緊急轉移安置災民1000人以上(含1000人),但少于5000人;   (三)因災倒塌房屋100間以上(含100間),但少于500間。   5.5.2 啟動程序及響應措施   Ⅳ級響應由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決定啟動,并協調市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指導支援各地開展救災工作。   5.5.3 響應終止   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后,由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決定終止Ⅳ級響應。   5.6 未達到上述啟動條件的自然災害,由縣(市)區政府決定啟動本地相應級別的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開展救災工作。   6 災后救助與恢復重建   6.1災區政府要盡快對災民實施有效救助,組織災民恢復生產,重建家園。   6.2民政部門要在全面核查災情的基礎上,統籌安排,確保重點,制定切實可行的災民生活救濟工作方案,有效施救,確保災民順利渡荒。   6.3衛生部門要做好災后疾病預防和控制及疫情監測工作,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   6.4教育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盡快修復損毀校舍,恢復學校正常教學。   6.5 經委要組織工業企業災后重建,盡快恢復生產。   6.6發改、建設、交通、水利、電力、通訊、廣播電視等部門要組織做好災區水利、電力、交通、通訊、供排水、廣播電視設施的恢復重建工作。   6.7農委要組織好災民抗災自救工作,幫助災區恢復生產,發展多種經營,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6.8工商、物價、國稅、地稅等部門要按照政策規定,制定落實優先辦證、減免稅費、調控價格等政策措施,保護和扶持災區恢復和發展生產。   7附則   7.1 各縣(市)區政府要根據本預案制定各自的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7.2 本預案由市民政局制定,由市政府辦公廳負責解釋。   7.3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徐秋芳

徐秋芳

執業證號:

13304201811049033

浙江匠造律師事務所

簡介:

專注從事婚姻,交通,勞動等領域,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徐秋芳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決定

2015-04-24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2012-12-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的決議

1970-01-01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際電信聯盟組織法》和《國際電信聯盟公約》的決定

1997-05-09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1999)

1999-08-30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2000修正)

2000-10-3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菲律賓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04-28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1970-01-0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的決定

1983-09-02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

1981-12-13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5-03-11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

1995-05-10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提出的由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資本金的決議

1998-0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005-04-27

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

食鹽專營辦法(2017修訂)

2017-12-26

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修訂)

2017-02-01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2004-04-3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湖南望城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通知

1970-01-01

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8-15

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

2013-08-0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3-26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3-02-22

國務院關于表揚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的通報

2012-09-05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07-09

國務院關于批轉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的通知

2012-06-14

校車安全管理條例

2012-04-05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免费小视频| 国产中文字幕电影|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性色 | 国产在线观看麻豆91精品免费| 最新无码a∨在线观看| 黄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四虎免费大片aⅴ入口| 奇米777在线视频|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18以下岁毛片在免费播放|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国产99视频精品草莓免视看| 小娇乳H边走边欢1V1视频国产| 特级全黄一级毛片视频| 最新亚洲精品国自产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性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 澳门永久av免费网站| 97国产免费全部免费观看| 中国性猛交xxxxx免费看|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性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不卡流畅|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菠萝蜜国际通道麻豆三区| 99在线在线视频免费视频观看|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麻豆 |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视|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色图五月天| 精品国产三上悠亚在线观看| 黄页在线播放网址| 97se色综合一区二区二区| 久99久无码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