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1條 鐵路裝卸統計是鐵路統計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對鐵路裝卸工作實行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全面系統地反映裝卸工作情況,為各級領導制定工作計劃、方針和政策以及規則,提供數據資料和依據。為保障統計資料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充分發揮裝卸統計指導發展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規則。
第2條 鐵路裝卸統計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全面、系統地搜集、整理和分析鐵路裝卸人員、機械的構成、使用、變動情況;裝卸作業量的完成、勞動生產率水平、機械化作業比重和經濟效益情況等,準確、及時地提供統計資料,充分發揮統計的服務與監督作用。
第3條 鐵路局、分局和車站(車務段)必須依照國家的有關法規和本規則的要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如實向上級主管部門提供真實、可靠、準確的裝卸統計資料,不得虛報、瞞報、拒報、遲報,不得偽造和篡改。
第4條 各單位應切實加強對裝卸統計工作的領導。鐵路局、分局和車站(車務段)都要建立和健全裝卸統計制度,實行統計人員崗位責任制。要加強統計基礎工作,健全原始記錄,提高統計質量。要根據本規則規定的統計范圍、統計指標口徑計算方法,提供完整準確的統計資料。
第5條 各單位必須設專職統計人員或兼職統計人員負責裝卸統計工作(含全部委外裝卸)。無鐵路裝卸人員的車站(車務段)應指定專人兼管統計。
要認真執行統計人員崗位責任制。統計人員有權要求有關單位和人員按規定提供統計資料,檢查其準確性并要求改正。統計報表的數據準確與否,統計人員應負責任。
第6條 對統計工作要定期檢查,及時糾正存在的問題。對違反本規則第三條的單位給予通報批評;對違反本規則第三條的有關人員,視情況給予行政處分。
第7條 裝卸統計人員,應根據有關規定評定其技術職稱,并保持裝卸統計隊伍的穩定。
第8條 要加強統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和定期考核。各級統計人員必須認真學習統計業務和努力掌握統計計算的新技術,以提高統計工作質量和效率。
第9條 各鐵路局應根據部的要求,盡快建立計算機裝卸統計管理網絡。
第二章 裝卸統計報表
第10條 裝卸統計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全路性的統計報表,其統計表式、指標和內容、報送時間和程序,由鐵道部統一規定,各局必須嚴格執行,不得自行變更。
第11條 在不影響鐵道部統計報表的前提下,各鐵路局也可根據管內的具體情況,制訂補充規定或報表。
報表應簡明可行,計算方法正確,范圍界限分明,不重復、矛盾。
第12條 統計報表上報時,必須經單位領導審核簽認。
第13條 “裝卸工作月(季、年)報表”是鐵道部制定的全路性的統一報表,是基層站段、分局、鐵路局向上級機關報告裝卸工作情況的一種嚴格的統計報告制度,各單位都必須按規定逐級上報。
第14條 “裝卸工作月(季、年)報表”按其表號分為“貨裝報1”和“貨裝報2”(見附件)?!柏浹b報1”、“貨裝報2”的季報、上半年報、年報均應在季后15日前報部,月報暫不報部(見二季度、四季度報仍應報部)。
“貨裝報1”年報另有附表兩張(見附件),分別補充有關財務、工資和委外裝卸管理等情況,均應于次年二月十日前報部。
重點車站的“裝卸工作年報表”(含附表)需報部時,由部在年底前另行通知。
委外裝卸的統計,應加強基礎工作和資料的搜集匯總,按本規則和鐵運[1988]12號文的要求填報。
第三章 裝卸人員
第15條 鐵路裝卸工作人員
鐵路裝卸工作人員是指鐵路全民所有制職工中從事鐵路運輸裝卸工作并由裝卸成本列支的全部人員(含其他人員),包括附屬的裝卸機械修理廠及配件站人員(不論是車站管理還是裝卸作業所、管理所管理均應包括在內)。
一、機械人員:凡固定使用動力機械的人員均為機械人員(包括輔助人員)。
二、人力人員:指從事人力作業的裝卸工長、裝卸工、值班員及工具管理人員。
三、維修人員:指車站維修組、充電、托盤、工具修理人員及附屬(不獨立核算)的裝卸機具修配廠、配件站的生產人員。
四、工程技術人員:是指在工程技術崗位上從事工程技術工作并已取得工程技術職稱的人員。但不包括已取得工程技術職稱或大學、中專理工科系學歷,未擔負任何工程技術工作的人員。包括:
1.從事生產活動的工程技術人員。
2.從事工程技術管理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
填報時應按規定分別填報,前者為直接生產人員,后者為管理人員。
五、管理人員:是指在企業各職能機構及在各基本車間和輔助車間(或附屬、輔助生產單位)從事行政、生產、經濟管理(含會計、經濟、統計專業技術人員)和政治工作的人員,包括長期(六個月以上)脫離生產崗位,從事管理工作的工人在內。
六、服務人員:是指服務于職工生活或間接服務于生產的人員。它包括工勤人員、住宅管理維修與生活福利人員等。
七、其他人員:是指所從事工作與企業生產基本無關的人員。包括:
1.農、副業生產人員。是指專門從事農、林、牧、副、漁業生產或自辦農場的全部人員。
2.長期學習人員。是指脫產為六個月以上人員,入大、中專、技工學校、電視大學、職工大學學習或進修仍由單位支付工資的人員。
3.長期病傷假人員。為指請病假連續六個月以上的人員,包括六個月以上傷假、產假人員。
4.援外及出國勞務人員。是指支援外國工作及為國外提供勞務的人員。
5.派出外單位工作人員。是指離開本單位到外單位連續工作六個月以上,仍由原單位支付工資的人員。包括派往集體所有制單位工作并由原單位支付工資的人員。
6.其他。是指參加各種社會活動超過六個月以上的人員,自動離職人員,被拘留人員,逮捕未判刑人員,勞動教養人員,留職離崗休假人員,退養人員。還包括列入商業中的全部多種經營人員。
(注:其具體職名范圍按鐵計〔1989〕130號部文發布的《鐵路勞動工資統計規則》之規定統計。)
第16條 人數應按“誰發工資誰統計”的原則進行統計。各類人員均按實際擔任工作崗位進行統計。
臨時抽調參加防洪、搶險、救援、抗震等工作的職工,應由原單位統計在原來的部門、工作崗位內。
經領導批準停薪留職,自費上電大,出國探親,自費出國以及離開單位自謀生路,保留全民所有制單位職工身份的人員不統計在全部職工內。
在多種經營企業工作并領取工資的職工,應為多種經營人員,雖按規定在進行職工與工資統計時,包括在本單位全部職工人數及工資中,但在計算全員勞動生產率時,可將這部分人員剔出。
第17條 委外裝卸人員
委外裝卸人員是指受鐵路委托承擔站內裝卸作業的委外裝卸組織的人員。包括:
一、承包工:指以農村鄉鎮為承辦裝卸單位,農民為其成員的委外裝卸作業人員。
二、地方搬運:指城市中區(縣)級以上交通局所轄的地方專業裝卸搬運企業在鐵路站內從事裝卸搬運作業的人員。
三、臨時合同工:指經鐵路分局和當地人民政府批準,由鐵路裝卸部門直接招用并管理的臨時性的從事裝卸搬運作業的人員。
四、其他:不屬于上列人員的各種站內裝卸搬運人員。如街鎮裝卸隊,鐵路家屬裝卸和鐵路待業青年集體裝卸隊等。
第18條 職工人數的計算
人數是平均人數。指報告期每天平均擁有的人數。
一、月平均人數:是指報告月內每天實有的全部人數相加之和,被報告月的日歷日數除求得。節(假)日實有人數以節(假)日前一天的人數計算。
在計算時亦可以上月末人數,加上當月增加人員自增加之日起至月末折算的月平均人數,減去當月減少人員自減少之日起至月末折算的月平均人數。
在計算時還可依領取工資的人數作為月平均人數(領取全月工資的按一人計算,領取半月工資的按二分之一計算)。
二、季平均人數:是以報告季中各月平均人數相加之和被三除求得。
三、上半年平均人數:是以上半年內各月平均人數相加之和被六除求得。也可以第一、第二季平均人數相加之和被二除求得。
四、年平均人數:是以十二個月的平均人數相加之和被十二除求得,或以四個季度的平均人數相加之和被四除求得。
第四章 裝卸作業量
第19條 凡有貨物重量的作業,其作業量均應按貨物的實重噸統計。但下述作業,應按如下規定統計:
一、集裝箱作業:
1.集裝箱重箱裝卸作業時,作業量按該箱標定的集裝箱總重量統計;發生超載時,按該箱的實際總重量統計。
2.集裝箱空箱裝卸作業時,作業量按各種箱型的統計重量計算:一噸箱每箱為200公斤;五噸、六噸集裝箱每箱為1噸;十噸集裝箱每箱為2噸;20英尺集裝箱每箱為3噸;40英尺集裝箱每箱為4噸。
二、客運行李包裹的裝卸、搬運作業,作業量按六件折合1噸計算噸數。
三、蓬布的裝卸、搬運作業,作業量按每張為60公斤計算。
四、整車、零擔和集裝箱搬運作業(指專門搬運作業,不包含裝或卸時的超運距搬運)時,在短距離(不超過兩個基本距離)內的作業量,均按其實重噸(集裝箱為統計重量)計算;長距離(超過兩個基本距離)的搬運作業量,按該項貨物的裝卸費率折算噸數。
第20條 裝卸作業中發生只核收費用,無法計算勞力噸時,如貨物整理作業、貨車清掃、洗刷、消毒、加冰、加鹽作業,承運前交付后苫蓋、撤除、整理篷布和枕木,裝卸機械的出租、走行和待工,以及汽車的接取送達貨物的作業等,人力作業的作業量以普通貨物費率折算噸計算,機械作業的作業量以笨重貨物最低一檔的費率折算噸計算。
第21條 進行裝卸費率有加成收費的裝卸作業(如夜間、加高、加遠、重高、刨鎬作業加成等)時,其作業量均應按貨物實重噸計算。對加成收費部分不再折算計重。
第22條 調站助勤發生的工作量,不得雙重統計,各鐵路局可根據管內的具體情況,作出補充規定。
第23條 鐵路裝卸人員的作業量,應按其作業方式(機械或人力)分別填記,維修、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服務人員如有作業量,也按此填報。
第24條 凡是以折算噸計算的裝卸作業量,在填報“貨裝報1”的貨物的“各種品類作業量”一欄時,應填入“其它”欄內。
第五章 裝卸機械
第25條 機械臺數
機械臺數是指各鐵路局的裝卸部門所擁有的從事裝卸搬運作業的動力機械,不包括局裝卸機械廠、分局裝卸機具修理廠和配件站使用的起重運輸機械。
一、擁有臺數:是指本單位實際擁有的,經過試車驗收已列入固定資產的裝卸機械總臺數。
二、完好臺數:指達到《鐵路裝卸機械管理規則》規定的完好標準的機械臺數。
完好臺日
完好臺數(班)=————————-
報告期內天(班)數
機械在規定的范圍和時間內所進行的大、中修及一、二級保養等按檢修的狀態統計。如超過檢修時間按不完好統計。檢修后按完好統計。
三、封存臺數:是指按《鐵路裝卸機械管理規則》之規定,經鐵路局批準后封存的機械臺數。
四、運用臺數:是指裝卸作業中實際運轉的臺數。
運用臺數=擁有臺數-(封存臺數+檢修臺數+其他臺數)。
五、檢修臺數:是指按《鐵路裝卸機械管理規則》之規定并安排在檢修計劃內的進行大、中修和一、二級保養的機械臺數。但不包括因故障停機修理和發生機械事故后停機修理的機械臺數。
六、其他臺數,應包括下列機械:
1.待報廢機械:指已按《鐵路裝卸機械管理規則》之規定,提出“固資設備報廢申請單”后,等待上級主管部門批準的機械臺數。
2.已列入固定資產,但因配套工程未竣或未配備司機等原因而致閑置的機械臺數。
3.因實際需要并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配屬車站維修組使用的機械臺數。
第26條 牽引、搬運車中,包括內燃和電瓶的搬運車、牽引車以及從事搬運作業的吉普車。
第27條 多臺機械在一起協同作業時,只有單項收入時,每臺機械的作業量應合理分劈計算,不得雙重統計。運轉時間是自機械啟動到停車的所有時間,包括作業前發動、試車、走行的時間。
第28條 幾項統計指標的計算
一、單臺產量:是指該類機械在報告期內的月平均臺產量。
報告期內某類機械總作業量
單臺產量=————————
報告期 該類機械
×
內月數 運用臺數
二、完好率:是指各單位實際擁有的裝卸機械中的完好臺數,占實際擁有臺數的比重。
完好臺數
完好率=————×100%
擁有臺數
三、利用率:是指裝卸機械在時間上的利用程度。
報告期內裝卸機械運轉小時
利用率=——————-×100%
報告期內裝卸機械制度工作時間
制度工作時間=三班制機械制度工作時間+兩班制機械制度工作時間+日勤制機械制度工作時間
其中:三班制機械制度工作時間=報告期內日歷日數×運用臺數×22.5小時;
兩班制機械制度工作時間=報告期內日歷日數×運用臺數×15.5小時;
日勤制機械制度工作時間=報告期內制度工作日×運用臺數×8小時;
制度工作日不包括星期日和法定節假日。
四、故障停機率:是指裝卸機械發生故障后的停機修理時間占機械運轉時間與故障停機時間之和的比重。
機械故障停機時間
即:故障停機率=————————×100%
機械運 機械故障
?。?/p>
轉時間 停機時間
第六章 生產率、機械化比重和其他
第29條 全員勞動生產率
裝卸全員勞動生產率是指全部鐵路裝卸工作人員的勞動生產率。其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內路工
裝卸作業量
全員勞動生產率=————————-
報告期內全部鐵路裝
卸工作人員平均人數
全員勞動生產率的計算單位根據報告期的不同分別為:月報、季報和上半年報均采用噸/人月,年報采用噸/人年。
全部鐵路裝卸工作人員包括:車站裝卸人員,分局管理(分)所、路局管理所人員,不獨立核算的裝卸機械修理廠、配件站人員。
第30條 機械化比重
裝卸機械化比重是對鐵路裝卸機械化作業情況進行評價而采用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內機械作業量
機械化比重=——————————×100%
報告期內裝卸總作業量
鐵路機械 委外自備機
+
作業量 械作業量
=——————————×100%
路工作 貨場內委外
+
業 量 裝卸作業量
第31條 事故情況
事故情況是指報告期內發生的工傷、機械事故和列車裝卸的責任貨運事故。行包事故按《客規》規定統計,填在貨運事故欄中并注明。
一、人身傷亡事故按國家和有關部委的規定統計。
二、機械事故按《鐵路裝卸機械管理規則》的規定統計。
三、凡列裝卸責任的貨運事故均應填報。貨場內由鐵路裝卸部門負責組織作業的責任貨運事故,貨、裝統計的件數必須一致。
四、同時發生機械、人身、貨運責任事故要分別統計件數。
五、屬裝卸責任的行車事故應在“貨裝報1”的“備注”欄中填注。
第32條 財務情況
按財務決算報告的數字統計,要累計數。萬元要保留小數點后一位數,成本(元)要保留小數點后三位數。
一、裝卸作業成本是指噸成本。
裝卸作業成本支出
噸成本=————————
路工裝卸作業量
二、裝卸作業工資成本是指噸工資成本。
鐵路裝卸人員列裝卸作業成本的工資支出
噸工資成本=————————-
路工裝卸作業量
三、利潤總額,是指包括裝卸作業,工廠和配件站在內的全部利潤。
四、年人均收入是指全部鐵路裝卸工作人員的全年收入的人均數值。
第七章 原始記錄
第33條 “裝卸工作單”是裝卸統計的原始單據之一,要嚴格管理,認真填寫?!把b卸工作單”由裝卸值班員派班時發給工組,作業完了由貨運人員填寫簽章后,由班組交值班員匯總(集)后,再交計工員(業務員)審核匯總?!柏浹b報1”的作業量以此為準。
第34條 “鐵路裝卸機械運用統計表”(裝卸機械管理規則之附表三)是裝卸機械運用情況統計的原始記錄,由班組負責填寫。各單位要有專人負責并做好裝卸機械運用、維修的統計工作。
第35條 “傷亡事故登記表”、“裝卸機械事故報告”(裝卸機械管理規則附表一)“貨運事故報告”表(貨運事故處理規則格式六),是事故統計的原始記錄,應按有關規定填寫統計。
第36條 車站裝卸值班員應建立裝卸作業圖表(格式由鐵路局自定)根據本站裝卸日(班)計劃和階段計劃,合理組織勞力和機械,并做好作業統計分析工作。
第37條 鐵路局、分局設裝卸調度的,應建立調度日況表。
第38條 各單位應建立裝卸作業,機械運用、維修、事故分析等臺帳。各種臺帳應長期保存。
第39條 “貨裝報1”(含附表)和“貨裝報2”的保管年限,自次年一月一日開始保存三年。其它原始記錄的保存期限按有關規定辦理。保管中的資料應有專人負責整理,裝訂成冊,保證資料完整。保管期滿的統計資料需要銷毀時應編制記錄,經單位領導批準后方可銷毀。
第八章 附 則
第40條 本規則自一九九0年一月一日起實行。原由(81)鐵貨字1709號部文公布的《鐵路裝卸統計規則》同時廢止。
第41條 各鐵路局、分局為科學分析裝卸作業中的情況,如站內裝、卸車數,裝、卸車一次作業時間等,更好地為運輸服務,可制定補充規定。
第42條 本規則由鐵道部運輸局負責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決定(1988)
1988-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嚴懲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的犯罪分子的決定
1991-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修正)
1995-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我國加入《關于從國外調取民事或商事證據的公約》的決定
1997-07-0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的決定(2005)
2005-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決定
1996-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役軍官法
2000-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12-1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
1991-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老干部離職休養的暫行規定》的決議
1980-09-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汕頭市和珠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各自的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
1996-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1999-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2016修正)
2016-06-06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土地調查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2018-07-31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02-05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2-07-22軍工關鍵設備設施管理條例
2011-06-26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職業健康工作現狀調查的通知
2011-04-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建立和規范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采購機制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11-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
2010-07-13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辦法
2010-05-24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全文)
2009-08-17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國家行政學院工作的若干意見
2010-01-10國務院關于發布第七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的通知
2009-12-28國務院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
2009-04-14