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律手段維護網絡服務市場公平 充分競爭為消費者帶來實惠 推動網絡電信市場專門立法
11月9日,國家發改委對外證實,正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涉嫌價格歧視進行反壟斷調查。若事實成立,兩家運營商或將受到數十億元的處罰。有關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高懸三年的國家反壟斷法首次“亮劍”直指央企,無論是對于依法規范壟斷企業的市場行為,還是對日新月異的互聯網發展格局都具有異乎尋常的意義。
聯通與電信涉嫌“價格歧視”被查
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副局長李青日前表示,今年上半年該局接到有關舉報后,立刻啟動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涉嫌價格壟斷進行調查。調查的主要內容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寬帶接入及網間結算領域是否利用自身具有的市場支配地位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市場等行為。
據稱,目前已基本查明,在互聯網接入市場上,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共占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場份額,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他們就是利用這種市場支配地位,對于跟自己有競爭關系的競爭對手給出高價,而對于沒有競爭關系的企業給出低價,形成反壟斷法上的價格歧視。
如果最終“壟斷”事實成立,兩企業則將會被處以上一年度營業額的1%至10%的罰款,也就是說罰款數額將達數億到數十億元。
壟斷行為損害企業和消費者利益
“某些電信企業掌握了市場支配地位,就等于擁有了定價權,其他企業也很難與它競爭,這既損害了其他企業的合法利益,也不利于培育健康的電信市場競爭環境。”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李強說。
他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壟斷”的惡果。“三網(移動互聯網、電信網、廣電網)融合提出來已經這么久了,但是至今,廣電網還沒有與其他兩網融合成功,其中有自身發展、政策扶持等原因,當然更有行業壟斷的原因。”
“在高度壟斷的市場中,消費者不可能有討價還價的余地,最終受損失的是消費者。”李強表示。
反壟斷法立法專家組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網速普遍偏慢,資費卻很高,跟發達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果能夠實現電信領域的充分競爭,消費者便可以在電信方面獲得質優價廉的服務。
據有關部門的初步估算,如果能夠推動市場上形成有效競爭,未來5年可以促使上網價格下降27%至38%,至少為消費者節約上網費用100億元至150億元。
而相對上述可期待的現實利益,李強認為,發改委此次反壟斷行動的更大意義在于,“給國內一些壟斷行業或企業敲響了‘警鐘’,國家是可以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市場公平和消費者權益的。”
反壟斷應兼顧經濟利益與網絡安全
針對此次國家發改委反壟斷“亮劍”行動,公眾和業界專家普遍叫好。華東政法大學教授、管理學博士徐士英認為,“反壟斷法集中體現了自由市場競爭狀態下對企業的強制性規范要求,既然此次已經啟動了調查程序,就必須有一個公正的結果,給消費者一個明確的答復。”
但與此同時,一些專業人士給予了更深層次的分析。盈科律師事務所競爭與反壟斷法律事務部主任王俊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些企業因為國家政策等原因,往往一開始就處于“自然壟斷”的地位,但不表示它們必然被納入反壟斷法懲戒的視野;只有它們濫用手中的壟斷權力,才會構成真正的壟斷行為。
國際信息研究所原副所長、鳳凰衛視專家評論員李曉寧認為,反壟斷調查一定要拿捏好分寸。對壟斷行為斷然查處確有必要,但國有大型通訊網絡企業事關國家發展戰略,一定要在兼顧社會經濟利益和網絡安全兩方面找到平衡。
著名時事評論員盛大林也持相似觀點:反壟斷反的不是壟斷狀態,而是壟斷行為。某些國有企業的“壟斷”其實是受法律保護的,因為它們“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p#分頁標題#e#
期待進一步推動電信市場專門立法
國家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尚在進行中,結果如何不得而知。但此舉對于推動中國網絡電信市場的法治化卻被很多專家看好。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研究員周慶山認為,中國的網絡電信市場是個非充分市場化的市場,這是體制轉型過程中的問題。另外,考慮到中國龐大的網絡電信用戶,網絡電信市場的單獨立法已是一種必然。
“中國的網絡電信立法更應該體現破除行業壁壘,推進市場化,鼓勵民眾創新的社會價值。將互聯網費用降到一個合理的標準,這是與社會發展的整體需求相一致的。”周慶山說。
周慶山介紹,2000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但它只是屬于行業管理型條例,很少關注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的主體行為以及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他認為,從降低立法成本的角度出發,可以將管理型的電信條例進一步豐富,上升為市場競爭領域的“電信法”,以更好地通過法治手段保障信息化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鄭帥律師,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獲法學本科文憑及法學學士學位,曾任重慶銘友律師事務所金融事務部負責人,現任重慶渝宏律師事務副主任律師。該律師曾在長城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市江北區聚興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擔任法律顧問,具備豐富的處理復雜、疑難案件的執業經驗,從事律師工作以來,先后為中信銀行重慶分行、重慶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重慶分行、中國農業銀行重慶市分行、華夏銀行重慶分行、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重慶辦事處、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市分公司、重慶市江津區漢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重慶市兩江新區通盛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金融機構提供法律服務。執業期間,主辦、協辦各類重大疑難案件數百件,涉案金額累計10億余元,案件類型涉及金融借貸、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工傷、刑事案件、公司法務等多個領域。同時并承辦過多項非訴訟法律服務項目。其中,作為主要負責人牽頭辦理中信銀行重慶分行、重慶銀行不良案件催收工作,并承接了中國農業銀行重慶市分行、華夏銀行重慶分行、中國建設銀行重慶市分行等多個不良貸款項目清收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法律服務經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16年修正)
2016-07-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2007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進一步深化睦鄰友好合作關系的聯合聲明
2007-08-14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1986-12-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設立國家測繪總局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失效]
1982-11-1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關于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的決定
2001-04-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秘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已修定]
1979-07-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處理違法的圖書雜志的決定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長江南京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的決定
1986-01-20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1993-07-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6第三次修訂)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出入境邊防檢查條例
1970-01-01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
2016-1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4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3-12-11鐵路安全管理條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3-05-30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紹興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2-11-26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2011)
2011-07-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通知
2010-10-18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07-23國務院關于做好玉樹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0-05-24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
2010-02-06國務院關于發布第七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的通知
2009-12-28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12-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強降雪防范應對工作的通知
200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