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慈善業應民間化、職業化
——訪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駿豪集團主席朱樹豪
■十屆政協提案專題系列報道(13)■本報記者 張玉雷
提起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駿豪集團主席朱樹豪,很多人會把他和體育事業聯系到一起。
?
?
?
作為世界第一大高爾夫球會——觀瀾湖高爾夫球會的創始人,他用體育這種特殊的“國際語言”架起了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梁。同時,他也是一位致力于慈善事業的慈善家,曾多次發起、組織并帶頭為慈善公益事業捐款,在教育、體育、文化等領域為內地和香港的慈善公益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2005年,朱樹豪向全國政協遞交了《關于我國慈善業應全面民間化、職業化的提案》。提案建議,內地慈善業應該借鑒香港和國際經驗,加快立法,將慈善事業民間化、職業化。如今,兩年多過去了,中國的慈善事業取得了哪些進展?前景又是如何?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了朱樹豪。
《慈善法》已列入國務院立法計劃
記者見到朱樹豪時,他剛從外地出差回來。因為早已習慣了奔波穿梭的日子,在他的臉上沒有顯現出倦意。
話題從《慈善法》說起。今年8月22日,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慈善法》已列入了國務院的立法計劃。
在朱樹豪看來,慈善事業既能夠調劑貧富差距、縮小城鄉差距,又可以改善弱勢人群的生存質量,凸現公平公正的社會機制。在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歷史時期,談慈善業在中國的發展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據他介紹,目前,我國涉及慈善事業以及公益捐贈的法律法規有六部:《公益事業捐贈法》、《紅十字會法》、《社團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登記管理條例》、《企業所得稅法》以及《個人所得稅條例實施細則》。2005年11月20日,《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2006~2010 》正式發布,在減免稅收、法律建設及組織指導等多方面提出了目標。此次即將出臺的《慈善法》,主要會對慈善的組織、捐贈、信托、志愿者服務、獎勵與鼓勵政策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規范。
“我很高興,我在兩年前的提案,推動了慈善事業在國家立法層面的進展。”朱樹豪說。
我國慈善業仍存在四大問題
朱樹豪仍然對我國慈善事業的現狀心存憂慮。他認為,目前我國內地慈善業依舊存在“資源少、需求大、慈善機構公信力不強、官辦色彩濃”四大問題。
據他介紹,目前,我國慈善機構每年募集到的慈善捐贈額不到國民生產總值的0.1%,而且慈善基金會的規模也比較小。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數據顯示,我國48%的基金會資產規模在1000萬元以下,只有13.5%的基金會資產規模超過了1億元。但另一方面,從全國范圍看,相關需求卻很大。沒有能力進入醫療和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以及貧困疾病等待救助的人士,都需要慈善機構的幫助。
慈善機構公信力不強的現實,導致了比較多的隨機性募捐行為。例如,媒體、婦聯、學校、企業更樂意采用針對個別人士隨機性的直接捐助,但這一模式很難有計劃地建立項目的長期管理。
此外,目前內地的慈善組織,都有政府機構或官方機構作為其主管部門,帶有很強的官辦色彩。朱樹豪認為,“這就大大削弱了慈善機構的獨立性。”
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朱樹豪認為,主要是中國慈善業發展孕育的時間還比較短,相關的法律和法規還不夠健全。再加上我國慈善業民間化、職業化的水平還不高,影響了慈善業發展的進程和規模。
建議慈善事業民間化、職業化
要著手解決這些問題,朱樹豪認為,應該充分借鑒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在慈善業發展方面的成熟經驗,同時,要結合中國的國情、社情和民情。#p#分頁標題#e#
從香港和國際的經驗看,慈善業的最大特點是民間性和職業化。據朱樹豪介紹,美國有各類民間慈善組織150萬家,每10個美國人中,就有一位從事慈善事業,其所吸引的社會捐贈接近國民生產總值的7%-8%。在英國,也有18.6萬家類似機構。這些組織通過法律保障的運作模式,接受和管理慈善捐贈。
朱樹豪建議,中國慈善業的發展應以民間性、職業化、專業化為總體目標,慈善機構應擺脫官辦色彩,和政府主管部門脫鉤,建立健全保障慈善業發展的法律環境,并通過完善社會捐贈的體制、機制,解決社會捐助的來源問題、公信力缺失問題,提高善款的管理和使用效率。
令朱樹豪頗感欣慰的是,從2005年他提出關于我國慈善業應全面民間化、職業化的提案到現在,兩年來,中國的慈善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除了在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完善方面有了新的進展之外,我感到在民間資本進入慈善業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未來慈善活動的主體是民營企業、私人企業和個人。為此,從體制上,要鼓勵民間資本投入創立企業慈善基金會、個人慈善基金會,由受托人或專門機構管理,企業或個人則可參與監督其捐贈的慈善基金。”
他特別提到了目前國內已經出現的幾百家非公募基金會,認為這給企業和個人從事慈善業、進入慈善領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也打開了一個新的渠道。“當然,在企業、民間和個人資本進入慈善業方面,還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例如通過法律明確進入與退出制度、組織制度、評估與監管、產權界定與轉讓等法律準則。對慈善捐贈的征稅也應該更加寬松。此外,還需探討慈善基金的多種管理模式,例如試點探討慈善基金小額信貸和信用放款的可行性。特別是要降低民間資本進入慈善業的門檻、增強監管,這樣才能保證中國的慈善事業積極、健康地發展。”
慈善事業未來需要兩大調整
未來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還有哪些問題亟須改進和調整?朱樹豪有兩個建議:第一,要從制度上解決慈善機構公信力缺失的問題,樹立起慈善事業的品牌。在此基礎上,要建立超越各個機構之上的集體自律機構,以協會、公會或者聯合會的組織形式對各個會員機構進行監督。
第二,慈善機構要引入職業化的管理運作模式,管好用好救助資源。他認為,我國慈善業可以在管理機制上引入職業化概念,建立一個分工明確、專業運作、資源優化組合的體系,把籌款與花錢明確分離,把慈善籌款機構和項目實施機構進行職能劃分,籌款機構專注做好勸募工作,實施機構專注做好可供捐贈人選擇的好項目,監督項目的實施過程和效果,使社會的善心善舉通過慈善體系對整個社會進行捐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2017修正)
2017-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2017修訂)
2017-02-24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2009-06-27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已失效]
1954-09-20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1982)
1982-08-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1993)
1993-02-2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02-2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關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條約》的決定
2002-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1986-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
1979-09-13華僑申請使用國有的荒山荒地條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1997-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9-07-0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2001-04-28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2-19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02志愿服務條例
2017-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3修正)
2013-07-18個體工商戶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進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登記管理辦法
2014-01-1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50項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
2013-07-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23國務院關于海南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關于批轉交通運輸部等部門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2-07-24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2-07-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遼寧蛇島老鐵山等3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通知
201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