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12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 (以下簡稱《條例》),2005年1月14日溫家寶總理簽署了第429號令頒布了該《條例》,該《條例》將于2005年3月1日實施。為此,法制日報記者走訪了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請他來談談著作權的集體管理。
??? 記者:《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是我國2001年修訂著作權法和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后,第一次頒布有關著作權的行政法規,由此可見該《條例》的重要性。請問《條例》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頒布實施的?
閻: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對外開放的水平不斷提高,版權保護在鼓勵民族智力創新,維護有序的市場秩序,營建良好的投資環境,促進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經濟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顯。2002年初,國家版權局啟動了《條例》的起草工作。在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并參考了國際慣例和發達國家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國家版權局起草了《條例(草案)》,經國務院法制辦多次修改、反復研究論證協調,于2004年12月提交國務院常委會議審議通過,2005年3月1日開始實施。《條例》的頒布實施不僅體現了政府對知識產權立法工作的重視,同時也表明了中央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鼓勵創新的政策取向。
記者:“著作權集體管理”對我們還有些陌生,它有怎樣的組織或概念?它對于我們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活有什么意義?它與普通人有關系嗎?
閻:著作權是一項民事權利,一般由權利人自己行使。但是,在很多情形下,由于權利人非常廣泛,覆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而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利用方式又非常分散,有些權利如表演權、廣播權等,權利人自己往往難以有效行使,或者權利人自己行使成本過高。例如,音樂作品一旦發表,作者個人面對全國各地的表演團體、娛樂場所、廣電組織等數量眾多的使用者,往往無法或難以控制作品的使用;另一方面作品的使用人也因為權利人的分散而無法為海量使用的作品去一一取得授權。為此,國際上形成了一種通行的做法,即由權利人授權集體管理組織代表自己集中行使有關權利,向使用者發放許可、為權利人收取報酬,將收取的作品使用費分配給權利人,并對侵權者提出法律訴訟,這就是著作權集體管理。集體管理制度是有效實施著作權法的一項重要制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著作權法律制度是否完善的標志。集體管理在實現和維護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的同時,為作品使用人提供了使用作品方便暢通的渠道,有利于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廣泛迅速傳播。因此可以說,集體管理制度在廣大的著作權人和眾多的作品使用者以及社會公眾之間搭建了順暢便利的橋梁。
歐美發達國家建立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目前,歐洲各國以及美國、日本等已建立了相當完善的集體管理制度,集體管理的范圍也從最初的文學、音樂擴展到美術、攝影、電影以及網絡、多媒體等領域。
記者:集體管理組織的設立條件和程序是什么?如何保證使用費的有效收取和轉付?
閻:按照《條例》的規定,依法享有著作權或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中國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都可以發起設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但設立的條件包括:不少于50名權利人發起;不與已經依法登記的集體管理組織業務范圍交叉、重合;能在全國范圍代表相關權利人的利益;提交章程草案、使用費收取標準草案以及轉付使用費辦法草案。按照《條例》的規定,申請設立集體管理組織應當向國務院著作權管理部門提交相關證明材料,國務院著作權管理部門在收到材料之日起60日內決定是否批準;申請人在批準之日起30日內到國務院民政部門辦理登記手續,并在發給登記證書之日起30日內將登記證書副本報國務院著作權管理部門備案。 #p#分頁標題#e#
為保障使用費的收取和轉付,《條例》明確規定,收取使用費的數額主要應當根據集體管理組織制定的使用費收取標準通過協商確定,并且該標準應當經國務院著作權管理部門公告;集體管理組織收取的費用,在提取管理費后應當全部轉付給權利人,不得挪作他用。
記者:集體管理在我國還是新生事物,《條例》規定集體管理組織屬于非營利性組織,如何對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實施有效監管?
閻:集體管理組織將眾多權利人的權利集中起來管理,對某一種權利行使具有相對壟斷性,因此為防止集體管理組織濫用權利,損害權利人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必須加強對集體管理組織的監管?!稐l例》從五個方面明確了對集體管理組織的監管:1.對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和維護權益的手段、途徑作了明確規定,以實現權利人與集體管理組織利益關系的平衡;2.明確規定集體管理組織的決策機構為會員大會,使權利掌握在作為會員的權利人手中;3.明確規定了行政機關的監管職責;4.規定了使用者和其他社會組織對集體管理組織的監督;5.規定了規范集體管理組織運作的各項制度。
記者:國家版權局將采取哪些措施來保障《條例》的有效實施?
閻:國家版權局作為國務院著作權管理部門,按照《條例》規定負責主管全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工作,并具體承擔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及其分支機構的審批、備案工作,章程、使用費收取標準、使用費轉付辦法的公告工作以及對其資產使用和財務管理的監督工作等。為保障《條例》的有效實施,國家版權局將在近期依照《條例》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嚴格標準,規范程序,大力推進相關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籌建審批和人員培訓,包括對現有集體管理組織的重新審核備案工作。由于集體管理在我國還屬于新生事物,并且涉及面廣,《條例》的頒布引起了社會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國家版權局將組織開展宣傳活動,廣泛宣傳新《條例》,為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健康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小資料
中國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進行時
中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起步較晚,且發展也較緩慢。從1992年成立第一家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以來,我國現有正式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一家(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籌備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兩家(中國音像著作權協會、中國文字作品著作權協會),分別從事音樂作品、音像制品、文字作品的著作權集體管理業務。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成立于1992年,由國家版權局和中國音樂家協會共同發起,是我國第一家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其會員主要是詞、曲作者和部分音像制作者和創作團體,主要管理音樂作品的表演權(包括現場表演和播放背景音樂)、廣播權和錄制發行權(包括制作廣播電視節目、背景音樂制作、音像制品制作、網絡下載等)。截止到2003年底,協會共有會員3103名;管理各類音樂作品1400萬件,其中中國大陸著作權人的音樂作品16萬件,出版商授權管理的作品400萬件,海外同類組織委托其管理的作品1000萬件;2003年全年收取的使用費2751.4萬元,給會員的分配2238.9萬元,自1993年年中起,至今累計收入9227.9萬元。
中國文字作品著作權協會(籌)
該協會是1999年11月向國家版權局提出申請,經審查批準后于2000年5月成立的,但尚未經民政主管部門批準。該協會的籌備工作由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和中國作家協會權益保障委員會共同負責。協會管理的權利主要包括文字作品的法定許可報酬收轉權、信息網絡傳播權、數字化復制權等。現在協會以發展會員為主要工作,同時也借助原有的中國著作權使用報酬收轉中心開展報酬的轉發工作。協會現有會員2200多人,主要為國內各類文字作品著作權人。
中國音像著作權協會(籌)
國家版權局2001年11月5日批準中國音像協會負責籌備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工作。主要管理音像制品的公開表演權、廣播權、出租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及經權利人特別授權的部分復制權、發行權。從2001年籌備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工作以來,已有70多家音像單位與協會簽訂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議,授權協會進行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工作。 #p#分頁標題#e#
著作權集體管理:喝咖啡喝出的組織
世界上的作者協會起源于法國。1777年,著名的戲劇家博馬舍(《費家羅的婚禮》的作者)創立了法國戲劇作者和作曲者協會(SACD)。但是,在著作權集體協會的發展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則是法國著名作曲家比才(歌劇《卡門》的作者)于1847年在巴黎愛麗舍田園大街的一家音樂咖啡廳里喝咖啡時,發現該咖啡廳正在免費演奏他的作品,于是拒絕支付咖啡費,并到法院起訴咖啡廳,要求咖啡廳賠償使用費,法院判決比才勝訴,咖啡廳支付比才音樂使用費。接下來,在比才和其他一些音樂家的倡導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管理音樂作品著作權的組織,這就是現在的法國音樂作者作曲者出版者協會(SACEM)。
隨后,德國、意大利、奧地利、英國以及北歐、東歐各國紛紛成立了類似的組織。1926年,18個國家的音樂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聯合組成了國際作者作曲者協會聯合會(CISAC)。到2004年,CISAC的會員協會包括109個國家的208家集體管理組織,代理著超過200萬名各類音樂作者,成為真正世界性音樂著作權人的組織。同時,其他作品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也相繼設立,如德國文字與科學作品集體管理協會、法國多媒體作者協會等。其管理作品的范圍從最初的文學、音樂等領域逐步擴大到美術、攝影、電影、多媒體等領域,管理的權力也從傳統的表演權、復制權擴大到了廣播權、出租權以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
2012-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決定
201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
2011-02-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決定(1990)
1990-04-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1-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特權與豁免公約》的決定
200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1991修訂)
1991-04-0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決定
1996-07-0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93-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1989-12-26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在河道、航道范圍內開采砂石、砂金適用法律問題的再次答復
1991-03-0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1991-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
1995-05-1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2001修訂)
2001-03-15糧食流通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02-19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
2014-02-28進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登記管理辦法
2014-01-1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岷縣漳縣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5-18國務院關于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的通知
2013-03-19國務院關于福建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28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浙江省嘉興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1-01-24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的決定
201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