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國際殘疾人日,有關部門公布了我國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的主要數據,我國現有殘疾人8296萬,占人口總數的6.34%。可是,走在北京大街上,我們又很難看到幾個殘疾人。這是為什么呢?有人說是因為無障礙設施還不夠多,殘疾人外出困難重重,不論是過街天橋,還是公交車的階梯都可能成為殘疾人難以越過的障礙。出行不便,就是街上鮮見殘疾人的原因。而這只是殘疾人面臨的一個難題,他們每日每時還要面對許許多多的難題,這些難題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解決這些難題需要社會的關愛,更需要法律的保障。
我國現行的殘疾人保障法是1990年頒布的。那時,我們的社會還處在計劃經濟時代,市場經濟才起步。當時殘疾人就業還是政府下達用工指標,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力的增強,1990年通過的殘疾人保障法在維護殘疾人權益方面已經表現出不可避免的滯后性。2004年年底,修改殘疾人保障法提上日程。據悉,民政部、中國殘聯已將修改草案上報國務院,國務院法制辦已就殘疾人保障法修改草案向各部門、各地方征求意見。
中國殘聯維權部副主任馬玉娥說,現行殘疾人保障法雖然明確了殘疾人擁有的社會權利,也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殘疾人,可是殘疾人受到歧視時,法律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制止歧視,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歧視殘疾人有社會根源,但最重要的是我們現有法律對殘疾人的保護還存在不夠完善的地方。當殘疾人受到不公平對待和歧視時,現有法律卻沒有懲處條文來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因此,對殘疾人權利的尊重,需要法律的規范,完善保障殘疾人權益的相關法律也就成了當務之急。
增加有關歧視殘疾人的懲處措施
馬玉娥說,修改前的殘疾人保障法總體上強調的是國家和社會促進殘疾人事業,而修改時的角度是促進殘疾事業與保障殘疾人權益相結合,增加了對殘疾人權利的保護。
修改草案明確了歧視殘疾人的個人、企業和相關部門的法律責任,確保殘疾人的權益受到侵害時能夠得到有效的法律救濟。草案修改中增加了對歧視殘疾人行為的懲處措施是此次修改稿的一大亮點。
修改草案還明確規定:政府各相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責任,公共服務機構、商業機構歧視殘疾人將承擔責任,違法生產、銷售輔助器具的也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殘疾人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有提起訴訟和尋求幫助的權利;就有關政府部門或組織不履行職責的行為,可以提起申訴、控告;確保對殘疾人的
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反歧視促進殘疾人就業
馬玉娥說,1990年頒布的殘疾人保障法,在促進殘疾人就業方面明顯地帶有計劃經濟的色彩。比如,規定了由政府下達用工指標,保障殘疾人就業,殘疾大學生由國家分配工作。這些規定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顯然已經過時了。另外,關于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規定,至今也沒有一個全國統一的最低比例。目前,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比例主要是各地方政府來具體把握。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以前作為安排殘疾人就業的主要渠道是福利企業,福利企業是政府辦的,現在政企分開,福利企業的走向就成為修改草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馬玉娥說,在國外,政府一般不直接舉辦安排殘疾人就業的企業,但政府可以出資。在瑞典,福利企業的收入一半來自政府,同時這類福利企業還必須對殘疾人進行技能培訓,使部分殘疾人能走上正常人就業的渠道。盧森堡殘疾人就業指導機構的費用,包括殘疾人的工資,主要來自政府。
修改草案在促進殘疾人就業方面,強調反歧視、機會平等,強調政府機關、社會團體、企業在公務員、員工錄用中不得歧視殘疾人。增加了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殘疾人就業提供特殊的服務,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組織開展職業培訓的相關規定,增加庇護性工場的規定。增加政府為殘疾人開辟一定數量公益崗位,鼓勵福利企業社會辦等規定。#p#分頁標題#e#
增加對殘疾人的社會保障
我國目前對殘疾人這一特殊弱勢群體幾乎沒有特別的社會保障措施,與健全人基本相同,沒有體現對殘疾人的特殊扶助,很多殘疾人家庭生活極度貧困,與我國已初步實現小康的現狀很不協調。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殘疾人應當提供必要的社會保障。現行殘疾人保障法專章規定了殘疾人社會保障,鼓勵社會發展殘疾人慈善事業,為殘疾人提供經濟等方面的幫助和服務。對重度殘疾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給予補貼。根據殘疾人狀況,適當提高低保的補助水平。對生活上不能自理的殘疾人,國家鼓勵社會舉辦托養機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擔當設立殘疾人教育機構責任
殘疾人文化水平低,缺乏專業技能,是殘疾人就業難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殘疾人保障法規定國家舉辦殘疾人教育機構,但這一規定過于原則,缺乏操作性。馬玉娥說,目前我國30萬人以上的縣還有300多個沒有特教學校,有的地市也沒有一所特教學校。這對殘疾人的發展是不利的。殘疾兒童如果上不了學,就沒有文化,將來就業就更難,因此殘疾人受教育的權益應當落到實處。
在殘疾人特殊學校設立問題上,修改草案建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根據殘疾人數量、類別、分布狀況,合理設置符合國家標準的殘疾人教育機構。
修改草案單設無障礙一章
目前,不論是都市還是鄉村,各地普遍缺乏無障礙設施。道路交通、公共建筑對殘疾人的障礙還很多,殘疾人很難走出家門走向社會。草案建議專章單設無障礙,規定公共場所要建設無障礙設施,雇用殘疾人的單位要進行適當的無障礙改造,對建筑物、道路、公交設施和工具的無障礙要求進行相應規定。還規定國家要采取措施保障殘疾人信息交流無障礙。
增加殘疾人人身、財產權利特殊性規定。殘疾人的人身、財產權利很容易受到傷害,修改草案建議從保障殘疾人人身自由,保護其人格尊嚴,保護殘疾人隱私等方面完善對殘疾人人身權利的平等保護。
對于殘疾人財產權益的保護,修改草案建議,應采取平等保護、非歧視和特別保護措施相結合的原則,在保障殘疾人平等地享有財產權、
繼承權、受遺贈權的基礎上,增加對殘疾人的特別保護措施。比如,規定在繼承中對殘疾人的特留份制度,在分配遺產時應當對殘疾人予以照顧,落實
繼承法中的遺產酌給制度等。另外,對農村殘疾人土地承包經營權也應當予以特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