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為認真貫徹全國農業和糧食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農業和糧食生產,現作如下決定:
一、高度重視農業和糧食生產
(一)充分認識加強農業和糧食生產的極端重要性。近幾年來,在中央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推動下,通過各級各有關部門及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全省農業和糧食生產保持了較好的發展態勢,為改革發展穩定全局作出了重要貢獻。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到,進一步加強農業和糧食生產,是保證市場供給、抑制通貨膨脹、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迫切要求,是應對國際農產品市場變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調動和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農業和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二、繼續加大對農業和糧食生產的投入
(二)全面落實支農惠農政策。一是提高農資綜合直補標準。2008年的農資綜合直補標準由2007年的每畝31.8元提高到每畝71元左右。二是完善水稻良種補貼政策。水稻的良種補貼范圍由農業稅計稅面積擴大到水稻實際種植面積,早、中稻補貼標準分別為10元/畝和15元/畝不變,晚稻補貼標準由過去7元/畝提高到15元/畝。三是繼續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每畝補貼標準13.5元維持不變。四是進一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早秈稻提高到77元/100斤,中晚稻提高到79元/100斤。五是加大農機具購置補貼力度。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按不超過農民購買農機具價格30%的比例給予補貼;實施范圍擴大到全省所有農業縣市區;在2007年對購置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耕種機械等給予補貼的基礎上,2008年補貼機具種類增加排灌機具、奶業機械、水產養殖機械、茶葉機械和農用小型工程機械。同時,適當提高對插秧機、全喂入聯合收割機、耕整機、小型拖拉機、旋耕機和鏵式犁等部分機具的補貼標準。
(三)大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大對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支持力度,采取民辦公助的形式,支持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積極推進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整合農村各類涉水資金,提高涉水資金的使用效益,逐步形成以政府公共財政投入為引導,群眾自愿投入為主體,其他資金投入為輔助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格局。二是加大病險水庫治理力度,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各類大中小型病險水庫治理。加快大、中、小型灌區的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的力度,狠抓面上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加大山塘清淤擴容、防滲和提灌泵站更新改造力度,建立健全農村水利排灌保障體系,提高蓄水輸水保水能力。三是加強農村水利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深化水管單位體制改革,全面啟動鄉鎮水管站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用水戶協會等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四是增加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五是落實耕地保護政策。加大對土地復墾、土地整理的支持力度,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實行“占一補一”。
(四)進一步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一是擴大農業保險試點范圍。在2007年對水稻、棉花、能繁母豬實行農業保險試點基礎上,2008年增加油菜種植和奶牛養殖兩個險種,同時適當擴大水稻種植保險的試點范圍,加大財政補貼力度。二是繼續實施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促進農產品的市場流通。延長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全免通行費政策。2008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對在我省境內的全國“綠色通道”上行駛的整車合法裝載鮮活農產品的車輛一律免收車輛通行費。整車合法裝載我省生產的鮮活農產品的我省車輛在不屬于全國“綠色通道”的我省其他收費公路上行駛,一律免收普通公路車輛通行費,減半收取高速公路車輛通行費。三是完善糧、油、肉等農副產品的儲備制度。從2008年起,省財政增加重點商品儲備及市場監測資金800萬元,支持肉食等儲備;著手建立省級食用植物油儲備制度,由省財政實行費用補貼,以穩定市場價格,保障市場供應;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蔬菜基地建設,保障蔬菜供應。四是支持農資供應保障體系建設。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農資經營主渠道企業的化肥淡季儲備工作進行貼息支持;安排農資化肥經營網點建設資金,對省內農資經營主渠道企業的銷售網絡建設工作給予一定的支持;安排專項獎勵資金,對省內尿素生產企業按照其生產并銷往省內的化肥數量進行獎勵。五是支持農村現代物流網絡建設。大力支持農村現代物流網絡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等項目建設,積極籌措資金建設示范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尤其是柑橘和洞庭湖區水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幫助農民解決賣農產品難的問題。繼續支持糧食購銷網絡特別是重點糧食批發市場建設,進一步提高糧食市場化水平。
三、采取堅決措施制止耕地拋荒
(五)依法保護耕地。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堅決杜絕亂占、濫用、荒蕪耕地現象。
(六)搞好耕地流轉經營。鼓勵和引導農戶在不改變耕地農業用途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采取轉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鄉鎮人民政府、農村土地發包方要積極做好土地流轉服務工作。因棄農經商、長期外出務工或家中缺少勞動力等無力耕種但又不愿意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在其自愿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委托代耕等方式進行流轉。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發包方要依法收回承包方的耕地。對收回的耕地,發包方要重新發包,不得荒蕪或改作非農用地。
(七)預防和制止耕地拋荒。增強責任意識,珍惜土地,確保生產能力。加強對拋荒耕地的監控,對因工作不力,鄉鎮轄區內出現耕地拋荒嚴重的,要嚴肅追究當地政府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四、努力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八)切實保證糧食生產面積。努力確保今年全省糧食生產面積穩中有增、糧食總產穩中有增、質量效益穩中有增。全省糧食生產面積穩定在7900萬畝以上,總產穩定在580億斤以上。大力發展雙季稻生產,堅決遏制“雙改單”現象。高度重視早稻生產,全省要確保早稻面積2400萬畝以上,力爭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九)進一步優化糧食生產結構。突出抓好優質稻開發,提高水稻生產的優質率比重。按照“連片種植,一片一種”的原則,抓好優質稻生產規劃布局,確定重點發展區域,加快糧食標準化生產步伐,在糧食主產縣和優質稻產區建設一批標準化生產示范區,提高糧食的品質。全省優質稻面積要達到4300萬畝,高檔優質稻面積要突破1000萬畝。積極發展適銷對路旱糧生產,調優糧食產業結構。加大超級稻推廣力度,力爭超級稻面積突破1000萬畝。加快龍頭企業的改造升級,重點扶持一批有規模的糧食加工龍頭,提高糧食精深加工的水平和能力,延伸產業鏈條,促進增值增效。
(十)大力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單產。以全國糧食高產創建年活動為契機,把高產創建作為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整體效益的中心工作來抓,2008年在全省糧食優勢產區建設110個萬畝高產示范片。按照優質、高產、高效的要求,組織重大增產技術攻關,落實有效的增產技術措施,推進規?;N植、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全面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各地要結合實際,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工作方案,出臺政策措施,確定目標任務,落實工作責任,形成有機統一的糧食高產示范體系,確保糧食高產創建各項工作的扎實開展。
(十一)提高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積極發展以機耕、機播、機收、秸稈還田、烘干等機械化作業為主的農機大戶和服務組織,鼓勵購置大中型農業機械,廣泛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加快先進適用農機化新技術和新機具的開發研制、組裝、配套、集成和示范,推廣機械化等節本增效技術和秸稈機械化還田、化肥深施等增強土壤肥力技術。加強農機與農藝相結合,開展水稻機插研究與示范,加快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十二)繼續抓好減災防災工作。牢固樹立抗災減災奪取豐收的思想,抓緊完善各項防災減災預案,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發布災情信息,適時啟動應急響應,加大抗災救災力度,認真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
五、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
(十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進一步健全動物疫病防控責任制,嚴格考核,力爭2008年不發生大的動物疫情,對因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的,堅決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實行重大動物疫病免費強制免疫,確保高致病性禽流感、豬藍耳病、口蹄疫和豬瘟免疫密度100%。加強動物疫情監測,重點對動物及動物產品屠宰、經營、運輸、儲藏等環節加強監督檢查。加強活禽市場監管,切實落實休市、消毒制度。指導養殖場戶加強防疫管理,及時對死亡畜禽進行無害化處理,做好消毒滅源工作。
(十四)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完善基層動物防疫工作機制,在對鄉鎮動物防疫經費補助的基礎上,按照鄉村實際打防疫針數量,對鄉、村動物防疫員給予勞務補助,以調動基層防疫人員工作積極性。
六、加強對農業和糧食生產的領導
(十五)切實加大領導力度。各級政府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把“三農”工作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認真落實糧食行政首長負責制、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成立由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農業和糧食生產領導小組,及時研究和解決農業和糧食生產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十六)盡快抓好各項政策落實。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努力形成促進農業和糧食生產發展的政策合力,把好處和實惠不折不扣地給予農民。要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多種渠道,采取干部進村講解、印發宣傳資料等多種方式,加大宣傳力度,迅速使政策進村入戶、深入民心,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和激勵作用。
(十七)認真做好各項服務。各有關部門和機構要切實抓好農資和農產品市場調控工作,加強農資調運和價格監管,保障農業生產資料供應。進一步加大農資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和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等坑農害農行為。加強煤、電等調度,保障農資生產企業的生產需求。抓好柴油的調劑供應,確保春耕生產的順利開展。加強農村金融信貸服務,尤其要加大對糧食主產區信貸投入,爭取更多的信貸資金投向農業和糧食生產,為實現全年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十八)嚴格實行目標管理。省政府將對市州、縣市區政府實行嚴格的糧食生產目標管理,并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對雙季稻增加面積較多、制止耕地拋荒成效明顯、糧食單產和總產水平明顯提高的市州、縣市區進行獎勵。對工作措施不力,雙季改單季和耕地拋荒現象突出的地方,除按比例扣減糧食生產獎勵資金外,是糧食生產大縣的,要取消相應資格,并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各地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具體的目標管理措施。
(十九)加強督促檢查。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本決定精神,開展經常性的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省政府將組織督查組,對各地貫徹本決定情況開展專項督查,促進農業和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湖南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四月十六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1986修正)
1986-12-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2001)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2005-10-27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已修定]
1980-09-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地區和市合并后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前換屆問題的決定
1983-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
1997-1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決定
1993-03-3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行政機關是否可以自行決定委托問題的答復
1996-11-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加拿大政府領事協定》的決定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1986-03-19學校體育工作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年修正)
2017-08-01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03年修訂)
2003-11-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
2013-08-09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條例
2011-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
2011-08-02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02-15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10-17國務院關于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0-08-19關于開展土地治理項目專題調研工作的通知
2010-08-02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的決定
2010-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任免人員
2009-09-20國務院關于調整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的通知
2009-05-25基礎測繪條例
2009-05-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采購管理工作的意見
2009-04-10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的決定
2008-12-2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偩值炔块T關于加強重點湖泊水環境保護工作意見的通知
200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