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目的依據】
為規范國土資源行政處罰的實施,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土資源管理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以及國土資源管理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適用范圍】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國土資源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行政處罰要求】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實施行政處罰,應當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程序合法、處罰適當。
第二章 管 轄
第四條 【
地域管轄】
國土資源違法案件由土地、礦產資源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管轄,但法律、法規以及本辦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五條 【
級別管轄】
國土資源部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國土資源違法案件。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以及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管轄本行政區域內重大、復雜的國土資源違法案件,以及下級人民政府違法的案件。
第六條 【
指定管轄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有權管轄下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管轄的案件:
(一)應當給予行政處罰而下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不給予行政處罰的;
(二)情節嚴重,頂風違法的。
必要時,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將自己管轄的案件交由下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管轄。
第七條 【指定管轄二】
有
管轄權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可以報請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管轄。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之間就管轄權發生爭議的,報請共同的上一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管轄。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接到下一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申請后7日內作出決定。
第八條 【
移送管轄】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發現違法案件不屬于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部門。受移送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報請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三章 調查和審理
第九條 【發現、核查、制止】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發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涉嫌違反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的行為,應當及時核查。對于初步認定屬于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下達《責令停止國土資源違法行為通知書》予以制止。
第十條 【立案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的,應當填寫立案呈批表,報本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批準后,予以立案:
(一)有涉嫌違反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的行為;
(二)依照國土資源法律、法規應當追究法律責任的;
(三)屬于本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管轄的。
違法行為輕微、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立案。
第十一條 【調查取證】
立案后,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指定案件承辦人員,并及時進行調查取證。調查取證時,案件承辦人員應當不少于兩人,并向被調查人出示執法監察證件。
第十二條 【證據】
依法取得并能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計算機數據、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詢問筆錄、現場勘測筆錄、
鑒定結論、認定結論等均可以作為國土資源行政處罰的證據。
第十三條 【調查職權和措施】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調查取證時,有權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調查的單位或者個人提供有關文件和資料,并就有關問題作出說明;
(二)詢問違法案件的當事人、嫌疑人和證人,進入涉嫌違法現場進行勘測、拍照、錄像;
(三)停止受理、辦理與違法行為有關的國土資源審批、登記等手續,并抄告有關部門;
(四)責令違法嫌疑人在調查期間不得變賣、轉移與案件有關的財物;
(五)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
第十四條 【調查遇阻處理】
當事人拒絕、阻礙或者采取暴力、威脅的辦法阻止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案件承辦人員執行職務的,提請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紀檢監察機關或者相關部門協助。
第十五條 【制作筆錄】
案件承辦人員在調查取證時,需要對當事人進行詢問的,應當個別進行,并制作詢問筆錄。詢問筆錄應當記載詢問的時間、地點和詢問情況等。
需要進行現場勘測的,制作現場勘測筆錄。現場勘測筆錄應當記載勘測的時間、勘測人、勘測方法和結果。
第十六條 【調查報告】
案件調查終結,案件承辦人員應當提交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應當包括當事人的基本情況、違法事實及相關證據、違法性質、違法情節、違法后果、法律依據,并提出給予或者不予行政處罰的處理建議。
涉及需要追究黨紀、政紀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應當向有關機關提出移送建議。
第十七條 【審理意見】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調查報告和相關證據等材料對案件進行審理,提出如下審理意見:
(一)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理由充分、依據正確、處罰適當、程序
合法的,同意調查報告;
(二)存在事實不清、證據不確鑿、定性不準確、理由不充分、依據不正確、處理不當、程序不合法等情形之一的,進一步補正、改正或者糾正;
(三)違法事實不能成立或者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四)認為需要提出的其他審理意見。
第十八條 【擬定決定】
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案件承辦人員應當擬定《行政處罰告知書》,附具調查報告和審理意見,報經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批準后,送達當事人。
對于重大、疑難案件,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應當召集有關職能機構負責人和其他人員會審決定,或者由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集體討論決定。會審和集體討論應當制作記錄或者會議紀要。
第十九條 【陳述申辯】
當事人收到《行政處罰告知書》后,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陳述和申辯應當在3日內提出。口頭形式提出的,應當制作筆錄。
對當事人提出的陳述和申辯,必須充分聽取,需要進行復核的,應當及時辦理。
第二十條 【聽證銜接】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作出較大數額罰款、吊銷勘查許可證或者采礦許可證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聽證按照《國土資源聽證規定》進行。
第四章 決定和執行
第二十一條 【處罰決定】
當事人放棄陳述、申辯或者聽證權利的,以及陳述、申辯或者聽證后,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未改變擬定的行政處罰意見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并依照有關規定送達當事人。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包括行政處罰告知和聽證的情況。
第二十二條 【期限】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立案之日起60日內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案情復雜,不能在規定時間內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經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30日。
第二十三條 【督促履行】
行政處罰決定生效后,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除采取法律、法規規定的措施外,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
(二)向當事人所在單位或者主管部門通報;
(三)向社會公開通報;
(四)停止辦理或者告知相關部門停止辦理與案件有關的許可、審批、登記等手續。
第二十四條 【申請財產保全】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申請人民
法院強制執行前,有充分理由認為
被執行人可能逃避執行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采取財產保全措施。
第二十五條 【申請先予執行】
在行政處罰過程中,如果不及時執行可能給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先予執行。
第二十六條 【申請強制執行】
當事人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逾期又不申請行政復議、不提起訴訟的;或者當事人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
行政訴訟,復議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的判決維持行政處罰決定,且已生效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或者有強制執行權的機關強制執行。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強制執行的,應當自被執行人的法定起訴期限屆滿之日起180日內提出,有正當理由,并經人民法院或者有強制執行權的機關批準可以延期的除外。
第二十七條 【委托執行】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后,可以委托下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督促當事人及時履行處罰決定。
第二十八條 【對沒收財物的處置】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作出沒收礦產品、建筑物或者其他設施的行政處罰決定后,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生效后30日內移交同級財政部門處理,或者擬定處置方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九條 【結案標準】
符合下列條件的,應當結案:
(一)執行完畢的;
(二)終結執行的;
(三)已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
(四)已依法移送紀檢監察機關、司法機關的。
第三十條 【移送】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實施行政處罰過程中,發現應當追究當事人黨紀、政紀責任的,自己有權處理的,依法依紀給予紀律處分、行政處分;自己無權處理的,移送紀檢監察機關;涉嫌構成犯罪的,應當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
對當事人追究黨紀、政紀責任或者刑事責任,不免除對當事人的行政處罰。
第三十一條 【結案歸檔】
符合結案條件的,承辦人員應填寫結案呈批表,報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批準結案,并立卷歸檔。
第五章 適用和監督
第三十二條 【責令行為】
法律、法規在法律責任中規定的責令停止開采、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責令改正或者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與行政處罰決定一并作出,也可以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單獨作出。
第三十三條 【從重標準】
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重處罰:
(一)因違反國土資源法律法規被判處刑罰、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被國土資源部門行政處罰后兩年內又實施國土資源違法行為的;
(二)對控告人、舉報人、證人打擊報復的;
(三)拒絕、阻礙執法人員調查取證,或者有其他妨害執法人員執行職務行為的;
(四)經責令停止、責令改正、責令限期改正違法行為,責令履行法定義務的,拒不執行或者執行不力,其違法行為呈持續狀態的;
(五)當事人具有數種違反國土資源法律法規行為,不能合并執行的。
(六)有其他依法應當從重處罰的情形的。
第三十四條 【合并處罰】
當事人有兩種以上國土資源違法行為的,可以制作一份行政處罰決定書并合并執行。
行政處罰決定書中應當說明對每種違法行為的處罰內容和合并執行的內容。
第三十五條 【連續或繼續狀態】
涉及土地、礦產等不動產的行政處罰案件,不適用行政處罰的追訴時效。
第三十六條 【上級監督】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通過定期或者不定期檢查等方式,加強對下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實施行政處罰工作的監督,其中要將發現制止違法、依法履行行政處罰職責等情況作為監督檢查的重點內容。
第三十七條 【掛牌督辦、錯案追究制度】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掛牌督辦、違法案件統計上報、備案、錯案追究等制度。省(區、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實施行政處罰等工作,應當制定相應得考核辦法,按照干部管理權限進行考核并落實獎懲。
第三十八條 【整改意見】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對下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不認真履行職責的,應當提出整改意見并督促其落實。對發現的錯案,應當責令其糾正,造成嚴重后果的,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九條 【文書格式】
國土資源行政處罰
法律文書格式,由國土資源部統一制定。
第四十條 【實施時間】
本辦法自xx月xx日施行,原地質礦產部1993年7月19日發布的《違反礦產資源法規行政處罰辦法》和原國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12月18日發布的《土地違法案件查處辦法》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