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高人民法院1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執行中財產調查若干問題的規定》,強化被執行人財產報告義務。拒絕報告、虛假報告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報告財產情況的被執行人將被納入失信名單。
據了解,過去一段時期,“被執行人財產難尋”現象成為困擾執行工作的突出問題,造成該問題的多重因素包括:社會信用建設滯后、申請執行人提供財產信息能力有限、人民法院調查手段單一、對被執行人隱匿轉移財產等行為懲戒力度不足等。
當日發布的司法解釋明確規定,人民法院有義務通過網絡執行查控系統查詢被執行人的財產,“與現場調查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為解決當事人敷衍申報,人民法院處罰不力的問題,司法解釋專門規定了對財產報告的調查核實程序,細化了被執行人不履行報告義務的處罰措施。如第九條指出,“被執行人拒絕報告、虛假報告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報告財產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十條指出,被執行人出現上述情況,人民法院應當依照相關規定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在財產調查手段方面,司法解釋結合實踐經驗設立審理調查制度。對于“被執行人隱匿審計資料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采取搜查措施”。被執行人妨礙審計調查的,人民法院可視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或者其主要負責人、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司法解釋還明確規定了懸賞公告制度。既對發布懸賞公告調查被執行人財產的做法予以肯定,又對懸賞金的領取條件、支付方式等問題予以規范,以便降低因懸賞公告發生糾紛的可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2018修正)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2012-04-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的決定
200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撤銷燃料工業部設立煤炭工業部、電力工業部、石油工業部、農產品采購部并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第二條第一款條文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失效]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92修正)
1992-09-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9)
1999-03-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2002-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3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4-06-25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04修正)
2004-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2006)
2006-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1993-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2003-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
1997-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1996-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1980-02-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995-03-18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的審議程序和表決辦法
1993-03-20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
1993-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鹵水是礦產資源的答復
1992-07-13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199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1999-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禁毒的決定
1990-12-28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2015修訂)
2015-06-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
2019-04-16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食鹽專營辦法(2017修訂)
2017-12-262015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工作方案
201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