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鐵道部、勞動部、財政部、國家計委《關于下達<鐵路運輸、工業、物資供銷企業實行工資總額同換算周轉量和上交稅金復合掛鉤實施辦法>的通知》(鐵勞〔1991〕147號)精神,在總結“七五”期間實行“萬含”經驗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為貫徹按勞分配原則,充分調動鐵路運輸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促進增產、增收、提效,使鐵路運輸企業職工在全面完成各項生產任務的前提下,職工的實際收入水平有適度增長,部決定從一九九二年起鐵路運輸企業實行工資總額同換算周轉量、運輸收入和勞動效率掛鉤(以下簡稱“工效”掛鉤)。為此特制定本實施細則。
一、掛鉤指標及比例
鐵道部對運輸企業實行“工效”掛鉤的指標,既要鼓勵企業為國民經濟創造優質、高效的換算周轉量;又要鼓勵企業增加收入,為鐵路發展積累資金;還要鼓勵企業節約用人、提高勞動生產率。因此,確定掛鉤形式如下:
1、工資總額同換算周轉量掛鉤部分,浮動比例為1:1.
2、工資總額同運輸收入(包括客貨運輸收入,行李、包裹收入,郵政運輸及其他收入和納稅的建設基金)掛鉤部分,按當年運輸收入比核定的基數增加部分的5%增加效益工資。當年運輸收入減少時,按相同比例扣減效益工資。
3、工資總額同勞動效率掛鉤部分,運輸企業當年新增效益工資的30%與各鐵路局當年綜合換算勞動生產率(即效率系數)掛鉤。
二、基數的核定
1、工資總額基數(不包括物價補貼、原材料能源節約獎和堵漏保收獎):
以鐵道部按掛鉤指標結算的上年度工資總額為基礎,加上按政策規定當年允許核入基數的工資總額進行核定。
2、換算周轉量基數:
以上年實際完成數為基礎,加上按政策調整數進行核定。
3、運輸收入基數:
以上年實際完成數為基礎,加上按政策調整數進行核定。
三、基數的調整
實行“工效”掛鉤后,原則上實行“增人不增工資,減人不減工資”的政策。但遇下列情況時,可相應調整掛鉤指標基數:
1、在部下達的勞動工資計劃內按國家政策規定接收的復員退伍軍人、軍隊轉業干部、大中專畢業生等,當年所需工資按實際發生數在掛鉤工資總額外單列,下年度按接收人數和核定的平均工資計算的工資總額核入基數。
2、列入部定大中型新建、擴建、改建項目交付運營(臨管)時,當年增人所需工資按核定數在掛鉤工資總額外單列,下年度核入工資總額基數,同時相應調整掛鉤指標基數。調整方法如下:
(1)新建鐵路
運量按交付運營(臨管)當年的計劃運量并考慮實際情況核定;工資總額按核定的職工平均人數和平均工資核定;運輸收入按交付運營時核定的計劃數核定。對交付運營(臨管)當年核定的運量與設計近期運量之間的差額,應按每條新線的實際情況制定運量增長的比例系數,隨著運量的增長按系數相應調整到設計近期水平,對運輸收入也相應調整。
(2)營業鐵路改造項目:
①新建復線和鐵路電氣化(包括隨電氣化技改項目)以及部定大、中型技術改造項目。工資總額按交付運營當中核定增加職工平均人數和平均工資核定。換算周轉量和運輸收入原則上按該新建鐵路所在分局上年運輸人員全員勞動生產率和運輸人員全員人均運輸收入額,與核定增加的職工平均人數分別計算,并相應調整換算周轉量和運輸收入基數。
②客運、貨運、客技站以及主要為本局服務的地區性編組站投產,原則上不調整工資總額基數;路網性編組站和較大的客運、貨運、客技站投產,按交付運營當年核定增加的職工平均人數、工資總額的30—70%調整工資總額基數。
③新建貨車車輛段、機械保溫段、新增機械保溫車按投產當年核定增加的職工平均人數和平均工資調整工資總額基數。
3、新增路外廠、礦企業專用線代辦維修人員,當年按鐵道部批準增加人數的工資總額在掛鉤工資總額基數外單列,下年度按上年批準人數核定的平均工資計算的工資總額,核入工資總額基數。
4、變更跨局機車交路、旅客列車乘務和新開跨局旅客列車所需人員的工資總額,由部統一調整。
5、路局間管界調整,由相關局按照調整后換算周轉量、運輸收入和人員工資的變化情況作相應調整。
6、國務院批準的重大經濟改革和工資改革措施對經濟效益和工資影響較大時,經國家批準后另行解決。
四、考核指標
為保證完成國家計劃,保證安全,對下列指標進行考核。
1、必須全面完成鐵道部下達的貨物發送量、煤炭發送量、晉煤外運量計劃,對完不成者不發給新增效益工資。
2、必須全面完成鐵道部下達的運輸成本計劃,視完成情況按《關于發布鐵路運輸成本節獎超罰暫行辦法的通知》(鐵勞〔1991〕129號)第四條規定予以獎、罰。
3、發生行車責任重大、大事故,按事故直接經濟損失金額的比例(最多10%)扣減當年掛鉤應提工資。發生職工傷亡事故,按鐵道部(84)鐵勞人字1878號文件第四條規定罰款數額的50%扣減當年掛鉤應提工資。
五、掛鉤工資總額的結算
當年掛鉤應提工資總額=核定的工資總額基數+新增效益工資+其他工資
其中:1、新增效益工資=核定的工資總額基數×當年實際完成的換算周轉量增長幅度
+當年運輸收入增加額×5%+核定的工資總額基數
×鐵道部實行“工效”掛鉤范圍的企業的當年新增效益工資
增長幅度×30%×各鐵路局綜合換算勞動生產率系數
新增效益工資比核定的基數增長幅度較大時,對新增效益工資按下述規定進行結算:
新增效益工資比工資總額基數增長10%(含10%)以內全部結算;超過10~15%(含15%)部分按80%結算;超過15%以上部分按60%結算。
2、其他工資:
(1)按考核指標增減的工資,其中運輸成本考核獎罰在年度財務決算后結算。
(2)按鐵道部(92)鐵勞字521號文規定應提取的提成獎。
(3)鐵道部發給的一次性獎。
(4)當年接收的復員轉業軍人、大中專畢業生、部定大中型投產項目增人等實際發生的工資。
(5)當年部批準增加的路外廠、礦企業專用線代辦維修人員的工資。
3、按掛鉤指標和考核指標結算和工資總額比核定的基數減少時,減少的工資總額最多不超過核定的工資總額基數的20%。
4、部定的新建、擴建和改建大、中型項目培訓人員不屬“工效”掛鉤范圍,其工資按鐵道部有關規定辦理。
5、遇有特大自然災害等,對運輸生產有較大影響,從而影響工資總額時,經國家批準另行解決。
6、工資總額結算時,各鐵路局應填報《鐵路企業“工效”掛鉤指標完成情況表》及《鐵路企業“工效”掛鉤工資結算表》一式四份報鐵道部,由勞動工資司代部辦理批復手續。
六、工資總額的預提
工資總額在年度結算前,各鐵路局可根據本單位掛鉤指標增長情況按月預提工資,但使用時應留有余地。年終結算時,當年預提的工資總額小于結算的工資總額時,節余的工資總額轉入工資增長基金;大于結算的工資總額時,在下年度工資總額結算中扣除,并不得列入當年成本。
工資增長基金允許在年度之間調劑使用,以豐補歉。
七、富余人員的安置
實行“工效”掛鉤后,原則上增人不增工資,減人不減工資。在部核定的包干人數以內,由于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出來的人員,從崗位抽調出來,首先支援部定新建、擴建和改建大、中型項目,在培訓期間,其工資可按鐵道部規定辦理;其次發展第三產業,從事多種經營,這些人員的工資待遇在符合國家政策的前提下,原則不允許執行當地政府有關規定,其工資由多種經營單位列支;再次可支援集體所有制單位,發展集體經濟,其工資可由集體單位列支。上述人員在原單位的工資總額基數不減。
未從主業生產崗位劃出或轉產、停產單位的人員,其工資仍由“工效”掛鉤的工資中列支。
八、搞好企業內部的工資分配
根據本辦法的原則精神,結合本局的實際情況,改進和完善原工資包干辦法,將“工效”掛鉤辦法落實到各單位,并報部備案。同時要注意總結經驗,不斷改進完善。
職工個人的工資分配,是工資分配領域中的最終分配,要認真貫徹按勞分配的原則,多勞多得,獎勤罰懶,不搞平均主義。要向生產第一線的苦、臟、累、險和技術復雜責任重大的工種傾斜。
九、實行“工效”掛鉤后,工資總額的發放要嚴格執行“雙控”政策,當年工資支付能力大于工資總額計劃時,按部下達的計劃執行。如有特殊情況需要追加工資總額計劃時,須按勞動工資計劃管理程序報批。當年工資支付能力小于工資總額計劃時,按工資支付能力發放,各單位工資基金嚴禁出現赤字。同時,要加強工資基金的管理,處理好國家、企業、職工三者利益關系,職工實際平均工資的增長幅度要低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幅度。
實行“工效”掛鉤的運輸企業對當政府的有關工資、津貼、補貼等規定,按國家和鐵道部的有關規定辦理。
十、實行“工效”掛鉤,嚴禁弄虛作假,嚴格執行各項規定制度。
本辦法自一九九二年度起試行。原鐵道部下發的《鐵路運輸企業換算噸公里工資含量包干實施細則》(鐵人勞〔1989〕152號)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的決定
2011-12-31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議案辦法
2007-03-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嚴懲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的犯罪分子的決定
1991-09-04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對“隱匿、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主體范圍”問題的答復意見
2002-01-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友好合作伙伴關系條約》的決定
2005-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市轄區土地審批權限問題的答復
1990-11-12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議案和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辦法
1988-03-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立法會和司法機關產生辦法的決定
1993-03-31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
1996-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
2002-12-28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2017)
2017-05-28科學數據管理辦法
2018-04-02志愿服務條例
2017-09-07關于印發《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9-13中央對地方專項撥款管理辦法
2000-08-07取得內地法律職業資格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在內地從事律師職業管理辦法(2013)
2013-08-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當前高溫干旱防御應對工作的通知
2013-08-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1-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
2012-12-26國務院關于表揚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的通報
2012-09-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
2012-05-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邯鄲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2-03-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
2012-01-03個體工商戶條例
2011-04-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等部門關于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意見的通知
2010-11-16關于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
2009-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